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防震減災行動建議

時間:2022-05-25 05:54:00

導語:推進防震減災行動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防震減災行動建議

我市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震帶,是國務院劃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為保障我區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政綜〔〕58號)和國務院、省、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區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會力量,提高監測預報、綜合防范、應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推進中心城區核心區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標。到2015年,城鄉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能力明顯增強,新建和在建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農村抗震民居比例有較大幅度提高;地震應急救援能力明顯提高,建立起以地震救援隊伍為中堅、各有關行業救援隊伍為骨干、志愿者隊伍為補充的地震應急救援隊伍;社會公眾應對地震的能力明顯增強,普遍掌握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和防震避險技能。

二、進一步加強城鄉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

(一)提高城鄉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能力。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施工、監理,推廣應用成熟可行的抗震新技術,加強對學校、醫院、超限高層和大跨度建筑結構等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設防管理,加強城市橋梁、供水、供氣、排污等生命線工程抗震防災能力建設,確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學校、醫院等人群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要高于當地房屋建筑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加大城市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力度,逐步消除抗震設防達不到要求、結構抗震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建筑,五年內基本完成我區沿海石結構房屋的拆遷重建或加固改造工作,提升城鄉建筑工程抗震防災能力。

(二)加快推進校安工程和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按照區校安辦的統一部署,多渠道籌措校安工程資金,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確保按期完成我區校安工程建設任務。加強對農村建房抗震設防的政策引導和技術指導,結合新農村建設推廣應用《鎮(鄉)村建筑抗震技術規程》,按照建筑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和施工,使農村抗震民居比例有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推進防震減災工作。認真組織編制“十二五”防震減災規劃,積極開展防震減災項目的前期調研工作,爭取與省、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對接。經組織論證后,適時列入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以項目帶動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為中心城區核心區建設提供更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加大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依法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要完善地震應急指揮的組織體系和技術系統建設,確保在突發破壞性地震時,震情災情信息能夠及時準確上報。區地震辦要加大對各鎮(街道)防震減災工作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與各鎮(街道)密切配合,繼續完善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防震減災助理員(以下簡稱地震“三網一員”)建設,夯實防震減災工作基礎。各鎮(街道)要重新選任熱心地震工作、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質的人員任地震“三網一員”,并于5月底前上報區地震辦備案。

三、進一步完善地震應急救援體系

(一)提升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按照“一專多能”的要求,依托區消防大隊建立區級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建設的通知》(政辦〔〕119號)精神,區財政將區級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裝備配置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用于區級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設備購置及隊伍建設;同時,對獲得省、市專項補助的用于開展地震異常測報落實、災情現場調查、城鄉地震科普宣傳、地震應急等工作,區財政要予以適當配套。繼續推進各系統、各行業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各級地震應急救援體系。

(二)完善地震應急指揮的組織體系和技術系統。加強地震應急指揮平臺建設。嚴格落實地震預案管理的各項制度和工作程序,細化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急聯動機制,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地震應急演練,確保地震應急指揮有效、反應迅速、保障有力。破壞性地震發生后,1小時內救援隊伍能趕赴災區開展救援,24小時內災民能得到基本生活安置。

(三)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規劃部門應抓緊組織編制城市抗震防災專項規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充分利用現有公園、體育館、城市綠地等設施,增加交通、供水、供電、排污等救生避險設備,建設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和完善全區各級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優化儲備布局和方式,完善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機制,保證震害發生時有效應對。

四、進一步提升地震監測預報能力

(一)提高地震監測預測能力。密切關注我區的震情動態。加大投入,繼續推進地震監測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地震監測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和綜合效益。加強群測群防,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二)健全地震災害信息報送機制。規范震情災情及相關信息管理,完善地震應急新聞機制,暢通信息報送及渠道,切實提高地震信息速報的公共服務水平。對群眾報告的宏觀異常,及時組織專家深入調查核實,并公布調查結果,防止地震謠傳,保持社會穩定。

五、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宣傳

(一)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培訓,完善防震減災宣傳長效機制。各級宣傳、廣電、報刊、教育等部門應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在每年的5·12“防災減災日”等重要時段定期開展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區地震辦要牽頭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廠區、進鄉村、進家庭”宣傳活動,扎實推進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學校建設。教育部門將防震減災教育納入中小學安全教育內容。每學期開學后,教育局要督促各大中小學校集中組織宣傳教育活動,每所學校應開展防震減災知識講座,舉辦地震應急疏散演練。

(二)做好信息和輿論引導。地震、新聞宣傳部門要密切配合,規范震情災情及相關信息管理,完善地震突發新聞快速反應機制、輿論收集和分析機制,暢通信息報送及渠道。充分發揮主流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及時處置地震謠傳,保持社會安定穩定。

六、進一步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相關部門要依法履行防震減災管理職責,制定好防震減災規劃,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防震減災需求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和管理機制,健全地震工作體系,加強防震減災隊伍建設。對防震減災工作機制體制不健全,防震減災措施不落實,不認真履行防震減災職能的部門和單位,要依法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