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觀鑒賞方式

時間:2022-07-15 10:11:39

導語:旅游景觀鑒賞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景觀鑒賞方式

旅游景觀欣賞是指游客從旅游景觀中獲取高質量美感和在旅游過程中獲得良好審美感受的過程。它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對審美景觀的感受和知覺;二是在此基礎上,激發出愉悅的想象和美好的情感,并在體驗這些現象和情感的過程中,產生舒適、愜意、興奮和滿足感,即得到審美的享受。

一、培養審美情趣,體會景觀之美

旅游審美情趣的培養一是要有科學的審美態度,積極觀察身邊的事物,一棵樹、一朵花、一條河流、一個雕塑,都可以是美,只要你有善于發現的眼睛。比如同樣是對山的欣賞,登一座山一年四季樂趣各有不同:春賞花、夏看綠、秋摘果、冬觀雪;同一季節登不同的山景觀就可能有較大的差異,南方的山“青翠欲滴”,北方的山“蒼茫雄奇”。另外,把所見所聞用心去感受、思考,把眼睛中看到的美傳遞到內心,充實內心美。二是要努力學習一些美學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美學素養和內涵,豐富的旅游文化知識可以給人以美的熏陶,可以活躍人的審美情趣,增加人的審美內涵。比如宗教景觀一向是旅游者觀光的熱點,但宗教景觀的審美鑒賞,對旅游者的宗教文化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要學習并掌握一些中國古典文化知識。如泰山時,便能聯系杜甫詩歌《望岳》,想象“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妙處;登黃鶴樓時可以聯系崔顥的詩歌《黃鶴樓》理解“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蒼涼美,做到由景生情,融情入景。

二、提高審美能力,探索自然和人文之美

培養審美感受力的重要途徑就是親身體驗和感受現實世界。在感受的基礎上,把握自然事物的意味、藝術作品意義或內容的能力就是審美理解力。把握住整體形象并用想象力和情感去統攝這個形象,是達到審美理解的關鍵。而審美創造力是一種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是在審美感受能力的形成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審美創造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必須以審美感知力和審美創造力為基礎,將前人積累下來的審美經驗和審美成果加以遷移,按自己的審美理想去創造美。在旅游景觀欣賞中的攝影、攝像、繪畫、游記等,其層次和品位可反映出作者的審美創造力。

三、優選欣賞角度和距離,獲得最佳欣賞效果

大多旅游景觀是立體和多層面的,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觀測角度,才能充分感受旅游景觀的外表之美和內在魅力。許多自然景觀在不同的觀賞位置,所產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觀賞效果顯著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狹窄的峽谷景觀,游客站在谷底仰望,有一線天”之感,如站在谷岸俯視,則產生深邃驚險之感。像四川樂山大佛,站在佛雕的腳趾甲上,才具體知道它的高大狀況。遠看近瞧,感受不一,“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景觀不遠看是感覺不到的;張家界天橋奇觀,在一條山崖小路上,只有后退到足夠的距離才能將這一奇觀盡收眼底。造型獨特的一些自然風景(地貌酷似類型)多是在一定的地質構造、巖性的基礎上,經過外營力長期的“雕鑿”,形成的奇特的形態稱為“造型地貌”。如古人對“五岳”形態的評論: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恒山如行,唯有南岳衡山如飛。地貌的酷似造型,需在特定的觀賞點方知大自然之巧奪天工之妙。峰巒之雄偉峻秀、奇特,需遠眺方顯挺秀;丘陵地區的梯田,高低錯落,彎曲流暢,也需遠眺方感線與面的完美結合;江河、湖海,觀其曠景,需俯看、體會遠望情趣;較小的湖沼池塘,需臨廊、榭低觀水中倒影,體驗天地之美妙;觀賞山水有機組合,需乘船沿水路觀兩岸風景,才能體會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美妙境界,水流、船動、山移,如游畫中,心曠神怡。在觀看瀑布時應站在適當的距離仰望,才可以兼收聲、色、形、動之美。

四、把握觀賞時機,盡享景觀之奇美

清明踏春,重陽登高,秋賞紅葉,冬觀臘梅。說明很多自然景觀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天氣和季節變化中才能出現,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觀又只是特定的條件下才出現,這就需要觀賞者掌握好有利時機。在觀賞隨季節變化的自然景觀應選擇好季節,欣賞北方的山水風光應在夏季,而南方也以夏季為最宜。如黃山為亞熱帶季風區,一年有200多天云霧期,山中多霧,景色秀麗,夏季的雨后是最好的觀賞時機。而欣賞哈爾濱的冰燈和冰雕藝術就應在冬季,欣賞北京香山紅葉應選擇在秋季等。欣賞隨天氣變化的自然景觀應選擇好天氣。如泰山觀日出、黃山看日落應選擇在天晴時分,而觀賞海拔較高的風景名山就應選擇雨過天晴時,這時既可以觀云海,又可觀日出日落,觀賞飛瀑應選在雨季,這時瀑布氣勢最壯觀。“八月十八觀大潮,天下壯觀無”是說在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最大,觀賞時機最好,這說明在觀賞特定時間和特定條件下才出現的自然景觀應把握好觀賞時機。如海市蜃樓、峨眉山的“佛光”、吉林霧凇等都要把握好特定的氣象條件才能見到。青海湖候鳥4月份飛來,5月份產卵孵化,6月份飛走,因此5月份是最有利的觀賞時機。大理蝴蝶會須在農歷的四月十五前后時節最佳等,如果不選擇有利時機,就無法欣賞到這些美景。

五、品味文化內涵,求質求真

許多旅游資源擁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內涵構成了內在美的核心。對旅游觀賞者來說,一些自然景觀和名勝古跡是“死”的,而當地的風土民情、神話傳說以及文化建筑、古詩詞賦、楹聯、匾額等文學藝術卻是充滿靈性、富有“生氣”的。人們還通過詩詞楹聯、名人軼事等文學藝術形式來渲染自然景觀,并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巧妙而和諧地聯系起來,從而對游人產生更大的感染力,提高了景觀的意境,深化景物,啟發情思。如杭州西湖岳墳、岳廟門前有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對岳飛和秦檜愛憎強烈的對比,感人至深。風俗民情是一定地區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并因此成為旅游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西雙版納的熱帶風光和傣族風情,內蒙古草原風光與蒙古族風情等。旅游者若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淳樸雋永的異族風情。“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告訴我們在欣賞園林景觀時要注意古代園林與地理環境的和諧統一。例如江南私家園林規模較小,以黑白為主色調,既迎合園主追求寧靜的心理需要,又與水鄉風光和濕潤的氣候特點融為一體。

六、以情觀景、情景交融

以情觀景是景觀欣賞的最高境界。我國人民有寄情于山水的傳統,用豐富的內心情感,去“人化自然”或者“自然人化”,并形成了在世界文化中獨樹一幟的山水畫和山水詩。只有以情觀景,才能深入感悟自然的美。當一個人處于某種心境中,他往往會以同樣的情緒狀態看待事物,如在歡樂的心境下,他就容易對事物產生肯定的愉快的情緒體驗;反之,處在憂慮悲傷的心境下,則易產生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以情觀景,情景交融,最后登山涉水,求質求真,是欣賞景觀的最高境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告訴我們欣賞景觀的同時,要做到移情于情,情景交融,才能暢曠景觀與思接千載的情感相融而產生的審美境界。登山涉水,欣賞自然景觀,體味人文景觀之美,不僅能達到悅形、怡情的審美境界,還可以鍛煉意志,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理解天人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