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就業再就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02 11:55:00
導語:街道就業再就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就業再就業工作的總體思緒:實踐科學發展觀,依照“兩型社會”的要求,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肅應戰,突出保增進、保民生、保不變工作中心,執行擴展就業和不變就業并舉,完善和增強就業服務,具體完成區下達的各項目的任務。
工作目的:街道新增就業42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0人;幫扶困難群體再就業110人;新發放小額擔保借款50名,借款額300萬元;扶持勞動者自立創業成功80人,創業帶動就業400人;推出創業典型4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00人;創業培訓50人;創業認識培訓30人;創業才能培訓80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培訓100人。
依照上述總體思緒和目的任務,著力掌握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落實,充分發揚政策鼓舞創業促進就業的效應
1、認真貫實新一輪積極就業政策。依照中心、省、市促進就業文件精神,認真落實好鼓舞創業、就業援助、免費職業引見和培訓補助等扶持政策。
2、大力推進全民創業方案。依照縣政府促進、市場導向、自立創業的準則,指導勞動者走自立創業完成就業的路子。逐漸健全以創業培訓為基本,創業政策扶持與創業服務有機結合的創業促就業工作系統。繼續開展創業認識培育、創業才能提高、創業政策落實、創業跟蹤服務等四大扶持行動,為勞動者創業發明優越的政策情況。
3、進一步加巨細額擔保借款對創業的扶持力度。積極為創業者供應小額擔保借款政策征詢、請求、跟蹤服務。堅持小額擔保借款鼓勵機制,對成果突出的全民創業小額擔保借款工作經辦單位(個人)予以獎勵。
4、增強“四個結合”,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將擴展就業與縣政府投資、嚴重項目建設相結合,與產業構造調整、升級相結合,與支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相結合,與發展現代服務業相結合,最大限制地拓展就業領域,努力擴展城市就業容量。
二、完善平臺,促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提檔升級
5、依托勞動保證工作平臺,繼續穩固創立效果,本人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適齡勞動力就業率、社會保證參保率、退休人員治理服務社會化率、基本臺帳等方面,依照上級要求、規范實時調整和完善。
6、進一步增強基本治理。堅持基本狀況臺帳并合時更新,執行動態治理。
7、堅持跟蹤回訪準則。對社區內就業人員進行分類注銷和認證治理,實時把握已上崗人員的就業動態,計算社區內就業轉失業比例,分析緣由,制定辦法,供應特性化上門服務,促進其不變就業。
8、堅持長效審核機制。社區勞動保證工作平臺要進一步明確崗位責任,調整完善工作流程,規范服務規范,完成零間隔就業服務的日常化、準則化。
9、開發就業再就業基地。在安頓載體上下功夫,每個社區要創立1-2個能吸納20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的規劃型安頓基地,在社區就業中發揚主渠道效果;在就業時間上下功夫,督促基地與下崗失業人員簽署1年以上勞動合同,協助下崗失業人員由短期就業轉向中長期就業;在就業保證上下功夫,督促基地為下崗失業人員交納各項社會保險,突出就業不變性,提高就業質量。
三、突出重點,在幫扶重點人群就業上注重實效
10、明確幫扶對象。將“4050”、零就業家庭、喪偶離婚、享用低保等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以及復員改行武士等作為就業服務的重點,有針對性的開展響應的幫扶方案,努力化解金融危機對其就業帶來的困難和壓力。
11、健全幫扶檔案。對重點人群執行分類注銷,歸入就業困難人員范圍,把握其職業本質情況、社會救援享用狀況、就業求職意向、就業安頓去向等狀況,執行注銷制、認定制、實名制、公示制、援助制、銷號制等六項工作準則,供應特性服務,開展針對性地幫扶。
12、堅持分類指導。采取“促青、扶中、幫老”的幫扶辦法,結合重點人群的年齡情況、文明水平、心理特點、專長喜好,執行分類指導。組織“3040”人員參與區供應免費就業培訓、職業引見和職業指導,鼓舞自謀職業、自立創業,供應創業援助;對“4050”人員賜與縣政府補助,供應公益性崗位,施行就業援助。
四、統籌統籌,扎實推進農民工本質進城方案
13、施行職業培訓方案。采取延聘專家授講、專業人士授技等培訓方式,積極組織本轄區非凡群體、農民工參與適用技藝培訓和創業培訓,協助其當場就近完成就業。指導生產運營困難企業組織待崗人員開展技藝提高或改行轉崗培訓,加強其技藝本質。對因金融危機招致的下崗失業人員再次參與技藝培訓的,賜與二次免費培訓政策。
14、增強農民工本質培育。增強部分協分配合,組織施行農民工思想品德本質培育、技藝本質培育、文明健康本質培育、司法本質培育等主題行動。經過開展第二屆優異農民工表揚活動,促進優異農民工由“農民”變“市民”,為我街經濟建設做出新奉獻。
15、做好農民工維權工作。進一步清算整理市場,依法依規嚴厲打擊不合法職介。疏通告發投訴渠道。開展農民工工資付出專項檢查,維護勞動者正當權益。
- 上一篇:農村推進六式機制經驗交流
- 下一篇:街道流動人口清查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