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應急隊伍教育指導意見
時間:2022-03-23 08:09:00
導語:全縣應急隊伍教育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強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和《縣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決定》等文件,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指導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根本,廣泛開展應急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應急隊伍政治、業務素質,為我縣科學應對突發事件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二)工作目標。建立健全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制度,完善工作機制,落實保障措施,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對全縣應急隊伍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促進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增強應急隊伍搶險救援能力。
(三)指導原則。堅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整合教育資源、創新培訓方式,規范教學管理、保障教育質量的指導原則,結合實際,統籌規劃,有序進行應急隊伍教育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和應對處置能力。
二、對象、內容、方式和時間安排
(一)教育培訓的對象。教育培訓的對象為各鄉鎮、各部門為應對突發事件而組建的應急隊伍,包括應急管理干部隊伍、綜合應急隊伍、專業應急隊伍、應急管理專家隊伍、企業和學校應急隊伍等。
(二)教育培訓的內容。應急隊伍教育培訓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共同科目、專業訓練和戰術訓練三類。
1.共同科目。共同科目是應急隊伍的基本培訓內容之一,是確保完成各種應急救援任務的前提基礎。共同科目主要進行隊列訓練、體能訓練、自救互救訓練等內容,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培訓。訓練的目的是使應急人員熟悉應急處置的相關知識和一般程序,具備良好的戰斗意志和作風,熟練掌握應急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常識等。
2.專業訓練。即各類應急隊伍圍繞所擔負的應急救援任務開展的專門訓練。專業技能訓練關系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是能否順利執行應急救援任務的關鍵,也是訓練的主要內容。主要進行專業知識教育、設備使用訓練、現場應急處置等技術訓練。通過訓練,應急隊伍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救援技能,有效地發揮救援作用。
3.戰術訓練。主要開展指揮訓練、快速集結與機動訓練等。戰術訓練是應急隊伍綜合訓練的重要內容和各項專業技術的綜合運用,是強化協同指揮,提高應急隊伍實戰能力的必要措施。通過訓練,使各級指揮員和應急隊員具備良好的組織指揮能力和實際應變能力。
(三)教育培訓的方式。各類應急隊伍的教育培訓工作由各牽頭組建單位負責,組建單位具體實施。訓練方式可采取自訓與互訓相結合、崗位訓練與脫產訓練相結合、分散訓練與集中訓練相結合的方法。為保證訓練效果,在訓練前應制定訓練計劃,訓練中應組織考核、驗收和評比。
1.授課啟發。針對不同的受訓對象,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力求授課內容豐富,授課形式多樣,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圍繞應對突發事件的重點、難點問題認真思考,展開討論,增強授課效果。聯系實際,安排有處置突發事件經驗的領導干部或專家進行現身說法,請當事人講述突發事件發生的過程和應急處置情況,讓應急隊員從中得到感性認識,增加教育培訓的實際效果。
2.案例分析。廣泛搜集和編寫近年來突發事件案例,開設公共危機管理案例課。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案例,讓應急隊員從中找出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規律,找到處置突發事件的有效方法,提高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應急演習。組織適度規模的突發事件演習活動,讓應急隊員充當應對突發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演練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提高實戰能力。
4.電教指導。將應急隊伍教育培訓項目制成錄像帶或光盤,通過播放錄像的形式進行教育培訓,使應急隊員受到直觀教育。此外,還可以通過電腦提供練習和應對突發事件情景模擬,讓受訓對象得到訓練。
(四)時間安排。各級各類應急隊伍要根據所承擔任務的特點,合理安排年度訓練時間。
各類應急隊伍每年用于共同科目訓練的時間不少于3個訓練日;用于專業訓練的時間不少于5個訓練日;用于戰術訓練的時間不少于2個訓練日。各類應急隊伍每年至少開展1次應急演習或演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各鄉鎮、各部門應重視教育培訓師資的培養,建立相應的教育培訓師資檔案,為應急隊伍教育培訓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結合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縣人社局、司法局、法制辦要將應急知識培訓納入公務員培訓的重要內容。
(二)編寫教育培訓教材。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各類突發事件特點和應急隊伍建設要求,本著“少而精”、“能管用”的原則,確定應急隊伍教育培訓課程設置,明確教育培訓內容和標準。組織編寫相關專業的應急隊伍教育培訓教材和輔助資料,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應急隊伍教育培訓教材體系和教育培訓案例庫。
(三)推進教育培訓手段現代化。要充分利用各類培訓教育資源和廣播、電視、遠程教學等手段,盡量依托和整合現有培訓資源,加強合作,確保教育培訓質量;加強訓練場地功能建設,改善教學條件,適應情景模擬、應急演練等教育培訓要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手段,積極借鑒各地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先進經驗做法,拓寬教育培訓渠道。
(四)保障培訓工作經費投入。要按照政府補助、組建單位自籌、社會捐贈相結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應急隊伍教育培訓經費保障渠道。各鄉鎮,各部門要加強教育培訓經費管理,保障經費投入,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四、組織領導
(一)強化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工作的組織協調。各鄉鎮、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教育培訓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常議,把訓練內容把準、訓練標準把嚴、訓練任務把牢。縣政府應急管理機構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加大對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工作指導力度,明確專人負責,加強監督檢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問題,確保教育培訓工作目標的實現。
(二)加強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工作的考評考核。各鄉鎮、各部門要建立完善應急隊伍教育培訓工作機制,按照職能職責,根據不同的教育培訓目標、對象和內容,分別研究制定教育培訓質量評估和考核標準??h政府應急管理機構每年初要對本級應急隊伍下達年度訓練任務,各類應急隊伍根據下達的任務制定年度應急隊伍教育培訓方案,明確教育培訓內容、標準和方式。同時要適時組織力量對教育培訓計劃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訓練計劃落實好的單位給予表揚;對未按要求、未按計劃開展應急隊伍教育培訓的單位,責令限期整改。各鄉鎮、縣本級應急隊伍牽頭組建部門要于每年2月底前將年度應急隊伍教育培訓方案報縣政府應急辦備案。
- 上一篇:縣城防洪驗收指導方案
- 下一篇:農委質量監管總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