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29 03:23:00

導語: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工作意見

為切實做好年度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進步完善我市農村基礎設施,加快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確保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年度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意見》(省農指〔〕2號)和市政府《關于建立市抗旱減災長效機制的意見》(黃政秘〔〕35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為保證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抓緊一切有利時機開展工程建設。年11月—年1月份要集中力量,加快開展水利興修活動,掀起興修熱潮,基本完成本年度建設任務,年2月開展總結評比表彰工作。

一、充分認識抓好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意義

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水利工程在抗御洪澇災害中發揮了巨大的減災效益,凸顯了水利基礎設施的重要保障作用。但我市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仍然較為薄弱,病險水庫仍是防洪工作中的最大安全隱患;中小河流防洪標準低,抗風險能力弱;全市發生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隱患點多,洪災也顯露出水利基礎設施仍不牢固、抗災能力不高等問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依然任重道遠。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在內的農田水利建設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省、市政府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納入民生工程后,今年又將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納入民生工程,進一步加大了農村水利工作力度。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充分認識我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堅持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改善我市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條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十一五”末,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抗旱減災長效機制的意見。全市基本消除現有的143座病險水庫的險病情,解決農村33.3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建立起抗旱減災長效機制。因此,搞好今冬明春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也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義不容辭的一項重要職責。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和三中、四中會會精神為指導。圍繞促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有利于農田水利建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深化農田水利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以不斷提高面上防洪除澇抗旱能力,改善農業綜合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為主要目標,深入持久地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農田水利發展新格局。

解決8.5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完成土石方450萬立方米。除險加固一批小型病險水庫,新增抗旱機井1000眼,清淤塘壩3250口(處)新增蓄水池500個,改造機電灌站5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0平方公里。具體見-年度市各區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目標任務一覽表。

三、工作重點

(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被列入全市民生工程,全面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步伐。從年開始。并納入各區縣政府目標考核。各地要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水利工作的重點,細化目標,明確任務,落實措施,確保除險加固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今年除險加固59座小型病險水庫(其中年計劃開工的29座要在年12月底前完成驗收工作,年計劃實施的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任務要在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要根據市民生工程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落實好國家、省補助資金,積極協調落實區縣財政配套資金,確保資金投入。同時,利用冬春時期,積極發動群眾,加快土方工程建設。要加強建設管理和質量監督,確保做到加固一座、脫險一座。要把改革水庫管理體制作為保障水庫安全運行的關鍵措施,建立符合水庫實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防洪安全,充分發揮水庫灌溉、鄉鎮供水、養殖等綜合效益。

(二)規范建設管理,繼續抓好農村飲水安全民生工程建設。嚴格按照省水利廳《關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加強技術指導,確保如期完成市政府確定的年解決8.5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的建設任務。同時加強已建工程的運行管理,逐步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保證工程效益充分發揮。

(三)受災地區要盡快成立水毀修復組織領導機構,抓緊修復水毀工程。為確保年農業生產和汛期安全度汛。組織技術人員對水毀水利設施進行摸底、核查,制訂切實可行的修復方案。按照“先應急、后完善,先恢復、后提高,先重點、后一般”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原則,明確重點,加強規劃,加大投入力度,有序推進水毀工程修復工作,其中影響防洪、灌溉、飲水的三類重點水毀工程必須在年底前完成修復任務。

(四)各區縣要加快現有水源工程設施配套和維修,確保完成抗旱減災長效機制年度任務。今年是實施市政府建立抗旱減災長效機制意見第三年。提高蓄水抗旱能力,清理塘庫長年淤積,因地制宜打井、挖池、修水窖、建塘壩等小型水利工程,維修管理近幾年所打的機井,維修改造豐樂水庫、東方紅水庫、萬安壩、風景水庫等四大灌區和區縣重點灌區灌溉設施,維修、改造機電灌站,實現年度開門紅。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末,全市水利設施得到有效加強,自然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抗旱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被動抗旱局面得到根本改變。

(五)組織實施水土保持治理國債項目。逐步建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合理配置的水土保持綜合保護體系。堅持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與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相結合,加快水土保持建設。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大力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與開發。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行政領導任期內的農田水利建設目標責任制,加強組織領導。區縣政府要切實承擔起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責任。將其作為今冬明春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要層層建立黨政領導參加的指揮機構,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各級水利部門要切實當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積極主動地加強技術指導,農業、財政、林業、國土、宣傳等有關部門要協調配合,發揮各自優勢,為農民提供政策、技術、資金等服務幫助,確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順利開展。

(二)全面掌握工程現狀,依據規劃實施。各區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機構和水利部門要依據本區域批準的農田水利建設規劃”-2020年)要深入調研。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安排切實可行的年度水利興修計劃,切實解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最急需的問題。要督促、指導各鄉鎮做好水利工程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調配和組織實施,有效解決影響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水利問題,確保工程及時發揮整體綜合效益。

(三)列入財政預算,加大投入力度。各級財政都要設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并逐步擴大規模,同時要積極籌措落實各類農村水利建設項目的配套資金,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原則,以區縣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為平臺,加強統籌協調,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新農村建設等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項目資金,集中投入,整體推進。今年起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在全市全面推開,各地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積極組織引導農民群眾圍繞農田水利建設開展議事活動,努力爭取財政獎補資金支持。加快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步伐,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權、管理權、經營權,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大力推廣農民用水戶協會等農民自主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先進模式,切實提高面上農村水利工程的管護水平。

(四)嚴格規范建設程序,強化建設監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和質量保證制度。把好項目規劃、設計、審批、招投標、物資供應、施工質量和竣工驗收關,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亮點工程。要通過開展水利技術人員駐點指導、巡回檢查等方式,加強施工監督,同時各地要制定水利工程質量舉報制度,接受社會和群眾的廣泛監督。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健全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嚴禁截留、擠占、挪用項目資金,確保資金安全。

(五)并加以完善和推廣,重視輿論宣傳。各地要及時總結基層好的經驗和做法。更好地指導本地農村水利的發展。要結合實際深入宣傳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專題與典型報道,積極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水利、重視水利,齊心協力辦水利的良好氛圍。各級政府要及時召開匯報會、現場會等,交流先進經驗、學習先進做法,推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升溫。通過抓先進,促后進,努力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面開展。

(六)今年在全市范圍內繼續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水利杯”競賽評比活動,完善激勵機制。為了進一步發揮好、保護好各地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評比的主要內容包括區縣年度興修計劃、區縣鄉組織發動、一事一議”活動開展成效、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年度興修完成工程量、工程效益等方面情況,并將我市今冬明春水利建設成效顯著的區縣推薦參加全省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江淮杯”競賽評比活動。通過將水利興修與財政資金以獎代補、工程項目安排、基層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和干部個人工作考核等掛鉤的方法,充分調動區縣水利興修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