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方案
時間:2022-03-01 04:13:00
導語: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和省勞動保障廳《關于印發*省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勞社函〔*〕1163號)文件精神,有序推進全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結合本市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目標進度安排
㈠總體目標任務。力爭到2012年,組織技能等級培訓6.5萬人,年均培訓1.3萬人,并獲取《*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證書》;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不低于80%,就業率不低于85%,穩定就業一年以上的比例達到80%以上;新增轉移本省、本市農村勞動力(含新成長勞動力)12.5萬人,全社會非農就業比重達到90%。
㈡每年目標任務。按省下達的任務分解到各鎮區,*年組織技能等級培訓1.3萬人,其中本市0.8萬人,東西兩翼與粵北山區0.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安置3萬人,其中本市1萬人,接收東西兩翼與粵北山區2萬人。
㈢每年任務下達。每年2月底前,各鎮區將當年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任務計劃報送到市推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專責小組(設在市勞動保障局);3月底前,市勞動保障局會同市教育局、市財政局綜合平衡后,將當年培訓轉移任務分解下達到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高級技工學校、省屬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有關培訓機構;4月底前,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將目標任務分解到社區(村)和有關部門。
二、工作進度安排
按照“每年有進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大見成效”的總體要求,明確每年工作重點,分步實施,逐步深化,確保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㈠*年主要工作任務
1、抓好八件事。一是部署全面啟動工作。10月份,以市政府名義舉行全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全面啟動儀式,部署全面推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二是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進入省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管理。9月中旬前我市統一使用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管理信息系統軟件。三是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普查。按照省制訂的調查方案、培訓調查員,實施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匯總建庫工作。四是組織開發一批中山產業特色教材,*年底前完成教材制訂工作并報省審批。五是開發考核鑒定標準。9月底前,按省要求開發一批職業標準和考核標準。六是宣傳發動。9月底前,發出《致*省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同時在各新聞媒體作系列宣傳報道,動員農村勞動力積極參加轉移培訓。七是表彰樹立優秀農民工典型。按省部署推薦優秀農民工集體和個人,開展農民工文藝匯演,舉辦農民工技能競賽等系列活動。八是組織預考核。12月5日根據省“雙轉移”目標責任制考核暫行辦法,在部分鎮區進行預考核,為2009年開展考核做好準備。各鎮區要按照市的部署要求,認真組織,切實貫徹落實好各項活動,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全面啟動夯實基礎。同時,各鎮區要結合當地實際,多形式地開展各項工作,為全市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創造好的經驗。
2、制訂完善配套的工作制度和規范。一是在9月中旬前,制訂出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培訓證書發放管理辦法、工作情況報送和通報制度、技能培訓實施辦法、教學管理辦法、鑒定考務管理工作流程、崗位信息收集和管理暫行辦法、遠程培訓管理暫行辦法、職業介紹工作實施辦法等12項配套制度規范。各鎮區要在10月15日前出臺相關的工作細則。二是根據省級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重點培訓項目、優秀農民工入戶城鎮辦理辦法等3個制度規范文件精神,在9月中旬前出臺相應的工作實施辦法,*年度培訓項目按要求報省廳。
3、開展年度考核。2009年2月1日前各鎮區完成自評工作,并將自評結果報市勞動保障局;3月15日前市勞動保障局完成自評工作,并將自評結果報省勞動保障廳。
㈡2009年主要工作任務
1、在重點對象的培訓上取得突破。以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和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產漁民、大齡勞動力等困難群體為突破對象,在全面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普查基礎上,詳細掌握重點對象資料,通過開展組織發動、培訓鑒定、推薦就業和跟蹤服務的“一條龍”服務,確保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重點突破對象基本參加技能培訓,對崗位不挑不揀的,確保1個月內推薦其就業。
2、在培育優秀培訓品牌上取得突破。著力扶持與產業升級緊密結合的培訓項目,扶持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培訓項目,選擇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培訓質量高、就業率高、技能人才成才率高、經濟效益高的優勢培訓項目,并借此開發一批優秀技能培訓教材,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技能培訓教學模式。
3、在培育就業安置基地上取得突破。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對技能人才需求量大,符合產業升級方向的企業建立農村勞動力就業安置基地,探索建立“培訓、就業、企業發展”互促共進的“雙轉移”結合發展模式。
㈢2010年主要工作任務
評估前兩年工作情況,針對存在問題開展深入研究,著力完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各項制度、培訓轉移模式和操作辦法,著力推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進入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的新階段。
㈣2011年主要工作任務
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創新活動,以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專業化運作為導向,以提高培訓轉移質量和效率為重點,推動各鎮區在各方面大膽探索、大膽創新,實現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質量大提升、效率大提高。
㈤2012年主要工作任務
努力實現五年大見成效的目標,以確保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在二、三產業和城鎮穩定就業為重點,完善戶籍、公共服務、平等就業、土地流轉、社會保障等制度,完善已轉移農民工落戶城鎮的政策,大規模促進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定居落戶,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上大見成效。以發揮勞動力技能效益,打造人力資源強市為重點,提高培訓層次,大規模培養高技能人才,形成產業發展充分依靠技能型產業工人隊伍的新格局,大力提高社會生產率,在促進現代化進程上大見成效。
三、保障措施
㈠健全組織領導機構。
在市促進就業工作指導小組領導下,設立市推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專責小組,抽調專人開展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推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專責小組由市勞動保障局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辦公室、培訓就業科、財務與保險基金監督科、勞動就業管理中心、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勞動保障信息中心、市高級技工學校(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等科室、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各鎮區要建立相應機構。
㈡明確工作職責。
局辦公室負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工作綜合協調和組織宣傳。
局培訓就業科負責制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宏觀政策、實施方案、工作流程、編制下達年度任務計劃、組織綜合考評,審批培訓補貼。
局財務與保險基金監督科負責擬訂補助資金分配方案和日常監督劃撥、資金審核和監督管理。
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負責技能鑒定和新職業工種標準的開發,組織編寫特色工種培訓教材和教學大綱,指導督促檢查培訓機構工作。
市勞動就業管理中心負責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農村勞動力資源普查建庫、宣傳組織發動、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就業崗位信息收集、就業跟蹤服務,就業補助資金申請審批。
市勞動保障信息中心負責信息系統建設、維護、管理。
市高級技工學校(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負責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負責利用遠程職業培訓系統開展遠程職業技能培訓。
㈢實行分片包干制度。
建立科室、單位負責人掛鉤聯系分片包干制度,由辦公室、財務與保險基金監督科、培訓就業科、就業中心、信息中心、鑒定中心等6個科室、單位負責人分別掛鉤聯系全市24個鎮區。具體安排如下:
科*
㈣實行通報督導制度。
建立月度情況報告和重點工作督導督辦制度,同時建立工作簡報報送制度;各鎮區也要建立相應制度。每月25日前,各勞動保障分局以書面形式向局專責小組匯報當月工作開展情況,專責小組每月30日前向市政府、省勞動保障廳報告并全市通報,重點工作要根據進展情況不定期進行報告。建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年度考核制度,每年根據工作重點內容制訂考核標準、細化考核要求,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 上一篇:市推進勞動力轉移工作意見
- 下一篇:市社區就業服務基地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