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02 09:17:00

導語:司法局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局管理工作意見

為深入推進司法行政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不斷提升社會管理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轉發<市委政法委、市綜治委、市維穩辦工作領導小組關于開展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強基固本、依法管理,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實踐,推進司法行政社會管理理念、體制機制和方法手段創新,努力提高司法行政社會管理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水平,為加快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

二、工作目標

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著力點,切實解決當前突出問題,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全面推進法制宣教、法律服務、社矯安幫、調解深化、法律援助、基層基礎、信息網絡、素質提升“八大”工程,努力為構建“平安”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堅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主要舉措

圍繞總體目標,結合司法行政部門實際,著眼于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穩定,創新實施司法行政社會管理“八大”工程。

(一)創新實施法制宣教工程。以啟動“六五”普法規劃為契機,創新載體,優化形式,加大力度,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突出抓好重點對象的普法教育,促進和帶動全社會各類群體的學法工作。深入推進“法律七進”活動,努力探索符合實際、體現特色的普法教育新辦法新途徑,大力開展在義境外人員普法教育、探索“法律進宗教場所”活動,培育普法典型,形成示范效應,推動普法工作向縱深發展。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和宣傳載體,構建立體式普法網絡,倡導法制宣傳教育社會化,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和公民參與、支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規范法制副校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普法聯絡員等普法隊伍建設。扎實推進依法治理工作,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工作,提升創建質量,鞏固創建成果,夯實基層民主法治基礎。

(二)創新實施法律服務工程。開展百名律師進百企,百名法律工作者進百村“雙百”活動,實施法企聯姻法律服務升級、“三農”法律服務拓展“兩大”行動。將法律服務融入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完善法律服務制度,健全充實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不斷完善便民措施,提升工作效能,為有法律需求的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深化“一村一顧問”行動,完善長效工作機制,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層次建立完善法律服務質量監督、控制機制,引導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社會矛盾化解重點工作的專項服務,加強對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處理敏感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指導,完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信訪接待的常態化聯動機制。以強化公證機構規范化建設為載體,強化防范功能,探索公證法律證明、糾紛預防和對民商事行為適度干預等職能作用的途徑。完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加強對司法鑒定人的管理,規范司法鑒定活動,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促進司法公正。

(三)創新實施社矯安幫工程。進一步確立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的安置思路,多渠道地解決好刑釋解教人員的生活就業問題,創造刑釋解教人員融入社會的有利條件。開展以扶心、扶學、扶技、扶業、扶困,促進思想和行為的轉變為主要內容的“五扶一促”分類幫扶活動,打造省級安置幫教基地、落實專業隊伍和保障經費。大力推進社區矯正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建設,認真做好社區服刑人員的風險性評估,不斷完善社區矯正庭前社會調查評估機制。全面深化教育矯正、監督管理、幫困扶助“三大任務”,深入實施社區矯正制度、銜接、信息、安全、保障“五大工程”,提升我市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時深入開展“防脫管、防漏管、防嚴重再犯罪”專項行動,認真落實監督管理措施,實施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管理,完善社區矯正GPS定位系統,探索“面部識別+指紋”考核管理系統,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減少社區服刑人員脫漏管和再犯罪現象發生,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創新實施調解深化工程。完善人民調解組織機制,強化市人民調解指導委員會指導職能,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工作體系,著力加強醫療糾紛、交通事故、勞資糾紛等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實現人民調解組織的全覆蓋。創新發展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人民調解隊伍,開展“爭當人民調解能手”活動,不斷優化人民調解員隊伍結構。創新人民調解聯動機制,推進人民調解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建設,在構建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位一體、三調聯動的“大調解”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斷拓寬人民調解工作領域,在做好常見性、多發性矛盾化解的同時,重點關注由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等引發的熱點問題,著力化解初始狀態的勞動爭議、醫患糾紛、征地拆遷、房產糾紛、環境保護、交通事故、物業管理等疑難糾紛。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和社會不安定因素集中排查調處活動,全市矛盾糾紛的調解成功率達96%以上。

(五)創新實施法律援助工程。進一步拓展法律援助三級平臺建設,加強和完善法律援助站點建設,并將市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建設成為全省一流的法律援助接待“窗口”。健全法律援助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方式和服務模式,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體系,確保受援人滿意率達98%以上。繼續實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積極探索法律援助新辦法、新途徑、新方式,打造“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實現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建立完善與有關部門的配合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法援宣傳力度,實施法律援助“五項工程”,確保全市辦理法律援助案件900件以上。

(六)創新實施基層基礎工程。認真貫徹實施省司法廳《關于開展創建規范化司法所活動的意見》,大力加強直屬司法所規范化建設,開展星級司法所評選活動,力爭50%以上的司法所達到省級規范化司法所。堅持建、管、用并舉,全面加強司法所的組織機構、干部隊伍、業務能力、所務管理、基礎設施規范化建設,著力于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進一步理順關系、完善機制、壯大力量、落實保障,充分發揮司法所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基層和諧穩定中的10項職能作用。結合我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加強較大村、城市社區和規范企業的最基層組織建設,將司法行政工作觸角向基層延伸,并力求規范,不斷提升基層工作水平。實施“名所名長”工程,加大典型培育力度,不斷激發基層工作活力。

(七)創新實施信息網絡工程。加強協調,積極爭取,依托全市政務外網傳輸資源,利用門戶網站,建立司法行政業務平臺,將鎮(街道)司法所業務管理統一納入,主要用于數據交換、信息上報、網上審批、網上辦事等,實現辦公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逐步實現信息網上流、案件網上辦、績效網上考的目標。

(八)創新實施素質提升工程。以思想政治工作為主線,深入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和“講大局、鼓干勁、守紀律、正作風”主題教育活動。繼續在黨員干部中開展“五個帶頭”活動,不斷提高領導干部駕馭全局能力。深入開展“創新創優、提質提效”和“創先爭優”活動,打造勤政、廉潔、高效的司法行政隊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局成立由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統一組織、指導、協調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

(二)嚴格落實責任。各科室要結合工作實際,研究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具體任務和措施,對各項工作任務逐項細化分解,切實把重點任務變成具體的工作項目,把原則性要求變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各項工作任務都要明確責任人,明確時限要求,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三)注重工作結合。要與“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相結合,提高社會管理創新的工作實效。要與“創先爭優”活動、“創新創優、提質提效”主題活動和“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相結合,通過此項工作的開展,切實提升社會管理能力,全力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四)加強督促指導。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將納入本年度局年終考核中,作為個人評先評優的依據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地進行檢查督導,適時通報,對工作扎實、成效顯著的予以表彰;對措施不力、成效不大的,督促其采取針對性措施切實加以整改,以促進工作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