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殘方案
時間:2022-09-02 09:58:00
導語:高科技助殘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江新里程計劃”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2007年——2011年)是中國殘聯和李嘉誠基金會合作實施的重點項目(以下簡稱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旨在高科技領域開拓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和創業的長效機制。**市是中國殘聯項目組確定的30個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執行單位之一。為切實保證該項目的順利實施,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實施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有利于幫助殘疾人提高高科技水平,逾越自身心理障礙和社會偏見的鴻溝;提升社會對殘疾人進入高科技領域就業的認知度和認同感;改變和消除社會陳腐觀念;探索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廣泛參與,充分調動殘疾人進入高科技領域就業的新模式;特別是有利于殘疾人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就業層次和社會地位;提升殘聯系統就業服務機構的服務工作能力和水平;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二、任務目標
(一)培訓目標:五年共培訓殘疾人學習IT、動漫、機械制圖等技能總數為800名。其中高端培訓30名(2007年、2008年、2009年各10名),中端培訓50名(2007年10名、2008年20名、2009年10名、2010年10名),低端培訓720名(2007年100名、2008年300名、2009年200名、2010年120名)。
(二)就業目標:
1、落實對34-50個合作單位(社會用工單位)招聘殘疾人勞動就業崗位開發。
2、落實殘疾人就業、扶持創業372名。其中高端就業22名(2008年6名、2009年6名、2010年10名),中端就業30名,(2008年10名、2009年10名、2010年10名)低端就業320名(2008年100名、2009年130名、2010年90名)。
(三)提高4個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區、市北區、李滄區、市南區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項目經費
(一)項目經費420萬元
(二)經費來源
1、李嘉誠基金會捐款60萬元。
2、市及各區市政府配套資金360萬元(含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府的優惠補貼資金、社會捐助資金、用人單位投入資金)
(三)對資金的使用實行專項管理,單獨建帳、獨立核算、專款專用。隨時接受各有關部門的檢查和監督。
四、措施
(一)納入政府計劃實施,加強組織協調
1、成立由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民政部門及殘聯相關人員組成的督導組和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評審評估委員會,負責督導、規范項目管理及評估工作。
2、成立“**市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領導、規劃、管理、檢查、督促項目的實施工作,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的問題,落實項目專項資金的匹配和使用,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
3、市及各區、市殘聯要成立項目實施小組。項目實施小組負責制定本級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實施方案;開發社會用工單位勞動崗位;為殘疾人提供“以人為本”的就業服務(個案管理);探索開拓殘疾人進入高新科技領域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新模式;落實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科研課題目標。
(二)明確任務目標
在市殘聯的領導下,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負責制定實施方案和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將任務指標按年度主機分解下達到各區、市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明確職責,嚴格目標管理。
(三)做好項目執行基線和實施終線的統計工作
以殘聯基層的鄉、鎮、街道和區、市就業服務機構為統計單位,認真做好項目執行基線和實施終線調查數據的統計和上報工作。
(四)加強檢查監督工作的力度
1、自覺接受上級的檢查,接受中國殘聯“長江新里程計劃”項目管理委員會、專家督導組、項目辦公室和項目組的指導、監督、評估,不斷改進和提高實施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的工作水平。
2、發揮信息網監控管理作用。充分發揮殘疾人就業信息網的作用,建立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數據庫,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和監控管理。
五、具體做法
(一)廣泛宣傳
搭建媒體宣傳平臺,宣傳信息,制作專題頁面,發揮公益廣告作用,使更多民眾了解殘疾人事業的現狀和殘疾人就業和創業能力,營造社會認同、接納殘疾人和“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積極宣傳高科技助殘就業的理念,提高“以人為本”的殘疾人就業工作水平。
(二)實施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準備工作
1、根據項目受益殘疾人員的選拔標準,篩選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扶助的受益殘疾人。篩選工作由12區、市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負責,每年10月按照下年度培訓總數多10%的數量完成受益人的篩選工作。
2、配備輔具。為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扶助的殘疾人配備參加培訓學習必須具備的輪椅或拐杖、助視器或助聽器。
3、為殘疾人建立就業服務檔案、簽訂助殘協議。區、市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要為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扶助的殘疾人建立就業行為觀察追蹤服務檔案,實施個案管理;簽訂社會志愿者、殘疾人親友、社會用工單位三位一體的扶助殘疾人就業服務協議書。
4、落實殘疾人求職期間的生活保障。聯系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扶助的殘疾人,幫助銜接和協調落實殘疾人求職期間的生活保障。
5、加大幫扶力度。要多渠道多層次的爭取資金,支付或補貼殘疾人培訓經費、培訓期間伙食和住宿補助、優秀學員獎勵經費等資金。
(三)為用工單位提供服務
提供針對性服務;指導招聘方法;落實崗前培訓補貼;落實無障礙建設和改造;落實改造設施設備補貼;為殘疾人營造就業環境;協調殘疾人和用工單位處理好勞資關系;建立與用工單位的聯系制度。
(四)培訓工作
1、培訓機構:根據用工單位提出的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在行政轄域內面向教育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科技部門、殘聯系統及社會用工單位的教育和培訓機構,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確定熱心幫助殘疾人、用工單位認可的單位(或機構)為長江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的定點培訓單位。
2、培訓方式:堅持方便殘疾人和為殘疾人服務的原則,選擇殘疾人隨班就讀、培訓機構送教上門、集中培訓、網絡教學、分散培訓(行動不便的重殘人)等。
3、培訓時間;
低端(IT、動漫、機械制圖)單項培訓為2個月。
中端(IT、動漫、機械制圖)單項培訓為4個月。
高端(IT、動漫、機械制圖)單項培訓為10個月。
4、堅持“訂單式培訓”、“訂單式培訓認證考試”。
5、組織復合培訓,未實現就業、創業的按其意愿和條件,落實“復合培訓”(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職業技能培訓),以提高殘疾人的就業競爭能力。
(五)就業工作
1、和匹配求職、招聘信息。通過海報、廣告欄、活頁夾、大屏幕、計算機終端、大眾媒體等多種形式,殘疾人勞動者求職信息和用工單位招聘信息。
2、對殘疾人求職指導。
(1)為殘疾人指導設計求職計劃和職業康復計劃,提供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咨詢服務;提供招聘崗位信息咨詢服務;提供維權知識的咨詢服務。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鼓勵殘疾人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念,增強就業和創業能力。
(2)為殘疾人介紹集中就業、分散就業、個體就業等就業形式的招聘崗位;介紹用工單位提供的就業或扶持創業項目、組織起來就業、重殘人家庭勞動項目;介紹新開發的多渠道、多層次的靈活就業、非全日制、季節性、臨時性的就業的勞動工作崗位,供其選擇。
3、通過推薦介紹和現場招聘的形式使其就業。
4、做好穩定就業的護航工作,對殘疾人就業進行追蹤服務,建立回訪記錄。將回訪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用工單位和扶持扶助殘疾人就業的用工單位、殘疾人的幫扶聯系人、殘疾人的監護人進行通報,以形成疏導和解決問題的合力。
5、總結和宣傳殘疾人自強自立的先進典型;總結和宣傳助殘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