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蔬菜產業規劃意見

時間:2022-03-14 08:19:00

導語:畜牧蔬菜產業規劃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蔬菜產業規劃意見

為進一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突出發展高端高質高效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現就全市畜牧蔬菜、果業、苗木花卉、漁業五大產業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五大產業振興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市圍繞發展品質農業、促進農民增收,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各產業得到迅速發展,農業生產效益不斷提高。種植業快速發展,糧食連續七年大豐收,2009年成為全國第一個“畝均過噸糧、總產過百億斤”的地級市;蔬菜面積由2006年底的148萬畝發展到200萬畝;林果面積發展到60多萬畝;花卉苗木得到較快發展,種植面積達到6.94萬畝。養殖業快速崛起。到2009年底,全市擁有限額以上畜產品加工企業43家,肉、蛋、奶總產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生豬、肉牛、奶牛、家禽等主要飼養量均居全省前列,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2.4萬畝。2009年,全市五大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已達60%,對農民收入的貢獻份額超過30%。五大產業在農業領域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我市五大產業發展也面臨著嚴峻形勢,種植業結構調整僅處于起步階段,以蔬菜、林果等為主的高效經濟作物種植比重偏低,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種、養基地及加工企業缺少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高附加值的拳頭產品,市場占有率低,區域品牌市場影響力小,區位交通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加快推進五大產業振興,對加快培植高端高質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振興五大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超前謀劃,理順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抓出成效。

二、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

(一)總體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這一主線,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有序調整”的工作思路,堅持以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率先發展畜牧業和蔬菜種植業為突破口,使畜牧業和蔬菜種植業成為我市農業發展的亮點和名片,力爭把建設成為京津濟地區主要畜產品生產基地和優質特色蔬菜基地,并積極推進果業、苗木花卉和漁業的發展。圍繞重點園區、重點品牌、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四大重點”,健全完善財政、科技扶持機制,實現規?;季帧藴驶a、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全面提升產業加工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

(二)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兼顧,穩定糧食產量,擴大蔬菜面積,大力發展畜牧,做大花卉苗木、林果生產,優化種植布局,改革種植模式,開發宜漁資源,努力擴大漁業規模,發展生態、高效、品牌漁業,在保障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加快五大產業振興,促進農業全面發展;堅持市場引導,根據全市特色產業功能區劃確定主攻方向,搞好示范帶動,不斷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積極引導建立畜牧、蔬菜等種養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健全政策支持服務體系;堅持科技先行,積極鼓勵引導科技創新,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高端定位,推進產業升級,促進現有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堅持品牌經營化戰略,鼓勵各類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合作組織開展品牌經營,爭創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申報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積極開展農產品原產地、地理標志、馳名商標等注冊。

(三)任務目標。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一批產出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示范作用大,以五大產業綜合提升為主體的高標準生產基地和園區。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形成區域特色的林果、苗木花卉和生態池塘漁業,培育一批質量好、影響大、市場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扶持建成一批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規劃到2015年,五大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農民通過五大產業振興年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三、五大產業振興的重點

(一)畜牧業。積極與京、津、濟、青等大城市對接,繼續引進和培育高檔次、大規模和實力強的畜牧龍頭企業。加快品質畜牧業示范區建設,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比例,突出畜禽生產特色大縣建設,形成畜牧強市建設的有力支撐。加強畜禽及其產品品牌建設,逐步實現優勢產品向品牌產品過渡。強化市場獸藥、飼料質量監管,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生產過程質量監控,切實保障畜牧業健康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到2015年,建成15萬頭奶牛、600萬頭生豬、100萬頭肉牛、3億只家禽生產基地,建設品質畜牧業示范區1000個,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品牌300個,畜禽標準化規模飼養比重達85%以上,畜產品品牌優質率達80%以上,畜牧業產品質量、公共衛生、生態環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證。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超過20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5%以上。

(二)蔬菜產業。集中發展京滬鐵路線東部、京滬鐵路線西部、寧津樂陵慶云“三大板塊”,重點抓好溫室蔬菜區、都市農業區、拱棚蔬菜區、加工出口蔬菜區、露地菜區、食用菌區“六大區域”;三大板塊涵蓋全市57個重點鄉鎮,面積275萬畝,占總面積91.6%。集中建設黑馬蔬菜批發市場、平原縣坊子鄉七彩莊園蔬菜物流園、寧津東崔蔬菜批發市場三大市場,使之成為覆蓋全國的大型倉儲物流中心;加大對瑞豐食品公司、樂陵國強亞聯農業生物科技公司等十大蔬菜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其科技創新和輻射帶動、外向拉動能力,促進蔬菜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擴大產品出口份額;加大先進技術設施投入,健全銷售服務網絡,實現世紀風科技園等五大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達3000萬株以上;在規劃的三大蔬菜板塊內,建設德城區黃河涯鎮西瓜園、樂陵國強亞聯有機蔬菜示范基地等10處園區,每處設百畝核心區、千畝示范區、萬畝輻射區。同時注重加強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每年“三品一標”認證50個以上。到2015年,培育10個以上國內外知名的蔬菜品牌,把打造成名牌蔬菜集聚地。實現全市蔬菜播種面積300萬畝,蔬菜總產1020萬噸,蔬菜總產值突破160億元,農民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占到農業收入增幅的30%以上,蔬菜純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以上,蔬菜產值占到全市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

(三)果業。在原有特色果品基地的基礎上,快速膨脹規模,培強德城區二屯牛心柿基地、夏津縣沙果果?;氐?0個特色果品基地,擴大我市特色經濟林的規模和效益。重點建好黃河涯優質桃市場等10個果品市場,圍繞20個特色基地在產地鄉鎮建設相應的果品市場。扶持建設10個果品加工龍頭企業。建好100個百畝以上規模的標準化生產高效示范園。培100個百畝以上的果樹大戶。搞好30萬畝金絲小棗的嫁接改造,推廣省果科所及我市選育的金絲小棗新品種,增加經濟效益。發展觀光農業,培育打造城南萬畝桃園等10個果品旅游采摘園區。打造出10個優質果品名牌。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和果業信息平臺建設,使我市的經濟林走向國內外市場。到2015年,新發展經濟林面積30萬畝,金絲和無核小棗品種改良10萬畝,達到小棗50萬畝、水果50萬畝的規模,全市果品面積達到100萬畝。金絲小棗優系等主要林果總產達100萬噸,年產值25億元。有機、綠色、無公害品種種植面積比率達60%。

(四)苗木花卉產業。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優良品種選育工作。規劃建設市棗樹種質資源庫。搞好基地建設,每縣(市、區)規劃建設一處或多處千畝以上規模的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部分縣(市、區)創建花卉苗木高科技創新園,帶動本地花卉苗木產業規模發展。大力發展菊花產業,提高設施栽培在花卉苗木中的比例。注重市場建設和社會化服務。以鮮切花、園林苗木、盆栽植物、特色花卉、用材種苗等五大品類產業為重點,整合花卉苗木營銷資源,建成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檔花卉、鮮切花和綠化苗木交易集散中心。到2015年,實現全市花卉苗木產業布局合理,區域特色鮮明,花卉苗木生產面積20萬畝以上,總產值達到30億元以上。

(五)漁業。做大做強濟德高速公路沿線“名優”高效漁業區等五處現代漁業經濟區。大力推廣規模養殖,規劃建設30處500畝以上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其中5000畝以上8處,萬畝以上3處。做強優勢產業和品種,把適宜養殖的羅非魚、黃河鯉魚、草魚、南美白對蝦培育成我市優勢品種。推廣節水、節地、節能、節糧漁業。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做好做精休閑漁業。到2015年,實現漁業面積40萬畝,實現魚產量15萬噸,年均增長12%,漁業總產值25億元,年均增長18.34%。通過漁業生產,改造荒堿澇洼地、村邊灣坑、廢棄窯坑等宜漁“三荒”資源50萬畝,形成耕地20萬畝,建設農村社區水體景觀,美化群眾生活環境。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盡快出臺扶持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對示范區和種苗繁育基地建設、質量監測、技術研發與推廣給予重點扶持。二是市、縣財政安排資金用于五大產業種養園區創建、市場建設、品牌創建認證活動,對建成一定規模或取得國內權威機構認證的示范園區和取得名優品牌產品給予獎勵。對畜牧機械、涉畜保費、畜禽良種引進與保護開發、畜舍改造、糞污處理、防疫服務、貸款貼息、蔬菜林果等病蟲害防治、花卉林果種質資源保護、優勢水產品基地建設、貸款風險等項目,通過多種有效形式給予適當補貼;三是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機具補貼、農田水利工程、現代農業項目等各類項目資金向五大園區基地建設傾斜;四是根據國家、省扶持五大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積極落實相關配套性資金;五是搞好市場配套建設、農產品檢驗檢測站點建設服務,為五大產業發展提供系列化后勤保障;六是切實落實種養用地政策,保障標準化規模種養用地。

(二)強化金融支持。農行、農發行、農信社、銀行等金融機構要不斷創新機制,研究制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并創新信貸擔保抵押模式和擔保機制,扶持龍頭企業成立擔保公司,為種養場戶提供貸款擔保。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機制,通過建立會員農戶信用檔案,加強會員信用考核評估管理,并與金融機構對接,擴大信貸額度,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

(三)突出科技創新。整合農業科研資源,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提高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新材料的入戶率和轉化率,聚集農業創新資源,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人才、智力引進和培養,實施知識更新培訓工程,重點加強對基層技術人員和生產大戶的科技培訓和指導,提高技術推廣和服務能力。提倡產學研結合,建立技術研發基地,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高新技術研究,集中力量在良種培育、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方面取得突破。

(四)強化品牌創建。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建設,引導扶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大戶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推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及質量追溯制度。5年內全市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品牌300個,畜產品品牌優質率達80%以上;每年新增蔬菜“三品”數量50個以上。通過以畜牧、蔬菜產業為突破口的品質品牌農業產品創建,形成在全國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特色的五大產業優質品牌基地。

(五)強化市場服務保障。各縣(市、區)在相關畜牧生產基地、優質蔬菜基地、林果生產基地、花卉生產基地、漁業養殖區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區域性產業協會,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出臺專業合作社指導方案,重點鄉鎮要成立不同的專業合作組織。要制定指導合作社規范運作制度,提高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各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功能,重點搞好農資供應、技術推廣、產品檢測、銷售服務,提高基地的標準化生產水平。

(六)加快推進土地流轉。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政策,創新流轉方式,引導土地加快向五大產業種植大戶和龍頭企業流轉,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大力引導置換流轉,由村委會組織協調、簽訂協議,幫助有種植意愿與功能區域內無意愿的農戶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通過鄉鎮土地流轉中心、農民土地托管合作社進行依法流轉。引導產業龍頭企業直接參與功能區建設帶動流轉,鼓勵產業化龍頭企業直接創辦蔬菜園區和畜牧等養殖區,實現規?;N養。

(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五大產業振興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由市發改委牽頭,財政、農業、畜牧獸醫、蔬菜、林業、水產、商務、工商、質監、銀監等部門參加,究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統籌協調產業振興規劃的組織實施。完善五大產業發展指標體系,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并納入各級政府考核體系。強化“菜籃子”工程,形成有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各縣(市、區)要把五大產業振興作為興縣興市的大事,因地制宜制定農業產業振興規劃,明確目標任務,突出發展重點,強化工作措施,確保五大產業振興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