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費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27 11:19:00

導語:市消費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消費工作意見

為了貫徹落實《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實施意見》精神,積極擴大內需,把搞活流通作為促進消費的重要切入點,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業,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經市政府同意,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快農村流通網絡建設,拉動農村消費

(一)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積極擴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覆蓋面,在確保行政村農家店全覆蓋的前提下,農家店向邊遠山區自然村延伸,2009年建設改造連鎖農家店30個。加強實施企業商品配送能力建設,增加統一配送的商品品種,繼續對配送車輛購置費實行補貼,使消費品農家店的商品配送比率提高到50%以上。推進鄉鎮和村級直營店建設,對新建直營店繼續增加一倍的補貼資金,承辦企業年度直營店的建設比列提高到10%。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網絡與郵政、電信、醫藥等網絡的結合,擴大經營范圍,提高農家店綜合服務功能。實施企業要增加簡包裝、低成本、質量好的符合農民消費特點的商品供給,切實擴大農村消費。

(二)深入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對已確定為“雙百”市場工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進一步加強冷藏保鮮、垃圾處理、質量安全可追溯、檢驗檢測、物流配送等設施建設,提高鮮活農產品進入冷鏈系統的比重。2009年通過新建和改造,力爭建成2-3個“雙百”市場工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升級5-10家農產品流通企業,在每個區縣建設一個公益性農產品冷鏈配送系統,提高流通效率,保證農產品質量和安全。各區縣要給予“雙百”市場工程建設資金支持。

(三)認真做好家電下鄉推廣工作。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監管,切實把家電下鄉工作抓實抓好。加大對有關家電下鄉政策的宣傳力度,組織商務部門和中標企業采取各種方式,廣泛宣傳政策,及時重要信息和公告,使家電下鄉政策家喻戶曉。進一步建立完善家電下鄉銷售網絡,使全市備案網點達到100個以上。加大組織協調力度,確保下鄉家電產品質量安全。加強售后服務,嚴厲打擊借家電下鄉名義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

(四)實施“集貿市場改造”工程。加大對區縣及鄉鎮集貿市場以路為市、占道經營、無序建設、硬件設施“臟、亂、差”現狀的治理力度,使集貿市場成為農民自產農產品聚集的銷售中心、信息中心、城鄉商品交易中心和城市集體單位、餐飲行業、超市等的采購中心。2009年在每個區縣選擇一個集貿市場對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升級試點,力爭到2012年全市80%的集貿市場完成傳統集貿市場的升級改造。

(五)積極推進“縣超工程”。全面提升縣城商業零售業的整體水平,力爭3年內在每個區縣重點培育一家中型超市、一個家電連鎖配送企業,做大做強縣域零售業。2009年有1-2個區縣列入全省30個縣“縣超工程”試點。

(六)開展“農超對接”,建立農產品直采基地。發展新型農產品銷售服務業態,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培育“農超對接”龍頭企業,保證農產品質量和安全。大力支持城市大中型連鎖超市建立蛋、奶、肉、果、菜、小雜糧、土特產等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建設鮮活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全過程的冷鏈系統及物流配送中心。發展產前訂單農業,促進“農超對接”基地品牌化經營,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

(七)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繼續推進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向鄉鎮、行政村延伸,重點培育大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控和監管,促進市場競爭,降低流通成本,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為農民提供技術、農機具租賃等多樣化服務。

(八)實施“農產品出口基地工程”建設。根據國際市場需求和我市農業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壯大一批農產品出口商品基地和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加強基地和企業聯合,重點扶持建設蘋果(商品果及榨汁原料果)、紅提(紅葡萄酒)、核桃等農產品出口商品基地。

二、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擴大城市消費

(九)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便民服務設施。大力推廣“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積極創建省、市社區商業示范區。推進家政服務網絡建設,鼓勵大中型服務企業建設家政服務網絡中心,整合資源,培育重點示范服務企業,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務。支持社區菜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通過改造經營設施、儲藏設施、檢測設施和廢棄物處理設施等,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市每年選擇5個社區菜市場,用3年時間進行標準化改造。以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早餐網點建設為重點,2009年在王益區開展以早餐為主的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倡導大中型餐飲企業開辦早餐供應。重點支持試點企業加強食品安全檢測、冷鏈與配送等系統建設。

(十)促進城市耐用品消費升級換代。正確處理擴大消費與可持續消費的關系,引導社會形成科學消費、循環消費的模式。從2009年起實施再生資源流通網絡建設工程,力爭用3年時間,培育1-2個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在城市社區建立舊貨收購點和慈善捐助站,對印臺區舊貨交易市場進行規范改造,滿足低收入家庭消費需求。鼓勵生產和零售企業開展“收舊售新”、“以舊換新”業務,帶動新產品銷售和資源節約。

(十一)積極促進汽車消費。貫徹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促進汽車消費穩定增長。支持二手車交易市場建設,完善二手車信息平臺,加大對汽車報廢更新的資金扶持,提高補貼標準,增加補貼范圍,加快淘汰“黃標車”,促進汽車更新換代。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升級改造給予必要的支持,提高回收拆解技術水平。2009年將我市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納入全省實施技術改造項目試點企業。

三、提高市場調控能力,維護市場穩定

(十二)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儲備機制。各區縣要盡快建立生活必需品儲備,加快完善成品糧儲備體系,按照省政府規定的“面粉5天、大米10天、食油60天的日消費量”的要求,建立應急儲備;市商務局要加快落實200噸肉類儲備規模,確保儲備數量真實、質量合格;加快儲備冷庫的建設進度,探索建立商業代儲制度,引導和鼓勵企業保持適當庫存水平。

(十三)切實增強市場應急調控能力。完善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監測,強化對糧、油、肉、禽、蛋、奶、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商品的動態監測及預測預警,提高預測預警水平,增強調控的預見性。繼續完善產銷銜接、跨區調運、儲備投放等機制,增強應急保供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四、促進流通企業發展,降低消費成本

(十四)培育大中型流通企業。通過股權置換、資產轉讓等方式,支持流通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盡快在我市形成1-2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中型流通企業。支持流通企業加快創立自主品牌,發展銷售和物流網絡。鼓勵流通企業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銷售價格,讓利于消費者,促進居民消費。

(十五)支持中小商貿企業發展。扶持和促進中小商貿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其便利消費、穩定市場的作用。創新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支持力度。金融機構要根據商貿流通企業特點,制定差別化的授信條件,創新擔保方式,通過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質押等方式,解決中小商貿企業貸款抵押問題。金融機構和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商貿企業發展。

(十六)實行商業與工業用電、用水同價政策。盡快落實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政策,在2009年內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用水與工業用水實行同價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五、發展新型消費模式,促進消費升級

(十七)積極培育和發展新的消費熱點。加強對市場消費熱點的變化分析,及時市場供求信息,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適銷對路商品,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拓展電子信息產品、通信產品、教育培訓、家政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閑旅游等消費市場。引領人們樹立個性化、時尚化、品牌化消費理念,培育和發展定制類消費市場。繼續開展“名品進名店”、“品牌產品下鄉”等活動;實施“陜菜品牌創新工程”,大力培育餐飲業消費熱點,積極創建陜菜品牌店、示范店,滿足居民和旅游者對陜菜的消費需求;推動特色商業街建設,扶持“老字號”的創新發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設,培育家具、家電、家紡、家飾等消費市場。

(十八)大力發展會展經濟,促進節假日消費。大力培育發展我市會展消費,繼續辦好牡丹節、櫻桃節、核桃節、蘋果節等特色促銷展會,形成會展、旅游、商貿、文化業有機互動,提升住宿、餐飲、交通、通信等領域消費水平。組織我市零售和服務企業積極參加全省購物節、消費月等促銷活動。餐飲企業要不斷創新經營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不同檔次、方便實惠的商務宴、聚餐宴、婚慶宴、元旦宴、年夜飯,豐富節日餐桌,擴大餐飲消費。

(十九)推動商務領域銀行卡受理市場建設。加強銀商合作,完善對銀行卡刷卡的配套支持政策,采取銀行安排專項資金和各級財政扶持的方式,引導經營者采用銀行卡結算,方便刷卡消費,提高銀行卡受理商戶普及率。到2010年底,實現全市重點商業區、商業街區全部可以受理銀行卡,所有AAA級以上旅游景區周邊旅游商品購物區的服務網點要安裝POS機,連鎖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知名“老字號”、重點批發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00萬元的商戶受理銀行卡達到80%以上。

(二十)大力發展信用銷售。積極推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業務發展,促進和規范商業信用服務的發展,支持建立信用風險分擔機制,有效防范信用風險,促進信用銷售發展,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壓力。積極參加陜西省商務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立流通企業信用檔案,完善商務領域信用評價和監管體系,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直接、可靠的商務信用信息服務。

六、切實改善市場環境,促進安全消費

(二十一)狠抓流通企業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流通領域市場信息系統和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對流通企業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加快“放心肉”監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加強對定點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的監控,建立肉品質量信息可追溯體系。從2009年起,用5年時間實施“放心肉”工程。加快中小型屠宰企業升級改造步伐,支持大中型肉類加工企業向養殖環節和肉品連鎖經營環節延伸,延長其產業鏈,穩定肉品供應渠道,擴大市場占有率,確保消費安全。

(二十二)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打破地區封鎖,維護公平競爭,保障商品自由流通。規范零售企業經營行為,嚴格執行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制定的《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推廣商品購銷合同示范文本,取消對供應商的不合理收費。引導零售企業規范促銷行為,進一步落實明碼標價制度,提高經營者依法自覺標價、誠實標價的意識,維護公平有序的消費環境。創造條件,積極組建我市規范市場秩序執法支隊和區縣執法大隊,爭取列入商務部試點城市。

七、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支持流通業發展

(二十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發展和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市、縣兩級財政要采取以獎代補、貼息、項目經費等方式加大對流通企業的資金投入,支持我市流通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