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計劃制定執行方案
時間:2022-09-24 04:29:00
導語:經濟計劃制定執行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年),由于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省、地的指示精神,注重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無論是從計劃的制定還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都是基本符合客觀條件的。所以,“一五”時期,**縣國民經濟是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全縣各行各業穩步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也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如:至**年底,工農業總產值完成535.09萬元(按**年不變價格計算),比1952年增長77.9%;糧食總產量達到1665.46萬公斤,比1952年增長17.64%;棉花總產量達到14.52萬公斤,比1952年增長150.8%;油料總產量達到37.04萬公斤,比1952年增長34.64%;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452.20萬元,比1952年增長4.54倍;財政收入60.30萬元,占預算收入的129.12%,比1952年增長5.2倍。
**縣“一五”計劃的順利實施,為啟動**縣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年,**縣根據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在省、地的正確領導下,開始著手制定《**縣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而當時第二個五年計劃(**—**年)是在**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的“鼓足趕緊、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和急于實現共產主義的“左”的錯誤的指引下制定的,不符合當地的客觀實際情況,從而使“二五”計劃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忽視了全縣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二五”計劃嚴重地脫離了客觀實際,并在執行過程中,各項經濟指標均未達到預期目的。尤其在**——**年三年中,全縣工農業生產大幅度滑坡、基本建設規模膨脹、財政拮據、人民群眾吃、穿、用全面緊張,并且由饑餓引起的浮腫病、干瘦病等發病率愈來愈高、死亡、外流現象日趨嚴重。嚴重地影響了全縣農業生產建設,造成了全縣國民經濟的暫時困難,面對如此嚴重的形勢,**縣委、縣政府認真遵照中央、省、地的指示精神,,緊密結合本地實際,于**—**年采取有力措施,大刀闊斧地、深入細致地進行了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經過兩年大規模認真扎實細致的調整工作,至**年,全縣國民經濟形勢開始恢復,雖然有些經濟指標仍低于**年水平,但整個經濟形勢趨于好轉,國民經濟比例關系趨于正常,各項經濟收入比**年有所增加,財政收入基本達到平衡,文化教育和科技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新的發展。
**年,在全國堅持農業“以糧為綱”、工業“以鋼為綱”的形勢下和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的錯誤嚴重泛濫的情況下,**縣也和全國各地一樣,也著手制定了《**縣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制定偏離了客觀規律,超越了現實。如:一是種植面積指標盲目擴大,農作物種植面積在**年17余萬畝的基礎上,到**年增加到1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增長三倍多,棉花面積增長50倍,而實際農作物種植面積61年才達到20萬余畝。二是農作物產量指標盲目提高。糧食總產量**年要比**年增長142.3%,糧食畝產有57年的250多斤提高到62年的627斤;棉花總產量**年是57年的25.4倍,畝產由57年的32市斤增加到62年的114斤;油料總產量**年是57年的6.6倍,畝產由57年的99斤提高到62年的305斤。而實際上糧食、棉花、油料總產量、畝產比57年都有所減少。三是林業、畜牧業、商業、信貸、基建投資等各行業的指標一年也比一年大。如:畜牧業各類牲畜“二五”時期在“一五”基礎上的凈增率為:牛在57年基礎上凈增7.12%、馬9%、驢5%、騾子15%、駱駝4%、綿羊19%、山羊20%、豬51%(數據摘自計劃說明),實際上在**—**年三年中,全縣各類牲畜下降6.7%,其他行業的指標也是如此,訂的高,實際上無法完成。所以,由于當時制定的各項計劃指標嚴重地脫離了客觀實際,終于欲速則不達,最終導致了“二五”計劃的失敗。
**年下半年,**縣在黨的總路線指引下,和全國各地一樣,也掀起了農業、工業運動,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指標,比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普遍翻一番,要求工農業生產高速度發展,從而把和化運動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的錯誤在全國嚴重地泛濫開來。并且,根據主席“好”的號召,9月25日以前全縣撤消了鄉政府建置,建立了五愛、祁連、橋灣3個,實行政社合一的體制,全縣實現了化以后,高指標、大任務更加虛無縹緲,各鄉村興起了虛報高產、竟放高產“衛星”的高潮,當時還流行許多脫離客觀實際的口號,如:“海闊天空地想,大膽拼命地干”等等。后經落實,**年糧食總產量達1715.54萬公斤,比計劃的3082萬公斤減少1366.5余萬公斤,畝產完成241多斤,比計劃的328.5斤減少87.5斤;棉花總產量達57.31萬公斤,比計劃的77.5萬公斤減少20.19余萬公斤,畝產完成46斤,比計劃的62斤減少16斤。還突出表現在大辦地方工業和大煉鋼鐵上,據歷史資料記載,**年,全縣共建廠礦1340個,經整頓保留的1283個,共投入勞力4751人(大部分是農民),其中:職工人數2148人,是**年的21.5倍,工業總產值比**年同期增長兩倍多。在高指標、硬任務的前提下,大煉鋼鐵是全縣各項任務的首位,為了積極響應中共中央政治局號召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噸鋼而奮斗的決議及貫徹執行張掖地委的指示,**縣于**年8月中旬也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全黨全民大煉鋼鐵運動,各行各業都為“鋼鐵元帥升帳”搞后勤服務,全縣人民經過3個月艱苦努力的奮斗,于12月份完成生鐵1200噸(燒結鐵)、鋼206噸的戰果告捷,最終是得不償失、撈命傷財。**年由于大辦地方工業和大煉鋼鐵,過多地從農村抽調了勞動力,嚴重地影響了農業生產,使工業、農業比例關系失調,各項經濟計劃不能按預計落實。
**年,黨中央發現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及時糾正錯誤,在制定**年生產計劃時,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了調整。但**年廬山會議上的反右傾斗爭打斷了糾“左”的積極進程,使許多在和運動已被指出、有待糾正的錯誤重新發展起來,在黨中央“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方針指導下,全國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的局面繼續加劇,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的破壞。和全國各地一樣,**縣也面臨如此現狀,并且,由于連年虛報浮夸、高征購、嚴重浪費糧食及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年下半年,人民群眾生活發生嚴重困難,出現了人員浮腫、干瘦等疾病和非正常死亡現象及人口外流等問題,至**年,**縣國民經濟已陷入極度困難的境地。60年農業總產值只完成413.11萬元,比57年減少13.5%;糧食總產量1092.43萬公斤,又倒退到解放初的水平,因為糧食供應短缺,由饑餓引起的浮腫病等疾病發病率愈來愈高,人口死亡、外流現象日趨嚴重,僅60年有各種病人達4000多人,死亡人口達4449人,農村勞動力也比57年下降了35.5%。由此,從**年起發動的三年運動,違背了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客觀規律,結果事與愿違,農作物產量、各行各業的經濟指標不但沒翻上去,反而使社會生產力遇到很大破壞,造成工農業生產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大滑坡,群眾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對國民經濟的大力調整已勢在必行。
**年1月16——22日**縣召開第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農村當前政策的緊急指示信》(簡稱《十二條》)、《關于糾正“五風”問題的指示》和西北局蘭州會議精神及省委常委會議精神,全面揭露和批評了**縣三年“”中所犯的“左”傾錯誤,并且,以貫徹黨中央《十二條》為綱,一手抓,徹底檢查糾正“五風”;一手抓搶救人命,安排好群眾生活。經過全縣人民全力以赴的努力,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年3月,**縣委、縣政府在全縣干部、職工中傳達學習貫徹中共八屆九中全會和省委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貫徹黨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貫徹執行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及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指示精神,并確定了今后兩年的生產方針,壓縮了國民經濟各項計劃指標。**縣在貫徹執行“八字方針”過程中采取了以下果斷措施,使全縣國民經濟的調整、恢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精兵簡政、減少城鎮人口、大力支援農業生產。兩年來,共壓縮城鎮人口4089人,精簡職工1279人,減少了城鎮糧食消量,減輕了農民負擔,支援了農業生產建設。二是壓縮了基本建設規模,縮短了工業戰線。全縣基建投資額由60年的586.37萬元減少到61年的47.06萬元、62年的9.26萬元,施工項目大大減少。全縣企業總數62年也比58年減少80%,并且,對工業企業實行了關、停、并、轉等措施,加強改善了經營管理,職工們的責任心大大增強了,物資管理混亂、積壓、糟蹋、損壞的現象也大為好轉,工業總產值62年也比60年減少了86.8%。三是文教衛生、商業、財政、金融、郵電等各項行業的調整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推動了全縣國民經濟的逐步好轉。如:衛生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治療”的方針,為適應“從生產出發、配合生產、為生產服務”的要求,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農村的四大疾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增強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大力支援了農業生產。商業工作,繼續貫徹執行“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方針,通過國營商業、供銷合作社和商貿市場三條渠道,擴大了物資交流和農副產品的收購,市場供應情況有所好轉。財政、金融方面,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了中央提出的“當年平衡、略有回籠”的方針,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光榮傳統,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和貨幣投放,壓縮社會集團購買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四是進一步從人力、物力、才力等個方面加強和支援了農業戰線,使農業生產迅速得以恢復。兩年來,國家撥給**用于發展農業的資金共計80.42萬元,并發放貸款74.09萬元、救濟款3.89萬元、救濟棉布3.4萬市尺、棉花1000斤、其他衣物1.01萬件等,縣上各行各業也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大力支援了農業生產建設,幫助全縣人民共渡難關,極大地鼓舞了全縣人民投入生產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兩年來,中共**縣委、縣政府由于認真貫徹實施了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及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了全縣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至**年,全縣國民經濟比例基本趨于平衡,工農業生產形勢也逐漸好轉,農業生產形勢開始回升,財政收支基本達到平衡,市場商品供應有所緩和,城鄉人民群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雖然,全縣的國民經濟調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全縣生產力水平仍很低,人民生活仍很困難,所以,仍需要繼續貫徹執行黨中央關于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積極努力調整全縣的國民經濟,是全縣的國民經濟形勢邁上一個新的水平。
從**縣“二五”計劃的制定與執行結果看,未達到預期目的,但歷史的教訓警示人們:“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不能急于求成”。我們不能因為、化運動的錯誤而全盤否定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在此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成績。運動掀起了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大辦地方工業和大煉鋼鐵的高潮,為農業基礎條件的改善和地方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點是應當充分肯定的。前三年雖有失誤,造成全縣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但是,經過后兩年全縣人民艱苦努力的國民經濟調整工作,全縣國民經濟形勢逐步趨于好轉。從整個發展形勢上看,由于人民群眾發揚了艱苦奮斗、忘我貢獻的精神,始終堅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大力發展生產力,并通過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二五”時期仍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雖然有些經濟指標低于**年水平,但在兩年時間內能使**經濟迅速恢復,并比調整前有所增長也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我們應該客觀、公正地看待這一時期。至**年底,全縣工農業總產值完成356.85萬元(按**年不變價),比**年減少33.31%,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89.31萬元,比**年增長59.20%;農業總產值完成276.54萬元,比**年減少42.26%;糧食總產量達到969.18萬公斤,比**年減少41.8%;棉花總產量下降到到1.96萬公斤,比**年減少86.5%;油料總產量下降到7.14萬公斤,比**年減少80.7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376.61萬元,比**年減少16.7%;財政收入78萬元,占預算收入的88.34%,比**年增長29.35%。
- 上一篇:全體會議結束時講話
- 下一篇:電纜線路外力故障調研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