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食用菌等產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09-07 08:55:00
導語:獨家原創:食用菌等產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全國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浙江省食用菌農產品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圍繞食用菌菌種及產品生產、加工、流通諸環節,強化執法監管,堅持標本兼治,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基層食用菌綜合執法,逐步完善食用香菇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全面提升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日常監督和重點整頓,使全縣香菇菌種生產經營者守法自覺性得到明顯提高,香菇菌種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食用香菇菌產業用種安全得到保證,提高香菇菌類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經過一年整治,確保食用香菇菌菌種及產品監測合格率在98%以上,食用香菇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三、整治任務
(一)食用菌菌種整治
1.具體目標。規范食用菌菌種生產,確保食用香菇菌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持證率在95%以上,規范食用菌一、二、三級菌種容器包裝規格,制止食用菌三級種擴繁現象,確保菌種監測合格率在98%以上。
2.主要任務。一是大力整頓食用菌各級菌種場,加大食用菌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查處力度。二是加快食用香菇菌菌種標準的宣傳普及,加強生產指導。三是嚴格各級菌種包裝規范。四是加大對各級較大型菌種場的菌種監測力度。五是加強食用菌菌種生產基地監督管理。
3.整治重點。重點產品:香菇菌種場無證生產經營、各級菌種容器包裝規格和食用菌三級種擴繁。重點單位:一、二、三級菌種場,菌種經銷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區域:食用菌生產主產縣。
(二)食用菌產品整治
1.具體目標:杜絕食用菌生產中違規使用甲胺磷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食用菌產品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2.主要任務。一是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使用禁限用農藥行為。二是加快高毒農藥替代產品及其配套技術的宣傳、示范和推廣,加強非禁限用農藥的使用指導。三是加大對食用菌生產基地和企業農藥殘留、重金屬和違禁添加劑的監測力度。四是鼓勵指導大型基地申請“三品”認證。
3.整治重點。重點產品:各類食用菌鮮品、干品及加工品。重點單位:食用菌生產基地、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區域:食用菌生產主產鄉鎮。
四、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責任
縣農業局成立食用菌菌種及產品專項整治行動工作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技站,負責統籌協調全縣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統一部署有關重大行動。
各鎮(區、街道)農業分管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抽調得力骨干組建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切實落實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將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落到實處。
(二)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工作進展
各鎮(區、街道)農業分管部門要制定詳細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和要求,明確工作進度和時間安排,做到有階段安排、有重點活動、有檢查指導、有責任追究、有總結提高,確保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三)加強協調配合,暢通信息渠道
各鎮(區、街道)農業分管部門要加強系統內配合,強化與外部門的協調,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加強溝通交流,及時報送信息。重大案件及突發事件,應立即報告。各單位要密切聯系,暢通信息渠道,及時反饋情況。
(四)強化技術服務,營造社會氛圍
加強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工作,指導食用菌菌種及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科學用藥、規范生產。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依法經營意識。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專項整治內容和農產品安全消費等相關知識,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強大宣傳聲勢,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五)堅持標本兼治,健全長效機制
各鎮(區、街道)農業分管部門在集中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也要著眼今后的日常監管工作,要通過專項整治,達到標本兼治。要健全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強化執法,逐步完善服務、管理、監督、處罰、應急五位一體的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五、總體安排
(一)部署自查階段(6月份)
1.調查摸底。各鎮(區、街道)農業分管部門要組織專門力量,于6月31日前完成對轄區內食用菌菌種生產和食用菌產品生產、加工情況的摸底調查,弄清產地、規模、主體、組織現狀、生產現狀、產品品種、產品質量及加工流通等情況,并進行登記造冊。
2.自查問題。按照縣里的統一部署,重點自查菌種生產經營者證照、生產經營條件、菌種質量、檔案建立、菌種的種子標簽和標簽標注、食用菌原輔材料質量等項目;自查食用菌菌種及產品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自查產前及產后加工過程中投入品使用情況,重點檢查有無使用和添加有毒禁用化學物質的違法行為,并形成自查報告。
(二)集中整治階段(7月-11月)
1.開展檢查監測。各鎮(區、街道)農業分管部門聯合有關部門加大對食用菌生產中禁限用使用工業石蠟作為花菇保水劑及添加劑違規使用的檢查。全面加大監測力度,擴大監測品種,增加監測頻次,重點開展對主要菌種及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的監測和監督抽查。7-9月份,開展對全縣食用菌菌種的集中專項監測。10—11月份,開展對全縣食用菌產品的集中專項監測。
2.加強指導培訓。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禁限用農藥知識,加大培訓力度,根據食用菌生產的季節特點、產業特點、地域特點,指導生產者科學、合理使用投入品。
3.推進食用菌執法。加強食用菌執法,重點推進縣級執法,強化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水平。8月份,組織開展食用菌生產經營許可證集中執法活動,對全市食用菌菌種生產場進行排查,打擊無證生產經營單位或個人。
4.及時查處曝光。針對執法檢查和監督抽查中發現的問題,依法進行嚴厲查處。嚴厲打擊非法使用和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集中曝光一批違法違規企業。
5.強化督導整改。強化對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督導檢查,對于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督促相關單位或個人及時進行整改,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6.完善制度建設。指導食用菌菌種場、菌種及產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加工企業,完善生產檔案、投入品使用記錄等各種追溯制度;推進食用菌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規范“三品”認證行為及生產管理制度。
(三)考核總結階段(12月份)
縣里組織對各鎮(區、街道)食用菌專項整治情況進行考核,確定考核等次;各鎮(區、街道)農業分管部門對食用菌菌種及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進行總結,提報總結報告;建立完善食用菌監管長效機制。
- 上一篇:新農村社會主義建設論文
- 下一篇:農村范式依賴及范式轉換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