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種苗執法行動實施方案2篇
時間:2022-03-25 08:50:43
導語:林木種苗執法行動實施方案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為加強我縣林木種苗市場監管,切實維護林木種苗市場秩序,促進林木種苗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打擊制售假劣林木種苗和保護植物新品種權以及軟件正版化工作實施方案》及《市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重點工作安排》的要求,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充分認識開展專項行動的重要意義
林木種苗是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是森林建設的重要保障,是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林農收入的重要資源。開展百日林木種苗專項執法行動,對于宣傳林木種苗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提高社會各界和廣大林農依法制種、依法興種的意識,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規范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秩序,維護新品種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不斷提高執法水平,進而有序推進森林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二、突出開展專項行動的重點
本次林木種苗專項執法行動,將以《種子法》、《省林木種子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及其相關配套法規為依據,以保證森林建設向縱深推進,建立規范的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秩序為目標,全面開展林木種苗生產、經營、使用領域的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查處以下違法行為:一是無證生產、經營種苗;二是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種苗;三是虛假林木種苗廣告;四是盜用、仿冒授權品種。同時,將林木種苗檔案建立、完善、管理作為本次執法行動檢查的重要內容。
三、加強專項行動的組織領導
為保障此次專項行動的有效開展,由副局長楊多新牽頭組織,局森防站具體負責,局林政科、營林科、森林公安分局配合。
四、明確專項行動的工作要求
一是要充分利用廣播、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開展“百日林木種苗專項執法行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積極配合和監督。同時,對查出的大案要案要及時曝光,跟蹤報道,督促整改,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二是要嚴格按照重點查處的內容和要求開展專項執法行動,既要敢于執法,又要善于執法,嚴格掌握法律政策界限。三是加大專項執法行動的信息報送,我地將及時報送執法行動的相關信息。四是設立舉報電話,建立舉報登記及案件查處反饋制度。
第二篇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規劃,落實2014年度植樹造林任務的通知》精神,加快推進造林綠化工作,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今冬明春,我縣計劃安排綠化面積49600畝,完成道路綠化200公里,渠道綠化177公里,村莊居民點綠化200個,水庫、塘壩綠化300口,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庇護面積10000畝,新育苗2000畝,義務植樹170萬株。
二、工作重點
以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為目標,以實施國家和省、市林業重點工程為重點,進一步創新造林綠化體制、機制,著力做好生態網絡體系建設,努力爭創全省生態縣,打造“天藍、水清、景美”的綠色生態。
(一)國家和省、市級重點造林綠化工程。
1.江淮分水嶺嶺脊地帶森林長城工程。江淮分水嶺嶺脊地帶在我縣涉及等12個鄉鎮。
2.水庫、水庫水源地保護區造林工程。主要實施范圍為我縣干渠以南二級保護區,涉及等3鎮(區)。
3.國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項目。重點在雙墩鎮實施風景林基地建設。
4.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項目。
(二)渠道、水庫、塘壩周邊水源涵養林工程。對縣內12口中型水庫以及瓦東干渠陸域沿岸與河岸的水平距離500米范圍內進行合理規劃,建設水源涵養林,減少水土流失,增強蓄水保水能力。
(三)綠色長廊綠化和提升工程。在雙墩鎮至下塘鎮雙向8車道兩側20米范圍內規劃建設高標準綠化景觀帶;在縣城和鄉鎮政府城鎮出入口、高速下道口及縣內主干道路的兩側進行綠化升級工作;在提升完善合淮阜高速、外環高速現有綠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動員原有企業、大戶或招引新企業將兩側產業林帶全部擴建至200米范圍。
(四)森林城(市)鎮和森林村莊創建活動。結合美好鄉村建設活動,認真做好示范村村莊綠化工作。以行政村為對象,以自然村為基礎,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鎮和森林村莊創建活動。2014年在確保完成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的同時,全縣爭創萬畝鄉鎮1個、省級森林城鎮3個、省級森林村莊15-20個。
(五)現代農業示范園園區綠化工程。結合龍門寺水庫和杜集鄉、朱巷鎮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做好園區內的綠化和苗木花卉種植,進一步發展壯大我縣的苗木花卉產業。
三、建設標準
(一)成片造林。每畝栽植密度大于74株以上,栽植株行距可采取4*2米或3*3米。水庫上游二級水源保護區和江淮分水嶺嶺脊等市級重點工程造林主要樹種苗木米徑要達到5厘米以上,規模造林小班起始面積300畝,其他造林小班起始面積1畝。
(二)綠色長廊。高速公路、鐵路、城市出入口道路兩側林帶寬度30米以上,苗木規格米徑12厘米以上。國道、省道每側林帶寬度20米以上,縣道每側林帶寬度10米以上,鄉道及“村村通”道路每側林帶1-2行。河流、大型渠道每側2行以上,其它河、渠1行以上。栽植株距3米,苗木米徑要達到5厘米以上。
(三)集鎮及村莊綠化。按照標準做好主要道路、河、渠、街頭空隙地綠化,成片造林面積不少于30畝,鄉鎮政府及村委會所在集鎮綠化覆蓋率要達35%以上,美好鄉村建設示范村村莊綠化覆蓋率要達45%以上。村莊綠化當年人均植樹10株以上;充分利用村莊四旁隙地大力營造“五林四園”(“五林”即:圍村林、護路護堤林、庭院林、水口林、游憩林;“四園”即:小果園、小竹園、小桑園、小藥園),環村林帶、成片造林面積不少于20畝。
(四)農田林網。農田林網網格庇護面積控制在200畝以內,樹種布局可采取喬灌結合的模式,林帶栽植2行以上,栽植株距為3米。
(五)水庫及當家塘綠化。水庫、當家塘沿上游三面綠化,造林2行以上,每個中型以上水庫造林小班面積50畝以上,中型以下水庫造林小班面積30畝以下,新建當家塘埂栽植喬木2行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造林綠化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具體負責全縣植樹造林的指導、督查、驗收和服務等工作。
(二)明確工作職責。按照“縣指導、鄉(鎮)負責、村(組)落實、企業和大戶為主”的要求,縣林業局負責全縣植樹造林工作的規劃設計、檢查監督等工作;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協調村村通水泥路、高速公路連接線綠化工作;縣水務局負責做好大中型渠道、水庫等綠化工作;縣財政局負責做好造林綠化工作的資金籌措、調度、監管和使用。各鄉鎮(區)要明確工作班子,精心謀劃、周密安排,層層分解落實造林任務,積極推進造林綠化工作。
(三)創新工作機制。堅持以明晰產權為核心,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廣泛吸引外地有實力的苗木花卉企業入駐建設林業產業園,把生產經營權落實到企業和大戶,鼓勵發展非公有制林業、規模林業和精品林業;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形成政府、企業、大戶、農戶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格局;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對造林投資企業或大戶所造林木當年成活率、保存率達到85%以上的,縣政府及時予以確權發證;對規模化造林的企業或大戶,按照長政辦〔2012〕8號文件規定,給予解決3%(最多不超過20畝)的附屬設施用地;大力推進林權抵押貸款,簡化審批手續,拓寬林業融資渠道,滿足各類造林綠化主體需求;對所有符合林業貸款貼息條件的企業、合作組織和農戶給予申報貸款貼息。
(四)強化考核督查。縣政府與各鄉鎮(區)簽訂目標責任書,將林業生產任務納入各鄉鎮(區)和縣直有關單位年度目標考核,重點考核鄉鎮(區)當年新造成片林任務完成率、林木綠化率和活立木蓄積量三項指標。通過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切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責任,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五)嚴格兌現獎懲。制定出臺《縣2013-2014年森林增長工程以獎代補實施辦法》等植樹造林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植樹造林的支持扶持力度。
五、工作步驟及時間安排
(一)宣傳發動階段(2013年11月底前)。成立領導組織,制訂獎補政策、下發植樹造林工作實施方案及造林任務,各鄉鎮(區)將建設任務層層分解到村組,造林地點規劃設計到具體田頭地塊,并迅速開展宣傳發動等工作。
(二)落實造林主體和用地階段(2013年12月底前)。各鄉鎮(區)積極開展外出招商工作,確定造林企業和大戶,簽訂用地協議及建設合同,開展土地流轉前的土地丈量等造林前期準備工作。
(三)工程建設階段(2014年3月底前)。2014年1月20日前,全面開展造林整地工作,并進入栽植階段;2014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栽植任務。
(四)檢查驗收階段(2013年4月和9月)。2014年4月,開展春季造林實績驗收,做好工程驗收小結,上報省、市主管部門核查;2014年9月,開展秋季驗收,上報省、市確認,做好相關政策補助兌現工作。
- 上一篇:林業科技人員服務森林實施方案3篇
- 下一篇:縣林業局工作總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