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財源建設安排意見

時間:2022-07-15 10:11:25

導語:地區財源建設安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財源建設安排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財源建設,保持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加強財源建設的有效途徑,創新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挖掘潛在稅源,開發增量稅源,統管存量稅源,努力實現財政收入規模、質量和增速同步提高,為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的財力保障。

(二)主要任務

1、整合促進財源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做強做大,支持企業以商招商,支持重點產業項目落戶我市,努力培植壯大稅源,延伸產業鏈、稅收鏈。

2、建立科學嚴密的稅源籌劃機制,充分調動市場、企業、政府等各類資源,促使進入本地市場進行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的企業在我市納稅,進一步擴大稅基。

3、建立稅源信息共享網絡平臺,對全市稅源尤其是重點稅源、重點區域實行全覆蓋監控,進一步加大綜合治稅力度,堵塞稅收征管漏洞,努力做到應收盡收,促進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4、建立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財源建設工作新體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發展財源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工作合力。

二、整合多種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培植壯大稅源

(一)扶持骨干企業做強做大。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意見》,著力發展一批支柱行業,扶持一批骨干企業,培育一批重點產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制造業戰略轉型升級,提高制造業對我市財政的貢獻度。

(二)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市財政每年按上年度全市GDP的萬分之一安排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服務業重點行業、企業發展和品牌建設。進一步完善財稅政策,增強總部經濟集聚稅源的競爭力。

(三)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穩步發展。落實支持房地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開發本土市場,吸引外地客戶來我市購房置業,盤活存量房產,啟動新建樓盤,擴大銷售,增加稅收。

(四)發揮建設項目招投標監管平臺作用聚集稅源。市城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建筑工務處等部門及各國有投資公司要根據各自職責,對所負責的建筑、交通、水利工程及市政公用設施等工程,在行業管理、市場準入環節加強納稅監督,嚴把源頭關。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我市企業承建工程,優先使用我市企業生產或銷售的產品。要建立外地企業入市登記制度,凡在我市承建工程的外地企業,必須依法辦理相應的稅務登記(經有關部門確認的二級以上分支機構或法人),在我市依法納稅。市建設招標主管部門及國有投資公司每月要將進入招投標平臺的外地企業名單報市財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稅務部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要及時跟蹤其納稅情況。對在我市承建工程但未辦理稅務登記的外地企業,項目主管部門必須責令其限期糾正。市財政局、各項目主管部門及國有投資公司要嚴格執行稅后撥款政策,在依法代扣代繳稅款后,方可支付工程款。

(五)發揮政府采購平臺作用,擴大產品銷量。各級在進行政府采購時,在同等條件下,要優先采購我市企業生產或銷售的產品,擴大我市企業產品銷量,促進企業發展。

(六)整合企業資源,培植壯大增量稅源。

1、充分發揮我市骨干企業的市場影響和主導作用,吸引以下三類外地企業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一是為我市骨干企業提供主要原材料、生產配件(非本地產品)的生產企業;二是為我市骨干企業提供物流、設計、廣告、咨詢、融資、中介等配套服務的服務企業;三是為我市外貿出口企業提供出口產品的生產企業。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的上述三類外地企業,經核實其確屬在外地注冊3年以上且產品在外地生產,相關企業可享受以下激勵政策:

(1)凡屬我市骨干企業引進的為其提供原材料、主要配件、出口產品或配套服務的外地企業來我市設立的分支機構,按其在我市繳納的地方稅收(所得稅除外)的30%補助相應的我市骨干企業。

(2)我市骨干企業引進的上述三類外地企業來我市設立的分支機構在我市納稅,在企業綜合考核時,視同我市企業納稅。

(3)上述三類外地企業來我市設立的分支機構,其在我市繳納的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政府予以全額補助。

2、以骨干企業為重點,促進二、三產業剝離經營,依法推進二、三產業發展,以三產促二產,上伸下延,形成產業鏈,壯大地方財力。凡我市骨干企業因二、三產業剝離經營后新增的地方稅收,按新增地方稅收額的30%補助該企業。因二、三產業剝離經營后導致企業總體稅負增加,且給予上述30%相應補助后仍不能彌補的部分,從該企業因二、三產業剝離經營后新增的地方稅收部分予以補足,以激勵本地企業加快推進二、三產業剝離經營。對運輸業務較多的骨干企業,可利用企業自備車輛注冊成立分公司,吸收本地和外地車輛掛靠該公司,實現對社會零散車輛公司化管理;參照上述政策,分公司繳納的地方稅收,按剝離經營后新增地方稅收額的30%補助該骨干企業。

上述獎勵政策暫定三年,所需資金按現行財政體制負擔。企業獲得的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或擴大再生產。具體引進工作由我市企業負責談判和實施,市企業發展局、市外經貿局和相關鎮、街道辦事處予以協助。

三、加強稅源信息交流,進一步完善社會綜合治稅工作機制

(一)建設稅源信息網絡平臺。進一步加強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建立涉稅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對涉稅信息的全覆蓋管理。各有關部門、單位要認真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規定的職責和義務,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完善財源信息報告制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社會綜合治稅增加財政收入的意見》的規定,加強配合,及時傳遞相關財源信息,為稅收征管提供全面準確的依據。

(二)建立納稅信息反饋制度。市國稅局、市地稅局等部門要將各鎮、街道辦事處及市政府相關部門、單位提供的涉稅信息及時納入監控征管范圍,并反饋相應的稅收入庫情況,尤其要對新投產大項目、新登記企業納稅情況進行追蹤管理和信息反饋,形成涉稅、征稅、護稅的良性循環。

(三)建立招商引資項目稅收評估分析制度。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評估體系,市國稅局、市地稅局等部門要按照《市投資項目稅收評估暫行辦法》,對擬引進的項目,及時進行稅收評估,形成稅收預期效益評估報告,以提高招商引資項目的“含金量”。

(四)建立企業納稅排行季報制度。自2012年起,由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負責,每季度按納稅額全口徑和地方級口徑對企業納稅情況進行綜合排名,報市委、市政府并予以通報。

(五)建立完善部門合作協稅護稅機制。建立稅務部門與城建、國土、房管、工商等部門、單位協作監控機制。納稅人須持有稅務部門的完稅證明,方可辦理股權轉讓登記、房產及土地過戶登記、文化娛樂經營許可證年審、車船年審等。有關部門、單位要及時向稅務部門提供涉稅信息,配合稅務部門加強稅收征管。

四、加強領導,協調聯動,完善財源建設工作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市財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加強財源建設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統一組織領導全市財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負責日常組織協調工作。各鎮、街道辦事處要結合自身實際,設立財源建設組織機構,建立相關工作機制,加強稅收屬地管理工作,維護財源建設政策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強協調,密切配合,按照責任與利益共擔的原則,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形成工作合力,努力開創我市財源建設工作新局面。

(二)強化督導考核。建立財源建設工作考核機制,并將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單位落實市委、市政府財源建設部署要求及市財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的各項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市政府督查體系。各成員單位要將財源建設工作列入本單位年度業務職能目標,并安排專門人員負責這項工作。各單位要將分管負責人與具體工作人員名單于5月30日前報市財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政府督查室。

(三)建立財源建設工作激勵機制。市財政設立財源建設工作專項資金,將專項經費與財源建設工作完成情況掛鉤。年終,根據完成的新增地方稅收額(引進外地企業新增加地方稅收額以及提供有效涉稅信息直接增加地方稅收額),對財源建設相關工作部門、單位給予一定經費補助,專項用于財源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