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意見

時間:2022-07-06 08:40:00

導語: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意見

為了更好地滿足社區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進一步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的綜合功能,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保健制度,根據《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號)和*市《關于本市貫徹〈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滬府發[20*]34號)的文件精神,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改革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制機制,切實加強社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健全覆蓋全區的基本醫療衛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責任在地方政府。強化區、鎮兩級政府責任,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把衛生投入重點、工作重心轉向基層。

2、堅持公益性質。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維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益性質,注重社區衛生服務的公平與效率。

3、堅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區衛生服務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滿足廣大群眾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需求。

4、堅持資源整合。優化整合區域內現有醫療衛生資源,科學合理共享部分檢查、檢驗項目結果,真正實現“雙向轉診”和“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就醫模式。

(三)改革目標

經過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機構布局合理、服務模式規范、運行機制科學、政府投入保障、醫保預付管理、患者就醫下沉、考核監督強化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水平,基本實現“醫療費用低廉、診療水平優質、服務功能規范、監督管理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目標。

二、主要任務

(一)切實降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費用

1、減免門(急)診診查費。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就診的居民可享受減免門(急)診診查費個人自負部分的優惠,醫保對象發生的減免費用由醫保基金承擔,其余居民由市、區兩級財政按1∶1比例分擔。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在村衛生室也享受門(急)診診查費減免,費用由市、區、鎮財政分擔。

凡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約定服務的對象,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向轉診至二、三級醫院的,接收轉診的醫院建立“綠色通道”,并給予門急診診查費個人自負部分減半的優惠。

2、規范服務降低費用。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從機制上轉變趨利性醫療行為,認真執行部分檢查、檢驗項目結果互認制度,減輕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

3、降低社區的藥品零售價格。

依托藥品聯合采購平臺,降低藥品成本,控制藥品加價率在15%以內,積極推廣臨床療效好的廉價藥品的使用,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4、鞏固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各級政府加大對合作醫療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醫療籌資水平和補償標準,人均資金擁有量年增長幅度不低于15%,逐步縮小與城保之間的差距。

小城鎮保險參保人員同時參加合作醫療門診保險的,人均所需資金由醫保部門按有關文件精神從其個人帳戶中予以劃撥。

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確保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推進農村合作醫療的信息化建設,推進住院記帳式結算和村衛生室門診實時結算工作,方便參保百姓。

(二)切實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診療水平

1、推進醫療資源縱向整合。

建立科學、合理、規范的醫療資源縱向整合機制。制訂鼓勵和引導三、二級醫院醫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指導、工作的有關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醫師隊伍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加強三、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應的人才和技術支持,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診療水平。

推動建立上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向轉診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爭一般常見病、多發病下沉到社區診療。

2、加強社區人才隊伍建設。

到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崗執業醫師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80%,在崗注冊護士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35%,在崗醫技人員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60%。

3、加快全科醫師隊伍建設。

加大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力度,加強全科醫師社區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全科醫師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鼓勵和引導臨床醫生取得全科醫師資格,到2010年,全科醫師占社區執業醫師數的5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根據需要返聘70歲以下的三、二級醫院退休醫師,轉崗和返聘的醫務人員都要經過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強社區公共衛生人才和鄉村醫生培養。

制定和實施社區公共衛生醫師、護士崗位培訓計劃,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工作水平。以鄉村醫生學歷教育為基礎,加強鄉村醫生定向培養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鄉村醫生技術水平。

5、吸引適宜醫學人才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

要落實有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適宜醫學人才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逐步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和鄉村醫生隊伍結構。

(三)切實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和標準

1、明確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為社區人群和各類場所提供綜合衛生服務的機構,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診療服務和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六位一體”綜合服務。

2、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

各街鎮(*工業區)要根據區行政區劃設置和區域衛生規劃,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的設置和布點。原則上一個街鎮(*工業區)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但可根據社區地域、服務半徑和人口分布狀況合理設置分中心;原則上城區按3-5個居委會或1-2萬人口設立1個服務站點,每個行政村設置1個衛生室,人口規模較大或偏遠地區的原村衛生室可予以保留。進一步規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設置,門診以全科門診為主,不設專家門診和聯合病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有關文件精神規范服務項目。

3、推廣全科團隊服務模式。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務,落實責任區的健康管理責任制。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檔案為基礎的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以戶為單位的健康管理全覆蓋,實現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間、臨床與預防工作間的信息共享。

4、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

鞏固中醫藥服務社區示范點建設,加強達標創建單位建設,進一步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中醫全科醫師培養和基層衛生人員的中醫藥知識培訓,更好地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價廉的中醫藥服務。

(四)切實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和改革

1、實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支兩條線管理。

各街鎮(*工業區)要保證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經費、基本運行經費和專項經費的投入,特別是對核定的合理收入與合理支出的差額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額保障,確保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嚴格執行有關政策,全部業務收入上繳區社區衛生服務結算中心專戶。

區衛生局、財政局建立與收支兩條線管理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制定相應的管理督查制度,確保政府資金的有效利用。

2、實行醫保費用預付制管理。

按照“保證醫療,減少浪費,促進發展”的原則,實行醫保總額預付管理,科學合理確定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費用預付額度。加強管理,明確職責,完善考核管理辦法。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加強醫保費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降低醫保門診均次費用、復診率和住院床日費用,將費用控制在規定的醫保額度內,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保費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內。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新增醫保對象就醫所發生的合理超支費用,可由醫保基金補助。

3、改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收入分配機制。

合理確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可分配總量,切斷醫務人員收入與藥品、檢查收入之間的直接聯系,建立與服務工作數量、質量和社會滿意度等掛鉤的分配制度,并適度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醫務人員收入增長機制。

4、推進鎮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村衛生室實現統一組織管理、統一人員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藥品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的“五個統一”管理。村衛生室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指導下從事“六位一體”服務。

建立與服務數量、質量和社會滿意度掛鉤的鄉村醫生績效考核辦法,逐步提高鄉村醫生收入,提高鄉村醫生積極性。按照有關政策解決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問題,保證鄉村醫生隊伍的穩定。

5、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考核監督機制。

建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服務功能相匹配,以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和社會滿意度為主要考核指標的績效考核機制。

各街鎮(*工業區)要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會滿意度的考核,充分發揮外部監督作用;區衛生局要加強業務考核和指導,強化行業管理和質量控制,加強對醫療檢查、治療、用藥的日常監管和監督執法。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品和醫用器械的質量監督管理,規范采購行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組織,健全機構

組建*區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成員由區政府辦公室、區政研室、發展改革委、人口計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財政局、審計局、衛生局、規劃局、食品藥品監管分局、各街鎮(*工業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研究制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社區衛生工作的檢查指導。

成立*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設在區衛生局內,根據本意見的要求,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管理等工作。

(二)強化公益,確保投入

充分發揮區、鎮兩級政府在提供社區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作用,確保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建立全區統籌的社區衛生服務籌資機制,保證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經費、基本運行經費和專項經費的補償,并逐年遞增。

20*年,確保預防保健經費達到戶籍人口40元/人,外來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運行經費達到戶籍人口50元/人,按實核撥,實行封頂;確保社區衛生基本設施建設、設備配置和維修、人員培訓等專項經費的投入。其中預防保健經費按上級有關要求執行,基本運行經費逐年遞增。

(三)明確責任,形成合力

區政研室負責政策調研,給予政策指導,并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列入目標考核內容。

區衛生局負責制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并會同有關部門制訂與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相適應的有關配套文件;推進區內衛生資源縱向整合,推進雙向轉診和就醫下沉;依法加強行業管理和考核,切實保障各項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調動管理者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區發展改革委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需要優先安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建設投資,研究制訂促進基本醫療服務重心下沉的綜合措施。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收費、藥品價格的監督管理。

區財政局負責制訂社區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和考核,落實社區衛生服務利民優惠政策專項經費。

區審計局負責對區、鎮兩級政府投入的社區衛生服務經費及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費使用情況加強審計和監管。

區食品藥品監管分局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督管理。

區人事局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定編定崗、崗位管理;制訂吸引優秀衛生技術人才進社區和促進社區衛生服務人才流動的有關政策。

區規劃局負責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標準,將社區衛生服務設施納入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切實落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業務用房,并依法加強監督。

區民政局按照有關精神完善醫療救助制度。

區人口計生委負責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監督和管理。

各街鎮(*工業區)是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領導,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按照有關文件要求,保證對衛生事業的投入;根據行政區劃設置和區域衛生規劃,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加強統籌協調,研究解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推動社區衛生服務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