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會養老問題的解決意見

時間:2022-06-18 09:59:00

導語:市社會養老問題的解決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社會養老問題的解決意見

我國人口日益步入老齡化階段,養老問題開始成為全社會需要認真思考、積極應對的問題。這個問題能否科學、合理的予以解決關乎家庭和諧、社會穩定,亟待我們全面分析實際情況,尋求解決路徑。

一、當前養老問題的突出表現

1、有資金保障無人力保障。雖然社會開始普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通過社會保障體系解決了老年人的后顧之憂,但這僅僅是物質上的、資金上的保障。事實上。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通常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成,但是子女往往會因工作等原因無暇顧忌,更有不少家庭的子女在外工作,對家中老年人的照顧也就鞭長莫及。

2、老年人無事可做,無處可去。隨著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許多城市中的老人在退休脫離工作后仍有充沛的體力、精神,老人群體也有溝通交流、融入社會的欲望,在這一點上,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不夠,對他們的需求沒有全面的了解。

3、養老院未能解決全部問題。現在的養老院多有社會福利的性質,其中生活、居住的多為鰥寡孤獨,許多老人也不愿進入養老院生活。

二、產生養老問題的原因。

1、人口老齡化。首先,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壽命開始增長,老齡人口增加。其次,計劃生育政策已實施較長時間,獨生子女家庭增加,年輕人口比重日益下降。

2、傳統的養老方式正被打破。市場經濟的發展勢必帶來人力資源的自由分配,在全國范圍內輕壯人口流動加劇,各種層次的勞動力輾轉在各個地區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這就打破了傳統的子女直接贍養老人的生活習慣,更多家庭的子女只能承擔經濟上的義務而不能直接服侍老人。

3、“養老力量”不足。在我國,民營經濟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尚不成熟,國內少有的幾次嘗試,效果不甚理想。把養老問題市場化,還需要政府出臺更多的鼓勵性政策。

4、社會觀念阻礙老人進入養老院等服務性機構。“養兒防老”是中華傳統觀念,有子女的老人不肯進入養老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觀念上的阻礙,很多老人認為進入養老院是無奈之舉,有“遺棄感”,心理上難以接受。

三、對策及建議

1、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或村)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對于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但逐漸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居家養老又能在生活上得到供給保障,將大大減少他們晚年生活的后顧之憂。關于服務方面,可以從提供三餐膳食保障進行考慮。方式可以通過社會(或村)就近的餐飲單位來承擔,由政府提供給這些單位一定的優惠政策或相應的補助,如無餐飲單位,則由政府組織一定的機構來承擔。我市是一個經濟強市,該項工作的實施,應該說是可行的。這樣既可以減輕老年人子女養老的壓力,又可以促進計劃生育政策的進一步實施。

2、引導民營經濟進入養老服務領域。通過提供公共的養老服務可以解決“老無所養”的現實問題,又可以通過規模效應節省社會資源。同時,還可以根據子女的經濟能力進行市場細分,滿足老年人不同需求。

3、做好老年人及老年人子女的思想工作,老年人與網絡、電視等媒體的接觸較少,要改變他們的舊觀念,應更充分地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做好宣傳工作,改變傳統認識。

4、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解決老年人吃穿住行等生活問題后,要組織社會力量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內容,把尊重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和發揮老年人余熱相結合,為其提供機會,平臺,充實生活,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