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加快發展意見
時間:2022-02-01 03:11:00
導語:食品工業加快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充分認識加快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食品工業是朝陽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我市的支柱產業、品牌產業和優勢產業。
近幾年來,我市食品工業獲得快速發展,到20*年,全市食品工業企業達到12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3億元,銷售收入383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均達到10%左右。擁有九個“中國名牌”產品,四個“中國馳名商標”。已成為全國著名的速凍食品生產基地,啤酒飲料、面粉加工、煙草等行業也涌現出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市食品工業還存在規模總量相對偏小、精深加工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外向度較低、規劃布局不合理等突出問題。加快食品工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食品工業強省的具體舉措;有利于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進程;有利于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有利于增加社會就業,改善民生。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食品安全法》,適應消費升級和食品安全新要求,以“創新、優化、升級”為核心,以“產業支撐,龍頭帶動,打造品牌,壯大規模”為重點,強化招商引資,增強創新能力,支持項目建設,推動集聚發展,加大安全監管力度,構建比較優勢突出,產業帶動明顯,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布局合理的現代食品產業新體系。
(二)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部食品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元,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國家名牌達到12個,“中國馳名商標”達到5個;國家級行業技術中心達到3個以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將我市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的食品工業強市和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食品工業大市。
三、發展重點
(一)做大做強速凍食品,方便、休閑食品,面粉、糧油加工、啤酒,煙草行業
1.速凍食品行業。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要,改良配方,改進工藝,繼續做大總量,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鞏固全國冷凍食品生產基地,加快行業國際化進程,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
2.方便、休閑食品。加快方便食品新產品開發,向多品種、營養化、高品質方向發展,擴大現有市場占有份額。以滿足休閑、旅游、嗜好為重點,開發各種風味、強化營養的焙烤食品;加快發展糕點、果脯、肉脯、糖果、干果等風味獨特、營養健康的休閑食品,滿足市場細分需求。
3.面粉、糧油加工。采用面粉改良、保鮮防霉等新技術,加快專用面粉與傳統主食品的融合,大力發展各種專用面粉,培育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發揮我省花生、芝麻、油菜籽等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精制油、專用油、大豆蛋白等深加工產品,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鄭,我市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面粉生產和糧油加工基地。
4.啤酒行業。進一步拓寬市場,加大研發力度,采用先進生產工藝,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建設全國啤酒生產基地。
5.煙草行業。擴大一、二類卷煙生產規模,提高新產品、精品等優質煙的比重,進一步做大品牌,加快年產高檔卷煙150萬大箱生產項目,形成規模優勢突出、產品結構合理、經濟效益顯著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市場影響力和占有率。
(二)培育壯大飲料果蔬加工、乳制品、添加劑、農副產品加工行業
1.飲料果蔬加工業。實施名牌戰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果蔬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大棗等名優果蔬原料生產基地建設。
2.乳制品行業。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發展純奶、酸奶和含乳飲料等主導產品,開發高端產品,做大品牌和提高市場占有率;建設高標準優質奶源基地;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產業整合步伐。
3.食品添加劑行業。發展大豆蛋白、骨素、木糖醇等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劑,開發生產與高檔方便面、方便湯、調理菜肴等相配套的膏狀、液態方便調味料,提升具有優勢的干粉復合調味料的產品檔次。加快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釀造產品規模化、現代化生產。
4.農副產品加工行業。以滿足畜牧、水產養殖為重點,加強飼料行業的監管,為畜牧、水產養殖業提供優質安全的飼料。
(三)加快發展食品機械、包裝印刷業,食品物流產業,食品觀光旅游產業
1.食品機械制造、包裝印刷業。立足技術創新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加快發展高生產率、自動化、單機多功能的食品機械和食品包裝業。
2.食品物流產業。加快規劃建設符合食品保質、衛生、安全要求的冷鏈物流網絡;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完善物流配送網絡,提高物流效率。
3.食品觀光旅游產業。充分發掘我市食品文化內涵,將其轉化為我市食品工業發展的優勢,把食品生產與旅游觀光有機結合起來。
四、主要措施
(一)培育龍頭企業
1.鼓勵食品企業做大做強。選擇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鼓勵上市融資,擴大規模,盡快成為國內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挖掘一批傳統品牌,推進規模化、現代化經營,提高市場占有率。
2.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食品龍頭企業以強化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為主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資金注入、品牌運作、技術輸出、管理輸出等多種方式,實施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控股、參股,迅速擴張,壯大規模。
(二)創建知名品牌
1.鼓勵企業創建知名品牌。積極支持企業創建國家及省、市名牌。每年組織評選“*市十大食品名牌產品”,對入選企業給予表彰并優先推薦參加省和國家名牌評選;對獲得國家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的食品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
2.支持企業加大品牌宣傳。對在中央一級媒體做產品廣告的食品生產企業,按照宣傳費的1%予以補貼,最高補貼不超過300萬元。
3.鼓勵食品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活動。鼓勵食品企業參加各類食品展銷活動,對參展企業進行補貼,補貼金額根據參加展會的規模、層次等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不超過參展費用的70%。
(三)推進技術創新
1.加強食品工業創新體系建設。瞄準國際食品工業發展趨勢,支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校為支撐,自主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食品工業創新體系。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產品開發創新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食品工業關鍵技術的開發研究和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支持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重點實驗室。
2.鼓勵企業新產品開發。對食品生產企業研發并認定的單項新產品,自認定之日起一年內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獲得A級、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的產品,分別獎勵10萬元、20萬和30萬元。
3.鼓勵企業提高裝備水平。鼓勵企業采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進技術,提高自動化水平。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更新和改造,加大設備和食品安全、節能環保設施投資,淘汰落后、高耗能設備。對食品企業新建投資額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或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竣工投產后,經審核,財政按照其設備投資額的5%給予補貼。
4.支持食品企業節能環保生產。采取切實措施,加快食品企業采用節能環保技術實施清潔生產,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5.鼓勵企業創建人才培訓院校。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院校(所)聯合創辦行業專用人才培訓院校,或單獨創辦行業人才培訓院校。
(四)推進集聚發展
1.科學制定規劃。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加快編制《*市食品工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加強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規劃工作,引導食品生產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鼓勵引導骨干企業做好發展規劃,引導企業配套協作,實現集聚共贏發展。
2.推進重點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大對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的支持力度。鼓勵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加快食品機械、裝備制造、印刷、包裝、食品物流及食品企業觀光旅游產業發展,建成產業關聯度高的現代食品產業集聚區。
3.加快原材料基地建設。本著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統一規劃和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專用化的食品原料生產基地。支持龍頭企業向產業鏈前端延伸,通過聯合、租賃等方式,穩定企業與原料基地的供需關系。鼓勵乳制品加工企業創建、參股建設規模化奶牛場、奶牛養殖小區,對日處理50噸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業自建的標準化奶站,一次性補貼20萬元。
(五)健全食品安全體系
1.推進食品標準化認證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引導和鼓勵食品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建立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質量安全體系,推廣食品行業良好作業規范。
2.建立健全食品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對農業種養殖和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重點環節的全程監管和溯源體系建設,嚴格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嚴格審查企業生產條件、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嚴格產品出廠檢驗,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
3.進一步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動食品放心工程建設,堅決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建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綜合協調各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責,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4.完善檢驗檢測體系。整合現有的檢測資源,形成企業自檢、行業自律、部門監督抽檢的覆蓋全面的檢測體系。對購買先進食品檢測檢驗設備的企業,經審核,按購置設備款的10%予以補貼。
5.加強食品行業自律和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化責任意識,宣傳、強化食品企業負責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觀念。
(六)建設現代食品物流和市場網絡體系
運用現代食品物流理念和信息技術,圍繞食品生產企業和終端消費市場,建設一批設備齊全、設施完善、信息化水平高、輻射功能強的全國性綜合食品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符合食品保質、衛生、安全要求的冷鏈物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搭建工商對接平臺,推動我市食品進入城市商超和連鎖超市。
(七)營造良好環境
1.加大對食品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每年設立3000萬元食品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食品產業發展。
2.優先保障用地。優先安排和保障重點食品生產企業建設用地,積極引導食品生產企業集約利用土地。
3.簡化項目審批手續。簡化重點企業新擴建和技改項目審批手續,對重點食品企業建設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審批制度。
4.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銀企對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食品工業的支持力度。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吸引社會資金流向食品工業。創新機制,改進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5.鼓勵企業增加就業。鼓勵食品生產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減少裁員。對穩定就業崗位的食品生產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其勞動力增量部分,給予適當補貼。
6.開展產業發展信息服務。建立食品工業統計和信息服務制度,及時分析和產業發展信息,引導食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八)強化組織推動
1.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大對食品工業發展的領導。各縣(市、區),有關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為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充分發揮各食品行業協會作用,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協作,避免無序競爭,實現優勢互補。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協會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使其在行業管理、行業規范、行業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 上一篇:企業戰略成本管理論文
- 下一篇: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