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區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18 09:22:00
導語:獨家原創: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區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式,對我縣的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影響開始逐步顯現。企業面臨經濟危機的威脅生存壓力大,企業養老保險困難諸多;我縣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受金融危機影響,陸續有人返回,使我縣就業形勢嚴峻、壓力增大;勞動行政執法難度也較大。為了更好地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效地抓好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這項民生工程,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了穩定就業局勢、加大社會保障的一系列措施以適應新的形勢,努力轉變工作思路,積極響應縣政府的號召,以“保增長、促發展”為中心工作,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內容,促進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平穩快速發展,為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的更好更快發展做好后勤保障。
2009年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和上級勞動保障工作的方針政策,加大勞動就業指導服務力度和勞動監察執法力度,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強化保障功能,努力實現“人有所事,病有所醫,失有所靠,傷有所治,老有所養,規范用工”目標,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茶陵做出積極貢獻。因此,在當前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處在經濟體制轉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面臨著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查找出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提出應對措施刻不容緩,是當務之急。
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保增長、促發展”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
(一)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08年7月開始,我縣在外務工的農民工陸續有人返回,至11月達到返流高潮。據統計,截止08年末,已有2.8萬人已返回居住地,占外出務工人員的22.7%,今年這一情況還繼續延續,就業壓力很大。一方面勞動力供大于求,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大量企業招不到人,形成民工荒,尤其是熟練技術工人。當前,勞動者就業觀念仍然沒有改變,很多農村勞動者把到私營企業打工當成一種臨時謀生的手段,沒有長期打算,缺乏敬業精神,高不成,低不就,不少勞動者存在等待、觀望的思想。企業文化缺失、社會保障滯后、勞動條件惡劣以及經常發生的拖欠工資的行為,也嚴重影響了勞動者的就業積極性。同時,結構性失業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勞動力總體素質不能適應新增就業崗位的要求。
(二)養老保險擴面、征繳難。造成此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⑴我縣企業改制中欠繳社保基金21329萬元,截止08年底,僅兌現1529.2萬元;⑵我縣制定改制企業職工提前5年退休政策,讓1000多名職工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按最低繳費基數計算,每年減少企業社保基金收入300多萬元,增加退休金支付1000萬元,兩項相加,年增加缺口資金1300多萬元;⑶現在,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員14984人,實際繳費的只有11827人,穩定月收保險費僅230余萬元,而企業退休職工已達5811人,月應支付退休金達500余萬元,應收應支平均每月缺口達到270萬元,年支付缺口近3200余萬元。⑷我縣大部分企業的經濟狀況不好,科技含量低,利潤空間小,再加上業主對繳納社會保險的消極態度,是造成養老保險擴面與征繳難的主要原因;⑸缺乏宣傳,對社會保險政策性、強制性、福利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往往對參保積極性較高的都是一些超齡的人。
(三)其他保險擴面更難。由于宣傳不到位,措施不強硬,社會保險申報、登記沒有形成應有的氣候。在私營企業這一塊,繳納最好的算養老保險,但也只有極少數的知名企業為職工參加了養老保險。一些中小企業根本沒有參保。其它社會保險擴面更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很少,效益不好的企業也很難收到錢,壓力很大。工傷保險由于企業員工很不穩定,申報人數與企業規模和統計局的統計極不相符。
(四)社會保險制度不夠完善。一方面我縣的醫療保險政策,現在報銷比例偏低,由于收支平衡,老百姓頗有微詞。應加大對醫療保險的財政投入。同時要完善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制度。企業改制后,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沒有著落,不能做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致使上訪現象嚴重,這些因素既影響了我縣的經濟建設,也不利于社會穩定。另一方面還需要建立規范的財政支持機制。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障事業投入已成社會共識,但在理解上仍有兩個不同點:一是財政投入是僅限于各項社保基金和專項資金的支付缺口,還是包括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險就業體系自身建設的投入。二是投入是僅限于當前資金缺口的彌補性投入,還是包括中長期支付風險的儲備性投入。我認為著眼長遠,統籌考慮,也是勞動保障事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一個難題。
(五)勞動關系日趨多元化、復雜化,勞動執法難度大。國有企業改革、改組過程中,大量下崗職工的勞動關系沒有理順,經濟補償金缺口巨大;真正改制的企業、進入社會化管理的還不多,不少人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就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享受的對象比較絕對,不利于向真正的弱勢群體傾斜。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等勞資糾紛、侵權案件以及由此引起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大量增多,日益成為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從近兩年我們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例看,矛盾的焦點一是勞動合同爭議;二是用工主體以各種借口拖欠農民工工資。面對農民工討要工資困難,勞動監察部門執法阻力較大,缺乏強制手段。勞動合同三年計劃基礎薄弱、任重道遠,從企業不愿簽合同開始轉向員工不愿簽合同。原來是企業把員工作臨時工,現在是員工把在企業打工作為臨時謀生的手段,稍不如意就拍屁股走人,隨后就到勞動部門投訴,要求討工資、還押金。從法律的角度講,企業沒有簽勞動合同或者社會保障不完善,他也確實隨時可以不干,現在不少企業主還沒有這個認識,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很被動。這些問題不解決,緩解企業用工矛盾,就永遠是一句空話。
二、針對當前勞動和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對策與建議
(一)根據我縣實際,分類建檔,分別指導就業。一是特困戶。喪偶、夫妻雙下崗、體弱多病、男滿50周歲和女滿40周歲以上下崗人員和其他因子女就學、天災人禍而造成的家庭特別困難戶作為一類建檔;二是傷殘、烈軍屬、損失勞動力的弱勢群體作為一類建檔;三是生活水平已低于或接近最低生活保障線的下崗職工作為一類建檔;四是失業人員和下崗一年以上,有一定勞動就業能力的人員作為一類建檔;五是有外援收入和有人瞻養及家庭有較好經濟收入的失業人員作為一類建檔;六是大中專畢業未實現就業的人員作為一類建檔;七是外出打工、家政服務、計時工和在流通領域經商的失業人員作為一類建檔;八是企業內部待崗人員作為一類建檔;九是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及返鄉的農民工名單。建檔后,勞動力服務管理機構對其實行動態管理,全面啟動對特困戶援助的大行動,其行動的重心向弱勢群體傾斜,并規范失業率登記“口徑”。實施“鳥食就業”、“鐘點就業”、“假日就業”和多渠道、多形式的就業工程,進而緩解我縣面臨的就業壓力問題。
(二)緩解勞動就業和解決社會保障壓力問題。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一項長久性工作。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改過去的統包統攬,轉為通過社會方方面面力量來解決這“兩大問題”的思路上來。一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淡化單位意識或“皇糧”意識。宣傳國家就業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市場選擇為根本取向,以自主就業為主導模式,以素質能力為競爭之本,形成與計劃經濟迴然不同機制的方針政策,促使擇業者淡化“鐵飯碗”意識,提高依靠個人技術優勢來謀生的新型理念,增強自主學習一技之長的意識、增強職業流動意識、擇業自主意識、擇業實現自身價值意識、職業風險意識。同時擇業者要在這種社會大背景情況下,塑造自己個性,培養與社會相適應的就業價值觀;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通過自身的能力和技術優勢實現就業,造就自己在社會的生存能力和自食其力能力。二是要加強街居和社區建設,騰出社區公益性崗位安排失業者就業。發揮其崗位資源優勢,采取“送崗、騰崗、設崗”等多種途徑,如保潔、保綠、保安、保養、商業、物業及醫療保健和家庭配餐等崗位騰出來,為部分弱勢群體送崗。同時撥出專款或用最低保障線資金補貼安排就業的單位,并為就業人員相應上繳50%的養老保險金。三是要多渠道籌措資金,設立非謀利福利機構,逐步實現就業和社保社會化。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發展慈善機構、福利機構、同業協會、基金組織等社會救助體系,并使之成為上網的聯動機構,對貧困群體施行臨時性救濟、廉租住房、糧油幫困、學雜費減免、助學金、獎學金、半價病床等措施。這些非謀利慈善機構資金的籌措,可采取“四個一點”,即政府拔給一點,上級非謀利慈善機構下拔一點,本機構籌措一點,從經常性捐助機構和社會福利彩票盈利中劃拔一點來解決,同時做好監管工作。加強勞動就業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化,緩解政府工作壓力。四是要從勞動力長期供大于求的實際出發,培養和規范勞動中介組織,將就業和再就業服務機構向街道、社區、飲食業和個私企業延伸,同時通過拔給再就業啟動資金,實施再就業崗前免費培訓。如組織失業人員為酒家加工水餃、面包、企業初加工小零件等。對安置失業人員的單位和個人實行獎勵政策,并列入評優評先的內容。五是要放寬“低保”標準,簡化“低保”辦理手續。“低保”金逐步由民政部門轉向社區服務網點發放。六要做好國有、集體改制后的職工安置工作。改制的企業要盡量“內部消化”,并做好企業內國土出售資金和國有集體企業資產出售資金的流轉工作,確保用在“兩個確保”的工作上。對累計繳足8年或10年社會養老保險費的下崗失業人員,男女達45歲以上年齡的,允許提前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退休手續,按時發放養老金。對45歲以下年齡的下崗人員,實行周期性的文化補課和再就業培訓,提高其職業技能,實現再就業。其目的不要使過多的下崗人員流于社會。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七要消除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歧視現象。對下崗再就業者刁難、設阻、敲詐勒索、漫罵毆打,損害再就業軟環境的人和事,要嚴格執紀執法,營造良好的再就業環境。八要放寬臨時工、合同工招聘范圍。行政、事業機構改革后,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特別編制少的單位更需要臨時工、合同工,縣里應放寬政策予以招聘。具體做法可將救濟金,最低保障金流轉給用人單位,然后不足部分由用人單位補貼,并負責繳納社保和醫保費。招聘方法由用人單位選定,上級主管部門進行監督。九要在社區建設中配套籌建醫療點和幼兒園場所,提供廉租和水、電、辦證、辦照等優惠政策。
(三)保增長、促發展,解決長遠的就業問題。解決就業問題,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用了一個比喻:“騎自行車的人都知道,騎得快車子穩,慢就晃,停就倒。因此只有發展經濟才能有更多的崗位出現。”結合當前全國上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大形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也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用科學發展的方式方法解決當前面臨的實際困難,以“保增長、促發展”為契機,實現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健康、科學、穩定發展。當前,我國人口進入高潮期,勞動就業進入高潮期,人口老化進入高潮期,只有通過加快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平臺,才有可能解決新的社會矛盾。一是通過縣域生態環境建設,解決就業問題。我縣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工作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但從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上,幾乎每座樓房頂都是一塊不毛之地。這些不毛之地不僅面積數量十分巨大,而且陽光充沛,是有待開發的寶貴資源,有利改善市區的生態環境。開發屋頂資源已不是天方夜潭的奇想,而是十分現實可行的事情。在日本東京,屋頂開發已達14%,目前還在擴大。他們在屋頂建菜園、蓋花窯、種蔬菜、養花種草,美化環境,增加了城市的氧氣和濕度,減少了大氣污染和溫室效應,使人們心曠神貽。在東京的夏天,已使城市溫度下降了,室內溫度下降了2度,冬季增加了房屋保暖。在經濟上,減少了室內的空調費用,增加了蔬菜的產量和花卉的供應量,綜合效益十分可觀。今后我縣也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科學利用現有的資源,通過土地的流轉,在房地產開發后的屋頂產權全部歸屬政府所有,作為蔬菜和花卉生產基地并配套在屋頂另辟防火通道,使用特殊種植土壤,改造現行屋頂,生產有機綠色凈菜、花卉,為我縣的經濟發展增加商機,同時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就業崗位。目前,沈陽等城市已啟動了試點開發屋頂經濟工程。二是可以采取綜合措施提供就業崗位。如政府劃拔一些山地,給予啟動資金,引導畢業生發展“種養業”莊園,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和社會力量辦學、旅游產業,組織勞務輸出,引導失業人員進入流通領域經商,以及建立全縣性治安巡邏隊伍等辦法,提供再學習和就業機會,更快地解決就業難的問題。解決長遠就業的問題,既有利于我縣經濟社會的穩定,減少流動人口的數量,也有利于環節社會保障,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基礎性保險征繳難的問題。
- 上一篇:憲法修正與憲政民主觀論文
- 下一篇:語文課文教學設計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