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農業安排指導意見
時間:2022-05-13 08:52:00
導語:春季農業安排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11年全省“三秋”農業生產督促檢查情況的通報》文件精神,切實抓好我市2012年春季農業生產,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生態畜牧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畜牧業發展為主線,建設現代生態循環農業,保障城市農副產品充足供給,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學技術推廣力度,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建具有特色、全省領先的山區現代生態循環產業體系,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目標任務
(一)抓好越冬農作物的在土管理,確保夏收農作物增產增收
各級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加強技術管理,采取中耕除草、施肥、澆水等農業技術措施,恢復在土越冬農作物的長勢,確保夏收農作物的增產增收。
(二)合理布局春耕生產,抓好農業結構調整
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確保2012年實現糧經比達到3:7。具體目標是:
全市完成春耕生產播面198.74萬畝,其中:水稻52.5萬畝,玉米55.5萬畝,蔬菜65萬畝(其中菜用馬鈴薯15萬畝),新增果園8.3萬畝,茶園2.06萬畝,中藥材1.63萬畝,花卉苗木1.5萬畝,牧草7.6萬畝,小米0.35萬畝,其他4.3萬畝。積極做好已有果園、茶園的春季管理,確保產業結構調整帶來農民收入的增加。
實現年出欄生豬150萬頭,出欄家禽2550萬羽,牛奶產量5萬噸。
三、工作重點
(一)抓好“三環”以內玉米改種經濟作物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土地的不同性質,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強化工作措施,突出抓好我市“三環”以內玉米改種經濟作物工作。
一是對于農民承包地種植傳統玉米的,農業部門要按照宜果則果、宜菜則菜的原則,制定產業結構調整連片推進計劃;區(市、縣)人民政府要按照逐級負責的原則,將結構調整任務層層分解到鄉(鎮、辦事處)、村、戶,落實到地塊,確保種植傳統玉米的農民承包地全面改種經濟作物。
二是對于利用集體土地(含開荒地)種植傳統玉米的,由區(市、縣)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按照區域布局進行結構調整,25度以上坡地原則上全部實行退耕。要將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辦事處)、村,全面杜絕傳統玉米的種植。
三是對占用林地種植傳統玉米的,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區(市、縣)人民政府組織所屬林業部門、有關鄉鎮(村)認真核實地塊性質,落實權屬,強化執法,確保能退耕的一律退耕,應還林的一律還林,屬公路保護帶的一律實施景觀綠化。對荒坡及其他非耕地種植玉米的,要加強管理和引導,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杜絕種植玉米。
2012年,全面完成“三環”以內傳統玉米改種經濟作物6.4萬畝,其中:蔬菜3.6萬畝,果樹2.3萬畝,茶葉0.1萬畝,花卉苗木和其他經濟作物等0.4萬畝。消除非耕地種植玉米1.26萬畝。
(二)穩步推進區域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
各區(市、縣)要以“一鄉一品”、“一村一特”,突出規模化、特色化為主導,把種植結構調整作為春季農業生產的中心工作,結合“十二五”規劃,突出縣域特色,打破行政區劃界線,整村、整鄉集群式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市春播經濟作物90.42萬畝。其中:種植蔬菜65萬畝(次)(含馬鈴薯15萬畝),果樹8.3萬畝,中藥材1.63萬畝,茶葉2.09萬畝,花卉苗木1.5萬畝,牧草7.6萬畝,其它經濟作物4.3萬畝。
(三)大力提升畜牧業
把提高育肥豬出欄比例作為重點,以規模化、集群式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畜牧產業;開發和推廣水產品和本地優質畜禽等特色生態養殖,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部門職責
各區(市、縣)政府和市直相關工作部門要充分認識種植業結構調整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性,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農業、財政、發改、價調、科技、水利、林業、供銷、煙草、督辦督查等部門和相關區(市、縣)人民政府為成員的今冬明春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農委,負責統籌實施今冬明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各區(市、縣)政府及所屬鄉(鎮、辦事處)是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第一責任單位和直接責任單位,負責全面組織和落實好各項工作。要相應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和計劃,抓好產業布局規劃,做好農民宣傳發動工作,落實政策、落實資金,全面推進和協調處理農戶承包地、林地、集體土地等不同性質地塊的結構調整工作,確保目標全面完成。
各級職能部門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發改部門要優先安排農業生產工程項目;財政、價調部門要做好資金調配,確保工作資金落實;農業部門負責做好“三環”以內和高等級公路沿線農戶承包地結構調整的指導工作,要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加快結構調整的優惠政策措施,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服務;林業部門要按屬地管理原則,負責督促各區(市、縣)依法嚴格管理好林地,清理和杜絕利用林地種植玉米行為,要積極爭取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建設項目,繼續做好通道綠化,全面提高“三環”以內森林覆蓋率;科技部門要加大對結構調整項目的科技扶持;水利部門要搶抓冬修水利的黃金時期,加強農業產業基地配套水利設施建設,爭取用三年的時間使全市重點農業基地全部配套水利設施;煙草部門要抓好烤煙育苗、物資儲備等工作,確保煙葉正常生產;供銷部門要做好化肥、農膜等農資儲備,保障今冬明春農業生產需求;督辦督查部門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確保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順利推進。
(二)加大資金投入,落實政策扶持
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2012年要明顯高于2011年,要把增加農業投入列入對各區(市、縣)的考核目標;市級安排的2000萬元“三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價調基金),相關區(市、縣)原則上按1:1的比例配套。同時從2000萬元專項資金中安排300萬元,對各區(市、縣)“三環”以內消除傳統玉米種植按50元/畝給予工作資金補助;其余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根據市級農業部門統一規劃和項目計劃,按要求加快組織實施。2012年,市級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消除“三環”以內水稻和高等級公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玉米種植專項投入。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信息網絡、簡報等各種宣傳形式,大力宣傳各地春季農業生產中典型經驗和做法,提高對外知名度,提高春季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
(四)繼續抓好防災減災工作
近幾年氣候變化異常,特別是春季低溫威脅依然存在,抗災工作絲毫不能放松。要科學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加強災情監測預警,及時災情信息,把防災減災工作的人員、資金、物資、技術落實到位。各地要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明確主要防治病蟲和重點防治區域,加強植保專業組織和機防隊伍建設,強化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和統防統治。積極推廣殺蟲燈等綠色植保防控技術,實現重大病蟲害高效、環保、安全防控。確保糧食作物病蟲害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下。
(五)不斷完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切實抓好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調運和供應工作,滿足春耕種子、化肥、農膜、農藥等農資需要。特別要關注種子種苗、化肥供求形勢和價格變化,掌握市場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加強農資質量和市場監管,集中力量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農資等違法行為,維護農民利益。圍繞龍頭企業和目標市場,加強優質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發展訂單生產,推進農產品轉化和加工增值。大力開展生產環節監管,積極開展無公害糧食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比較效益。
(六)強化技術服務,提高科技技術服務到位率
各級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和服務,采取農資下鄉、辦示范樣板、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強化對農戶的科技培訓,全面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要與各地結構調整重點項目相結合,組織開展千名農技人員下基地活動,安排專人進村駐點,現場做好技術指導服務。同時,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院地合作”,確保每個結構調整重點產業有一支專業技術隊伍給予技術支撐,確保產業健康發展,不斷提升我市農業生產科技含量。
(七)加強冬春農田水利建設
各級、各部門要重點落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立足春旱秋抗、春旱冬防,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動群眾興修池塘、水庫、水窖、引水工程等小型、微型水利設施建設,抓好庫塘蓄水,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為今冬明春農業生產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夯實基礎。
(八)加大督查力度,嚴格執行獎懲制度
為確保完成工作目標,市政府決定將今冬明春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納入政府一級目標考核。在考核過程中,改變過去定項目、定面積(規模)的傳統考核辦法,采用根據不同地塊、不同作物種類核定產值的辦法予以考核(具體考核辦法由今冬明春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另行制定)。對執行不力,工作任務完成較差的區(市、縣)、鄉(鎮)進行問責,并追究主要領導責任。為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督促檢查,成立由市督辦督查局、財政局、價調辦、林業綠化局和市農委等單位組成的督查工作組,由成員單位分別明確一名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擔任督查工作組組長,從2012年3月起至2012年5月,負責對七個區“三環”以內的種植結構調整工作每周進行一次督查,每半月將督查情況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
- 上一篇:市環保局流域水環境整治方案
- 下一篇:透析高層建設結構設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