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教師交流活動意見
時間:2022-05-28 05:48:00
導語:區縣教師交流活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政文[]344號)文件精神,省教育廳、省人事廳將全省11個縣(市、區)作為“教師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實施教師校際交流工作試點縣(市、區)”(教人[]31號),我區即為試點單位。09年開始,我區成立區教育人才服務中心,并采取分步實施的辦法,將一些新入編人員人事關系歸屬人才服務中心管理,以及對一些超編單位人員進行易校交流。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人[]31精神,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區“教師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實施教師校際交流”工作,努力促進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結合我區實際,現特就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際交流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目標,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核心,以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著力構建科學規范的區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際交流制度,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推進中小學教師校際交流,要堅持“科學合理,公開規范,積極穩妥,以人為本,促進發展”原則,遵循教育規律,創新教育模式,實事求是,公開操作,規范管理,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循序漸進。要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并發揮骨干引領作用,提升義務教育整體質量。
三、目標要求
1、按照穩步推進辦法,年秋季開始,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校際交流,至2013年,初步實現區域內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推進,至2017年,基本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
2、經過教師校際交流,緩解和解決學科失衡、編制余缺等的失衡。并通過教師校際交流,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實施辦法
1、交流范圍及對象
全區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師:(1)年齡在55周歲以下(女50周歲以下),在同一所學校工作滿6年以上(含6年)的,都要分批進行易校交流(每年交流數不少于本單位應交流對象的10%);(2)超編學校富余學科教師,也需進行易校交流;(3)其它學校建議交流的對象。
2、交流的形式
(1)片區內交流
根據本區實際,擬在城區以重點校、示范校等捆綁周邊學校,發揮輻射功能,主要為:
中山中學片區:包括中山中學、九中2所學校;
礪青中學片區:包括礪青中學、十五中2所學校;
麟峰小學片區:包括麟峰小學、私立實小、拱辰中心及所屬8所小學;
梅峰小學片區:包括梅峰小學、拱辰西洙中心及所屬7所小學;
第三實小片區:包括第三實小及新溪小學2所學校。
(注:加黑體字的校長為片區負責人)
其它農村中學教師可在鄉鎮內學校內交流,小學原則上以中心校為單位組織教師在中心校及一般校之間進行交流。對于超編單位的教師,則可視學科余缺及編制總量等,統籌調整交流。
(2)農村任(支)教制度
城鎮中小學教師評聘中、高級職務,必須有到農村任教1年或薄弱學校任教3年的經歷。其中城鎮義務教育學校40周歲以下(含)的教師評聘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到農村任(支)教2年的經歷。
(3)崗位競聘交流
以職務評聘為導向,一些單位中高級崗位職數不足的教師,可以申請到區域內地理位置較偏遠、條件較艱苦但崗位職數又有余缺的單位,參加崗位競聘上崗。
(4)開展校際協作交流,各中學、城區與農村小學、中心校與下屬學校要開展對口幫扶工作,每年8月份,各學校要聯系和結對幫扶單位,擬定結對幫扶方案,明確教師交流(支教)的意向人員,聘任崗位及有關內容。校際協作交流不轉人事關系,期限不少于一年。協作交流人數可計入各校交流指標,報區教育局批準后實施。同時各校要開展城區教師到農村、一級達標校教師到其它學校等的教育教學、講座交流活動,促進教育教學信息等的交流,提高教學質量。
(5)個人申請交流
符合校際交流條件的在職教師,可自愿申請易校交流任教,經學校同意上報區教育局批準后實施交流。
五、加強校際交流工作管理
1、片區的管理
各片區的領銜學校校長為組長,其它學校校長為副組長,成立片區校際交流工作領導小組。片區組長是片區工作的牽頭人和組織者,也是片區教育管理和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片區實行“師資互派、資源共享、統一教學、捆綁考核”模式,整合學校資源,打破以校為單位界限。片區領導小組負責制訂每學期工作計劃,每月召集成員會議,討論工作事務。片區內教師可以統一調配,統一教師評價標準。教育教學統一管理,課程統一安排,教研統一要求,質量監測評價統一進行。片區負責人要統籌教學資源,組織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牽頭集體備課,集中開展教學教研,并組織骨干教師等上好學科示范課,把教研工作開展和教師培訓有機結合,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2、教師職務晉升、崗位聘任管理
參加校際交流教師在原單位已取得職務聘用的,校際交流期間可保留原崗位待遇不變,且在新任學校必須履行相應崗位的工作職責。下一輪崗位設置和崗位聘用起,參加校際交流的教師可按聘任單位崗位競聘評價辦法,參加聘任學校崗位競聘。
3、加強工作督導和信息通報
實施教師校際交流工作督導,及時了解和考評各單位、各片區工作落實開展情況,并加強工作的通報,交流各片區管理經驗,促進信息共享和交流,推進工作開展,提升工作的質量。
六、實施步驟和時間安排
1、組織準備階段(7月中旬完成)
(1)建立機構,成立區教師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實施教師校際交流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
(2)制定方案,擬定《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際交流工作實施意見》,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2、動員學習階段(7月底前完成)
組織各單位學習省委、省政府關于教師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實施教師校際交流工作的有關政策文件,深刻認識教師校際交流工作的重要意義,加大宣傳教育工作力度,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參與校際交流工作。
3、組織實施階段(8月底前完成)
8月底前,有關片區要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工作計劃。各單位按交流比例,確定年參加校際交流教師名單,報區教育局、人事局備案。
七、有關要求
1、區教育系統要認真研究,精心組織,扎實開展教師校際交流工作。要不斷探索和完善教師校際交流管理機制,力求在體制、機制和教師隊伍管理上取得創新和突破,全面促進我區義務教育工作的穩步、健康、快速發展。
2、各單位要提高對教師校際交流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要加強工作領導,明確分工及責任。要做好有關政策的宣傳,提高教師校際交流工作的認識,保證教師校際交流工作的順利開展、
3、教師校際交流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注意科學、合理,要把工作做實、做細,防止方法的簡單化、平庸化,既要注意工作開展,又要注意實效,操作有序,公平公開,維護穩定,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4、各校要顧全大局,端正態度,不得將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教師作為交流對象,非現任課任教師不得作為專任教師進行交流。
- 上一篇:圖書館服務特色服務思索
- 下一篇:王陽明心學哲學立場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