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村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24 11:14:00

導語:農村生態村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生態村建設工作意見

一、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指導思想

(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統領,著力農村社會建設、著眼農村民生改善,不斷強化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用城鎮化理念建設農村、用現代化觀念武裝農民,以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為總“抓手”,弘揚生態理念,倡導綠色文明,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引導農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健康協調發展,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文明生態村建設的主要任務

(二)創建文明生態村的主要任務是:以著力解決農村經濟體制不完善,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與現代農業生產的發展不相適應;農民文化素質低,環境保護意識差和農民家庭創業難、增收難等問題為突破口,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具有延邊特色的高效農業,山村、林地、庭院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農村優美的人居環境,使村民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培育以朝鮮族為主的多元和諧民族文化,建設和完善農村文化體育設施,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質,培養生態農民。從而,改變農村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農村經濟、文化、環境和人文建設發展,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干部作風轉變,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文明生態村試點建設的基本內容

文明生態村就是生態環境與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文明生態村包含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培養生態農民四個方面內容。每個鄉鎮要選出1個自然村,作為文明生態試點建設村,利用兩年時間,把試點村建設成為集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農民為一體的文明生態村。

(三)發展生態經濟,就是把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的優化融為一體,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農民利用延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經濟,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村經營方式的重要創新形式,推行“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組織模式,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大力發展山區林地種植業、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綠色高效農業,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村支柱產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夯實農村物質文化生活基礎。

(四)建設生態環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人居生活環境。主要是從治理農村臟亂差入手,依據村莊的自然條件,修建村通往附近公路的干道和主村道,以及通往各家各戶的巷道;進行破舊民房、影響村莊整體規劃的房屋改造,和農戶飲用水、廁所等改造;清理村周圍、村內、房屋周圍的垃圾、糞坑等衛生死角;建設綠化帶、公共綠地或小公園,種植具有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樹木花草,使之形成村內村外綠樹掩映、花果飄香的良好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家居環境和農民的生活環境。

(五)培育生態文化,就是依托延邊是我國朝鮮族民族聚集區和滿族發祥地等人文歷史淵源,培育民族文化底蘊,弘揚民族團結、抗爭和進取精神,展現少數民族風采。通過組織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倡導移風易俗,轉變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

(六)培養生態農民。生態農民就是具有生態文明意識,并致力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現代農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培養生態農民,就是通過堅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教育,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培養農民具有生態意識、環境人權意識、良好美德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維護公共利益(特別是生態公共利益),遵守已確立的環境法規,推動政府制定相關的環境法規,在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中主動實踐生態文明的各項規范。

四、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標準

文明生態村建設要堅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達到如下建設標準。

(七)領導班子堅強有力,干群關系和諧融洽。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的兩委班子,能夠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班子成員勤奮敬業,廉潔奉公,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深受群眾的擁護和信賴;村干部依法行政,團結與帶領農民群眾艱苦創業,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效果明顯;村務、財務制度公開,重大事項實行民主決策,農民的公民權利得到保障。

(八)農村經濟發展壯大,農民生活更加殷實。農村產業結構合理,綠色產業、高效農業、山區和庭院經濟健康發展,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壯大,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農民養老保險、就醫保障和疫病防治機制逐步建立,病殘孤寡農民的生產生活困難得到妥善解決。

(九)村容村貌整潔優美,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村容村貌干凈衛生,整潔美觀,人居環境達到硬化、亮化、綠化、凈化。即連接公路主村道和通往各家各戶的巷道全部實現硬化,且路面平整通暢,排水良好,無污水橫流或積水;村內主要巷道架設有路燈,各種電線、網線、閉路線等線路架設(埋設)規范、合理,無私拉亂接現象;村主要道路、公共活動場所兩旁統一種植花木,村周圍有環村林帶,外通公路有綠化帶,農戶房前屋后種有觀賞或經濟花木,花草樹木前后掩映,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村莊綠化面積覆蓋率達到35%以上,實現“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綠中”;村內環境干凈整潔,公共區域衛生定時打掃,農戶家里整潔衛生,村有固定垃圾堆放點,或集中焚燒掩埋點,戶側設置規范合理,村民的家禽家畜實行圈養,人畜糞便得到有效處理,柴垛及農具雜物整齊擺放,無臟水亂潑、垃圾亂倒、畜禽亂跑、糞土亂堆、柴草亂垛現象,并且村民基本用上自來水或壓力水井,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十)思想道德風尚良好,村民文明程度較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教育得到有效落實,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村民講誠信、求致富、爭先進、展才藝的熱情較高;生態意識、環境意識、衛生意識較強;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和諧人際關系、鄰里關系、村莊關系和尊老愛幼、助學助貧的鄉風民風基本形成。

(十一)村民法制觀念增強,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普法教育扎實深入,村民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不斷增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治安防范體系健全,重大刑事案件、嚴重經濟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得到根治;打架斗毆、酗酒吸毒、聚眾賭博、鄰里糾紛、封建迷信等治安事件和不文明現象大大減少;村中無文盲,村民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蔚然成風,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五好文明家庭”達到80%以上。

(十二)文體設施建設完善,思想文化陣地堅固。村里建有文化活動室,各種作用功能得到有效發揮。文化活動室達到有適宜于開展教育培訓的專門場所,能經常對村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科技、文化等知識教育培訓;有種類齊全、結構合理、符合群眾閱讀的書報刊等資料,并做到不斷更新;有配套的文化活動設施和比較規范的管理制度,能適應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群眾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文化娛樂活動;有必要的體育活動場地和器械,能滿足群眾開展身體鍛煉和體育健身活動的要求。

(十三)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攜手共建成效明顯。深入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和民族法規宣傳教育,使堅持“三個離不開”和調動“兩個積極性”成為各族干部群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堅持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不斷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十四)規章制度健全落實,管理機制不斷創新。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基本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和其它有利于農村經濟、環境、文化發展的各項村規民約健全、規范,并得到有效落實和不斷創新。

五、文明生態村試點建設的要求

(十五)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文明生態村建設是一項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是推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和結合點,能夠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資源有效整合起來,發揮聚集效應。各鄉鎮要充分認清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的重大意義,把文明生態村建設作為中心任務和“一把手”工程,放手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生態產業經濟、不斷增加農民收入。要成立文明生態村試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縣文明辦負責做好文明生態村試點建設工作的牽頭協調和督導檢查,確保試點建設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有反饋。各相關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幫扶和引導試點村的農民學科學、用科學,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無公害農業,發展鄉村民族文化旅游,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要認真抓好試點村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使之提高認識,端正態度,積極投身到文明生態村的創建工作之中。

(十六)因地制宜,搞好規劃。在文明生態試點村建設工作中,要把各級支持的涉農資金統籌安排,把一些建設資金進行捆綁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認真抓好試點村改水改廁、沼氣池建設和綠化美化工作,突出農村特點和地方特色,突出可操作性,切實使村容村貌大改變,農村經濟大發展,讓村民得到實慧、感到溫暖。要根據試點村發展水平,認真做好建設規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創建工作方案,明確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建設任務,逐步完成試點工作。

(十七)多方籌集,加大投入。資金籌集工作是文明生態試點村建設的一大難題,也是今后創建文明生態村成敗的關鍵,要堅決克服“等、靠、要”思想,可采取縣財政撥一點,鄉鎮財政出一點,村委會籌一點,村民和外出務工人員捐一點,涉農單位和扶貧部門支持一點的方法,多渠道籌集資金。要教育引導農民群眾發揚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美好的家園。

(十八)廣泛發動,搞好宣傳。要通過輿論引導、典型示范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向群眾廣泛宣傳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把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采取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大力營造創建氛圍。試點村要加快“農村文化家園”建設,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村鎮圖書室、廣播電視網、電影放映點等陣地建設,靠先進文化占領農民的思想陣地;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村民代表的帶頭作用,引導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合力。

(十九)城鄉共建,齊抓共管。試點村建設工作中,要積極協調各級文明單位與試點村結成幫建對子。幫建單位要及時摸清各村的具體情況,了解村里的主要經濟來源和農民收入情況,準確掌握村里的優勢和不足,因地制宜,幫助做好規劃。要切實幫助創建村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要突出抓好路、水、氣、電、廣播電視等“五網”建設,切實將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二十)選好試點,打好基礎。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試點建設也必須從基礎抓起,要以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為前提,區分層次,分步實施,切不可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先期建設的試點村,要把群眾創建熱情高、集資條件好、有一定基礎和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村莊定為創建村莊。可著重體現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紅色教育型文明生態村。抗日聯軍組建地、根據地和著名戰役、戰斗區,是我縣人民抵抗外寇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建設美好家園的真實寫照,具有深刻的革命歷史紀念意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意義,要選擇有一定基礎,代表性較強的村莊創建紅色旅游型文明生態村。二是民族文化型文明生態村。即地處交通要道,具有濃厚的延邊朝鮮族民族特點的村莊;三是特色產業型文明生態村。依托長白山特有的自然資源,建設以發展綠色食品、綠色藥品、綠色保健品等為主打產品的文明生態村。aa縣將確定2個村為全州文明生態試點建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