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街道辦農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21 11:45:00
導語:區街道辦農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對于“十二五”規劃開好頭、起好步,確保全街道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有一個良好開局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全街道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緊緊圍繞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這一主線,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繼續實施蔬菜、畜牧、林果三大優勢主導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突出抓好糧食生產“十統一”模式推廣、都市農業園區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健全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主要奮斗目標是: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80萬噸;蔬菜產量達3.2萬噸;肉蛋奶產量達到41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左右。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幾點:
一、著力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
糧食生產要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小麥、玉米高產創建活動,大力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確保統一供種率達到100%,確保糧食穩定增產。
瓜菜生產堅持“質的提高”與“量的擴張”并舉,積極發揮村綠色食品“太公湖”牌西瓜、生菜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樂家果蔬”牌綠色蔬菜的品牌效應,加快推進瓜菜產業升級和綠色瓜菜生產基地建設,對按標準連片建設20個以上瓜菜大棚、100畝以上瓜菜拱棚、200畝以上露天瓜菜生產基地的,在區財政給予獎勵的基礎上,辦事處再進行扶持和獎勵(具體辦法另行制定),力爭年內新增綠色瓜菜面積500畝。
林業生產按照上級的總體布署,繼續實施好農田林網及沿路、沿河、環街道、環村、環企業的“二沿三環”綠化工程。
1、突出抓好高速路楊樹林帶更新及安次片連片建設綠化升級工程,高標準完成董褚至大楊、309國道路口至新修道路的綠化工作。
2、搞好烏河的綜合治理,全力打造一條綠色、環保、生態河道,改善河道兩側生態環境。
3、以高標準村莊綠化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要因地制宜,搞好規劃設計,對于村內街道每側綠化達到1行以上,進出村路每側綠化達到1行以上標準的(園林綠化樹種),每百米補助600元;對村內隙地、池塘、庭院要栽滿栽嚴,人均新栽樹木不低于5株,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對按照規劃標準要求完成村莊高標準綠化美化任務的村,經上級主管部門驗收合格,每株園林綠化樹種(喬木類)補助10元,達到省級綠化示范村的每村獎勵2萬元。
病蟲害防控工作要突出抓好美國白蛾等林業病蟲害的防控。今年全區要使用小型飛機對美國白蛾進行統一“飛防”,各村(居)、單位要根據區里的統一安排,提前準備,積極配合好飛防工作。對于無法飛防的區域,由辦事處統一購藥,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組織專業隊伍或由村級組織滅殺,真正做到防控工作無縫隙、全覆蓋,確保完成上級規定的防控目標。對達到防治標準驗收合格的,每村(居)獎勵3000元。
畜牧業生產要大力推行生態、環保、林下果園養殖,逐步建設都市畜牧業示范工程。要以畜禽防疫為重點,建立健全街道、村兩級防疫體系,從根本上增強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能力,充分利用上級加強基層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建立健全疫病防控體系和分析、檢測基礎設施,有效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與傳播。要高度重視和做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強對產地檢疫和定點屠宰檢疫的監督檢查,確保產地檢疫率和定點屠宰率全部達到100%。加強對畜產品生產、流通、經營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不法行為,保證上市動物及其產品的質量安全,確保讓群眾吃上安全放心的畜禽產品。繼續實施畜牧業生產扶持獎勵政策,對新建1處100頭以上的肉牛、奶牛規模養殖場(小區),經驗收辦事處分別補貼2萬元、3萬元。年末牛存欄達到6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經驗收辦事處獎勵養殖場(戶)8000元。年末豬存欄達到30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經驗收辦事處獎勵養殖場(戶)5000元。年末蛋雞、肉食雞、鴨存欄達到5000只以上規模的,經驗收辦事處獎勵養殖場(戶)2000元。要加速品種改良和引進,大力推行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養殖,年內生豬存欄要達到10000頭,大牲畜存欄達到500頭,家禽存欄達到33萬只,肉蛋奶總產量要達到4100噸。
二、加快推廣糧食生產“十統一”模式,擴大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
堅持把推廣糧食生產“十統一”模式作為加快農業生產方式改革的突破口,強化引導,全力推進,著力構建體制完善、運轉高效、覆蓋全街道的新型涉農服務體系,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一)大力推廣糧食生產“十統一”模式。健全完善宣傳引導工作機制,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對玉米、小麥“種、收、管”等過程實行統一機收還田、統一旋耕、統一深耕、統一再旋耕、統一配方施肥、統一供種、統一小麥標準化播種、統一小麥收獲、統一夏玉米直播、統一病蟲害防治十項統一服務,提高耕作質量和產出效益,解放更多的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積極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糧食種植合作社的發展,4月底前,街道轄區內2.09萬畝土地要以村或地片為單位全部成立糧食種植合作社。糧食種植合作社通過民主程序自主制定農事計劃,與農機合作社簽訂機械作業合同,農機合作社按糧食種植合作社要求提供農機作業服務,通過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糧食種植合作社的有效對接,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服務程度。對整建制實現“十統一”的村,提高對農機作業費的補貼標準,加大對村班子的獎勵力度,力爭年內1萬畝土地率先達到“十統一”標準。
(二)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一是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緊緊圍繞糧食、瓜菜、畜牧、花卉、苗木等主導產業,努力在規模養殖、精深加工、儲運保鮮等方面實現突破,集中力量發展一批效益好、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使其成為推動產業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骨干力量。
二是完善“龍頭帶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全面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采取政府推動和政策引導相結合的方式,促進龍頭企業或合作社與農民結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對新發展的糧食、瓜菜、畜牧等農產品加工、銷售、儲運、保鮮等農業龍頭企業,辦事處獎勵5萬元。積極扶持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在區財政設立2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的基礎上,辦事處對示范帶動作用強,正常開展業務的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驗收合格,每個給予1萬元獎勵。
(三)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在穩定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按照區政府《關于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平臺和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機制,構建完善街道、村二級服務網絡。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和“十統一”模式推廣,搞好試點帶動,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效益。對具備條件的村,積極穩妥的組織進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經驗收合格,按每村3萬元進行獎勵;對入股土地面積占全村農戶承包面積85%以上的村,獎勵5萬元;承包土地100%入股的,獎勵10萬元。
(四)繼續做好玉米秸稈禁燒和轉化利用工作。辦事處將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列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與各村簽定目標責任書,并實行獎勵和責任追究制度。對此項工作積極主動,玉米秸稈轉化利用率高,達到全面禁燒的村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未實現全面禁燒的村,取消評先樹優資格,在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取消本項得分,并對在秸稈禁燒工作中失職、瀆職人員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確保實現“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處煙”的工作目標。
三、深度開發和擴展農業功能,加快發展都市農業,促進農業經濟全面升級
都市農業是在城市化地區和周邊間隙地帶,為城市發展服務,與城市建設融合,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景觀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現代農業發展形態。加快發展都市農業,對于拓展農業發展空間,統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和品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深遠意義。我街道地處城郊,地理優勢明顯,產業基礎扎實,發展都市農業非常迫切,勢在必行。
街道確定年為“都市農業項目建設年”,集中策劃培育一批都市農業園區建設項目,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打造,率先突破。依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康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等瓜菜基地,著力打造東部綠色精品蔬菜瓜果園區和特色農業休閑區;沿102復線、博臨路、牛山西路、西外環等主干道建設綠色通道防護林帶,大力發展花卉苗木園區,重點建設西孫、董褚、東村花卉苗木基地,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依托淄河生態文化產業帶和烏河治理工程,大力發展水岸經濟,全力推進南安生態藕項目,建設休閑觀光高效農業園區。圍繞三大園區,構建高標準、高規格、高效益、多功能的都市農業產業體系,經過3-5年的努力,形成高效農業、休閑農業、水岸經濟、深加工農業等都市農業產業群,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在經濟、生態、社會等方面全方位實現城鄉一體化。
對發展都市農業實行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的扶持政策。對于列入街道都市農業發展重點建設項目的,按當年固定資產實際投資總額的2%給予獎勵。積極開展都市農業示范園區創建活動,經驗收合格后立牌標識,對達到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標準園區的,分別給予經營主體30萬元、25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
四、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農產品品牌開發,不斷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堅決把推進農業標準化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著力點,積極構建農產品質量全程監管網絡體系,推動街道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科技示范戶和種養大戶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推動蔬菜、畜牧、林果標準化基地建設。加快品牌開發,充分發揮現有綠色食品“太公湖”牌西瓜、生菜及“樂家果蔬”牌胡蘿卜、黃瓜、辣椒、藕、茄子、西葫蘆、蕓豆等品牌帶動作用,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要求,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盡快發揮品牌農產品規模效應。積極鼓勵和支持各類農產品申報、續報認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每申報認證1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辦事處獎勵1萬元。
五、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化設施裝備水平
緊緊抓住中央加強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大水利資金投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旱減災能力。對新建節水灌溉的項目和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的項目,經對投資和使用驗收后,按實際投資總額的30%給予獎勵。加強對“同源一網”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確保供水工程正常運行。全面完成烏河治理工程,改善流域生態環境。
認真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大力引進推廣新型農業機械,進一步提高街道農業機械化水平。重點抓好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機服務體系。積極探索農機專業合作社良性運轉機制,充分發揮其在實施玉米秸稈轉化利用和“十統一”服務中的作用。
加快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加強農作物秸稈及養殖小區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對于建成使用的戶用沼氣池每個補貼150元,用于建立專業隊伍,統一清理沼渣沼液,及日常維修、維護、技術指導。
六、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
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強農惠農政策,鼓勵農民發展規模特色種養業,建立健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各項減輕農民負擔政策,扎實做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以獎代補試點工作,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多渠道投資機制。實施好測土配方施肥工程,農民每購買一袋測土配方肥,辦事處補貼20元。加強農村財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完善農村財務及資產監督管理的各項配套制度,搭建農村村務管理平臺,完善農村重大事項民主決策、農村“三資”管理、農民負擔監管等村級事務監控管理體系建設,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水平。強化信貸支農,促進銀農合作,為農民增收提供資金保障。發展訂單農業,壯大營銷隊伍,構建現代化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促進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增加工資性、經營性收入。
- 上一篇:民政局為民富民指導意見
- 下一篇:財政局創建文明機關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