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推動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意見
時間:2022-05-07 10:01:00
導語:村鎮推動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經濟基礎和產業支撐。經研究決定,在全鎮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結合我鎮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統領,緊緊抓住“黃三角開發升為國家戰略”歷史機遇,強力推動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努力實現產業富村、科技興村、特色強村,促進農民持續穩步增收。
年,我鎮將大力實施工程,即:新建大棚蔬菜生產基地1千畝,有機糧食種植1千畝,生態養殖基地1千畝,淺水藕和淡水養殖基地1千畝,新建蔬菜批發市場1處;新增“一村一品”專業村5個;建成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4個;新成立農民專業生產合作社3個;發展市級農業專業生產合作社2個。
二、工作重點及主要措施
(一)主攻高效,力求“三個提升”
一是著力提升傳統產業。重點做好傳統農業的提質擴面,糧食種植抓品質,在堤北生態園區內規劃建設1000畝有機小麥,提高糧食品質和產量;生態養殖抓規模,建設1000畝生態養殖基地,力爭形成以生豬、肉牛、奶牛、家禽為主的標準化畜牧產品生產基地。
二是著力提升特色產業。大棚蔬菜生產向精準化發展,蔬菜大棚內安裝電腦、感應器、滴管管道等數控設備,進行工廠化、智能化種菜的嘗試,發展精準農業;淡水養殖實現多樣化,在新建的淺水藕池中混養泥鰍,擴大鯉魚的養殖規模,促進淡水養殖產業的多元化;休閑農業逐步正規化,以2萬畝高效生態園建設為載體,發展大棚蔬菜、無花果采摘等休閑農業,積極開發推介齊東古城、渡口、大橋等旅游項目,逐步形成集示范種植、生產加工、采摘觀光于一體的休閑旅游農業,并加快以旅游產業為重點的服務業發展。
三是提升科技應用水平。扎實抓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更好地為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服務;加大新優農產品的引進推廣力度,促進農作物豐產豐收。同時,積極搜索各類農業科技信息,通過我鎮的“大喇叭工作平臺”向所有種植戶,為他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信息服務,讓農戶及時有效與市場對接。
(二)立足生態,力求“三個轉變”
一是堅持灘區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加快向生態型農業轉變。我鎮緊靠,2萬畝灘區受這一天然屏障保護,水土資源充沛無污染。農業生產上提倡使用有機肥、高效低殘留農藥,對病蟲防治推行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減少化學防治,降低土壤中的化肥、農藥殘留量;對生態養殖場要高標準規劃基礎設施,做好排泄物治理,實行生態化養殖。
二是立足生態農業建設,促進農業向綠色有機轉變。嚴格按綠色有機要求進行生產、加工、銷售,并積極申報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使農產品達到綠色安全標準。力爭年1-2個綠色有機品牌得到認證。
三是力抓產業鏈的延伸,實現農業向多功能轉變。我鎮的大棚蔬菜、淡水養殖等特色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專業化、集約化程度較高,要進一步抓好產業鏈的上下延伸,使這些產業一方面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另一方面要通過產業鏈的延伸、拓展產業功能,使之成為休閑觀光農業、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夯實基礎,實現“三個加快”
一是加快土地流轉。要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土地的規?;?、集約化是前提條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農民以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入股等形式,推進成片、成組、成村土地向經營大戶、高效農業示范戶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流轉,政府對土地流轉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重獎。
二是加快農業企業化建設。堅持以農業企業化為抓手,主攻農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加大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龍頭企業引進力度。積極尋求與大專院校和科技企業的技術合作,利用科技改造推進農業企業化進程。
三是加快生態園綜合功能區建設。加大投入建設綜合功能區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生態園的功能。
三、獎勵扶持政策
對高效生態農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政府將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予以獎勵,具體辦法如下:
(一)淡水養殖業
以堤北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為中心,向周邊地塊輻射帶動,規劃建設標準化養殖水面或淺水藕池。堤北每新發展50畝,獎勵村2000元,獎勵農戶2000元;其他區域每新發展50畝,獎勵村1000元,獎勵農戶1000元。
(二)種植業
1.冬暖蔬菜大棚。種植區不少于20個大棚,單棚種植面積不低于1畝。達到規劃標準的,堤北每新建一個棚,補助2000元,獎勵村200元;其他區域每新建一個棚,補助1000元,獎勵村100元。
2.一般綠色有機蔬菜種植。每新發展50畝蔬菜連片種植,獎勵村1000元。
3.有機林果種植。新發展林果連片種植100畝,在堤北的獎勵村2000元,其他區域獎勵村1000元。
4.有機糧食種植。新發展有機糧食連片種植500畝,在堤北的獎勵村2000元,其他區域獎勵村1000元。
(三)畜牧養殖業
達到以下建設標準,每新發展一個養殖小區(場),獎勵村2000元,獎勵養殖農戶1000元。
1.肉、奶牛養殖小區(場)。新建肉、奶牛養殖小區(場),入區養殖農戶達到3戶以上,戶均存欄20頭以上,養殖場存欄規模達到50頭以上,選址科學,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服務組織健全。
2.肉、蛋雞養殖小區(場)。肉、蛋雞養殖小區(場)。新建肉、蛋雞養殖小區(場),入區養殖農戶達到5戶以上,小區內養殖棚舍5個以上,年底存欄肉雞10000只或蛋雞5000只以上;養殖場棚舍5個以上或養殖棚舍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存欄肉雞10000只以上或蛋雞5000只以上。
3.養豬小區(場)。新建養豬小區(場),選址科學,布局合理,達到環保要求,有封閉或半封閉式豬舍,入區養殖農戶達到3戶以上,戶均存欄育肥豬100頭以上;養殖場有封閉或半封閉式豬舍,存欄育肥豬達到200頭以上。
(四)其他獎勵
1.其他種植基地要求連片種植,鼓勵實施進行綠色有機生產,獎勵政策參考以上種植業標準。養殖小區(場)要求獨立場區,設施齊全,達到建設標準,入住戶數、戶均存欄或存欄總量、獎勵政策參考以上養殖業標準。
2.對獲得國家綠色認證或創建新品牌的獎勵2000元,對獲得農業畜牧實用性專利的獎勵2000元。
3.在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方面成績突出,被評為市縣典型示范村的,獎勵村干部1-3萬元。
4.各責任區每新建一個種植或養殖小區,獎勵500元,總支書記占60%,其他人員占40%。
5.對村的獎勵主要獎勵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其他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商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年是我鎮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關鍵之年,全鎮上下要充分認識,切實加強宣傳發動和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和專門辦公室,各責任區、各村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緊緊抓住開春這段產業結構調整的黃金期,引導農民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二)強化科技支撐。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大力實施農民培訓工程,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形成農業科技支撐新體系。在結構調整中,要以基地建設為先導,通過基地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面積結構調整的順利開展。
(三)完善扶持措施。政策扶持要立足有利于種養殖業規模的形成、特色區域的發展、高效農業的展示;政策扶持更要立足調動群眾參與高效農業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政策扶持,力求調整后的農業結構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四)優化布局規劃。全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要科學規劃,合理區域布局,圍繞區域特色、生產基地、品牌運作、加工企業、產品營銷、專業服務等功能的建設,力求做到規劃區域布局規模大、特色明、效益高、收益快、活力強,為我鎮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搭建一個嶄新的平臺。
- 上一篇:服務業半年運行現狀調研報告
- 下一篇:服務業發展對策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