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控實施意見

時間:2022-01-07 11:03:00

導語:疾病防控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疾病防控實施意見

定期對各鄉鎮(園區相關部門進行督導考核。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履行職責不到位、影響疾病防控制工作落實的部門和單位,三嚴格責任追究。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督查制度和問責制度。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造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嚴重社會影響,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切實推進我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實施意見》長政發〔2011〕60號精神。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提高思想認識。

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全縣經濟發展和穩定。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3年以來,縣大力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全縣城鄉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實現了連續17年無脊髓灰質炎病例報告,有效預防和控制了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傳染病在縣的傳播蔓延,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人口老齡化、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變化,疾病流行呈現出新的特點,傳染病、地方病防控基礎還很薄弱,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艾滋病、結核病危害嚴重,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發病率快速增長,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食品安全、生產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任務更加艱巨。全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與日益繁重的疾病預防控制任務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各鄉鎮人民政府(園區各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二、明確目標任務。

突出防控工作重點,各鄉鎮人民政府(園區要進一步明確防控任務和工作目標。扎實有效地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落實各項防控任務,一繼續加強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組織實施國家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及工作方案。提高傳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加強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布病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好疫情監測、預警及風險評估,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應急能力。加強艾滋病監測,做好重點人群干預,落實患者的治療與關懷政策。加強結核病防治工作規范化管理,實施免費治療,提高結核病人的發現率、治愈率,力爭到2015年,涂陽肺結核患病率和肺結核死亡率在2010年的基礎上分別下降50%

做好預防接種工作,認真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縣城達到95%以上,農村達到90%以上,完成15歲以下兒童乙肝疫苗補種。繼續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2012年實現消除麻疹目標。加強對疫苗流通、使用環節的監管,規范疫苗儲存運輸管理和預防接種工作,做好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調查和處置工作,建立完善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控網絡和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健康教育,二積極開展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為中心、防治相結合的慢性病防治原則。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實施干預策略,控制危險因素。重視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規范管理率,加強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加大對重點人群的干預力度,降低慢性病發病率。力爭用3-5年的時間,探索并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模式。

完善防控工作策略,三認真做好地方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繼續貫徹《山西省地方病防治條例》開展地方病監測和調查。研究制訂地方病防控工作方案,提高地方病防控工作的整體水平。加大碘鹽和人群碘營養狀況的監測和監督力度,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補碘,鞏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制定全縣職業病防治規劃,探索研究職業危害因素預防控制策略,加強對職業病的監測和預防,健全職業病診斷、鑒定機制,提高放射性損傷、職業中毒等重大職業危害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四高度重視職業病預防與控制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根據國家有關政策。

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繼續完善傳染性疾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環境衛生、放射衛生、職業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學校衛生等危害因素和相關疾病的監測體系;研究對各種危害因素與相關疾病有效控制的技術措施和干預機制;開展自然災害、水污染、食品污染、核輻射污染、化學中毒等事件以及不明原因和新發疾病的監測和預警,五加強公共危害因素監測。切實提高全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

將精神衛生、牙病防治、社區衛生服務納入公共衛生服務網絡,一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組織網絡。縣、鄉(鎮村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的基礎上。構建以衛生行政部門為主導、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技術支撐、以縣鄉(鎮醫療機構為服務陣地、以村衛生所為網底的疾病預防控制服務網絡。重點加強鄉(鎮疾控站和村衛生所建設。保證鄉(鎮村兩級公共衛生人員相對穩定,鄉(鎮疾控站人員享受全額事業工資待遇。

用2至3年時間,二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條件。繼續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本建設。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建設。按照國家要求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配備檢驗設備。使A類檢驗設備達標率達到90%以上,儀器設備正常運行率達到95%以上,A類檢驗項目開展率達到85%以上。建立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健全生物安全制度,提高檢驗檢測水平。

健全完善網絡直報系統。縣、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在2011年底前全部實現網絡直報。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網絡建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建立信息平臺。

領導班子成員中衛生專業人員應不少于2/3三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行政領導應由衛生專業人員擔任。

科學合理地核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隊伍建設。要根據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需要。嚴格執業資格、人員準入、崗位準入和內部考核制度。建立新進人員公開招聘制度和向上一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上報備案制度,縣疾控中心新進人員不低于專科學歷,縣級醫療機構應配備專職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各鄉(鎮衛生院都要配備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專職人員。

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應急等方面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提高技術水平。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吸引、鼓勵高等醫學院校公共衛生專業畢業生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優化人員結構。利用2年時間,完成縣流行病學調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等專業骨干培訓。建立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技術人員進修和培訓制度,鼓勵在職人員進行專業學歷教育,采取多種培訓方式,對專業技術人員每3年輪訓1次,不斷提高專業技術隊伍整體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參與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機制,一健全工作機制。堅持把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保障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順利開展。

分析形勢,建立政府定期分析研究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制度。縣政府每半年聽取一次相關部門履行疾病預防控制職責情況匯報。協調解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存在困難和問題,研究制定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具體措施。

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共同研究防控措施,建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根據我縣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形勢需要。明確任務分工,加強傳染病聯防聯控,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

建立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制度。縣政府每年對各鄉鎮政府(園區進行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政府財政補助、單位評先評優和主要領導獎懲掛鉤。

二明確部門責任

組織協調工作任務的實施。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建設的指導。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隊伍建設,衛生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指導意見。嚴格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的準入,建立對專業人員疾病預防控制業務技能的長效培訓機制,提高綜合能力。建立我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績效考核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落實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責任范圍內的公共衛生職責,完善監督考核評估體系。

安排基本建設項目。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與衛生部門研究制定進一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財政補助有關政策和辦法;做好各項資金保障、監督管理和效益評估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需補充配置的實驗室儀器設備、現場應急處置設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和交通工具所需經費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和比例納入預算;深入研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經費運行機制的基礎上。

機構編制部門:負責與衛生部門共同規范我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和機構設置。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制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才引進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

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學校和托幼機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教育部門:負責學校和托幼機構健康教育工作。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企業防控職業危害的監督管理。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疾病預防控制生物制品的質量和流通監督工作。

根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宣傳、新聞部門:負責對疾病預防控制相關政策的宣傳教育和疾病防治知識的普及工作給予支持。積極組織協調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公安、交通運輸、水利、農業、商務、婦聯等部門: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履行疾病預防控制的相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