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范式依賴及范式轉換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7 08:56:00

導語:農村范式依賴及范式轉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范式依賴及范式轉換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根據庫恩范式概念的內涵,分析了當前三農研究范式危機的原因和類型、進行范式依賴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范式轉換的重要意義。關鍵詞:三農研究;范式危機;范式依賴;范式轉換三農問題指涉的事實在不斷變化之中,而不同研究者研究的事實之為事實又并非那么類同而簡單的事情,加之三農研究涉及的是一個多維復雜多變的系統,在當前三農研究成為所謂的顯學狀態下,研究者都有各自研究和表達的權利,如何把握三農之真實的互動確實涉及到了三農研究的范式問題,本文將從范式的方法論上提供一些思考。一、三農研究的范式危機范式是托馬斯.庫恩科學哲學的重要概念,與范式密切相關的科學共同體和不可通約性也是庫恩理解科學本質和科學進步的重要命題。庫恩將凡是具備兩個特征的成就稱之為“范式”:它們的研究空前地吸引一批堅定的擁護者,使他們脫離科學活動的其他競爭模式;同時,這些成就又足以無限制地為重新組成的一批實踐者留下有待解決的種種問題。[1]庫恩的范式源自對自然科學史的研究,但是這一概念同樣適用于社會科學,而且庫恩在解釋解讀科學文本的不可通約性時也認為,作為人類實踐活動的科學活動是“一種人文事業”,它本身就是不斷生成和變化的理解文本。狄爾泰認為社會科學指涉的人類生活具有一種時間的結構,韋伯在《社會科學認識和社會政策認識中的“客觀性”》一文中指出:社會科學的對象是文化事件,文化事件的規定包含價值和意義兩種基本要素。[2]庫恩范式基本上是反對本質主義的,它既指科學共同體的共有信念,同時它也是富含實踐智慧的去形而上又去純粹經驗的一種方法論,它將范式置于優先地位,它符合西方哲學從對實在的關懷到對實在知識的關懷,再從對知識的關懷到對尋求實在知識的正確方法關懷的轉向,它將科學研究截持在本體與主體間性關系既非深層又非淺表的時空上,所以,無論從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共性,還從社會科學區別于自然科學的特點看,庫恩范式更符合社會科學研究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還界定了范式的一般含義,與此相對應,三農研究作為社會科學的一個部分,其應有的研究范式即是三農研究人員對三農研究所共同接受的信念、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技術方法的一種互動體系。庫恩范式對三農研究仍具體理論和實踐意義,但按照庫恩范式的標準來衡量,當前中國三農研究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范式危機的。三農問題難以解說的現狀是三農研究范式危機的總體表現,面對問題的競爭性意見,人們甚至開始反思,三農研究的某種方式是否是科學的,或者說三農研究的科學意義是什么?這些問題似乎超過了三農研究的范圍,在庫恩范式的范疇下分析,三農研究的范式危機具體表現在多方面和多重意義上。學科的范式危機。三農研究不象一個完整的學科,是一個多科學,甚至是一個邊緣的研究,三農研究的對象和領域幾乎隨處可得,三農研究也只是因為當前三農問題的升溫而熱了起來,三農研究本身缺乏一個完整的學理規范,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等等都可以問事于三農。對三農中某一具體的現象研究時,也沒有單一的范式。有時甚至出現眾說紛紜的亂象。方法的范式危機。實證的方法、規范的方法、各種經驗技術性方法都可用在三農研究上,面對活躍變化的三農,在一個寬泛的時間段內反觀,諸多方法都有令人質疑的地方。有些所謂計量或調查的方法應用于三農研究,還很難說是方法論的創新,只能說是一種新式工具的應用。對這些具體方法掌握不透時,會出現明顯虛假的實證,還很難從范式的視角上去把握三農實證研究的真諦。理解的范式危機。這是三農范式危機的主要方面,以上兩個方面都是三農范式危機的表面形式,理解的范式危機更符合庫恩范式的概念。三農研究只是緣引多學科范式成就進行的,對同一問題和現象的解說存在不同的范式競爭,甚至出現各說各話的現象,使得經驗資料獨立于研究者而存在似乎成為一個永恒的問題,這也是范式自身悖論的一種表現。三農研究的范式危機還表現在,三農研究不像自然科學,也不像其他的一些社會學科那樣具有自明的實在性,即便形成了某種共同體,這種學術共同體的研究擴展到真實世界中去也存在問題,而難以做到理論范式與事實范式的融合,比如當我們研究三農問題時,我們自以為如此,但我們所研究的三農對象的行為果真如此嗎?而且,三農研究還沒有象自然科學范式的有效解釋和應用那樣,讓世界在范式下動起來,范式理論的反映與真實世界范式還難以一致激活。三農研究還未能達至自己的研究成果。三農研究沒有一個較有影響的共同體,即便有一些共同體,這些共同體的規模也不是很大,很難形成廣泛成就性影響。存在三農研究范式危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三農研究屬于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的特點和范式的內涵決定了三農研究不成熟階段的范式危機。其次,三農研究的涉及面太廣,面對寬泛的對象研究,一時間要想有一個統一的范式顯然不可能。研究人員會從農民、農業和農村的不同維度來看待三農問題,有人會從農民收入問題進行分析,有人會把三農看著是農民權益問題;有人會從演進的方式分析三農問題,有人則會從建構的角度進行分析;有人從國家視角解讀三農問題,有人則從公民社會的發育不足來進行詮釋;即便從國家視角進行分析,有人會特別強調國家功能,有人則注重國家型態的變化和結構的合理轉換。第三,現實社會的快速變化,急切地催逼對舊范式拒斥和新范式的出現,而新范式又遲遲不來,這是由社會事件類比和重復性問題引起的困境。第四,還有意識形態的干擾,即是一些規則超越范式形成的干擾,三農研究多是前置性問題遮蔽型研究,在范式本身匱乏的情況下,潛意識規則就會大肆侵入。比如農村治理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話題,但一些研究者徹頭徹尾地用政府計劃管制的思維來研究;又如關于農民組織的問題,一些學者只從所謂仁慈的角度去思考弱勢的農民需要組織,甚至會出現“組織農民農民怕,農民組織政府怕”的境況。等等問題不一而足。第五,盡管一些三農研究是以某種范式作支撐的,但是這種研究范式并不那么明顯。當前三農研究并非是完全處于前范式階段,而是同時具有前范式和需要范式革命某些特征。三農范式危機的狀況總的來說,有利也有弊。范式危機可以說是一個非壟斷性學術氛圍的結果,有利于學術觀點的競爭,但是如果所指同一問題的競爭觀點久久不能歸一,那么每一個競爭性的東西都難以說是成熟的科學,培根也說過,真理從錯誤中比從混亂中更容易獲得。另外三農研究的范式危機也多少是在中國社會具備一定程度的后現代性的情況下發生的,這與不存在單一范式的社會分化發展相吻合,但是在多元和多樣性的情況下,尋求挑戰性的新范式的沖動仍然很強烈,追求三農共識性研究仍然讓人激動不已。二、三農研究的范式依賴科學研究需要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即范式理念上進行,同時也使研究囿于共同體內,有利于解謎活動的進一步完備。無論研究是處于常規科學階段還是需要進行科學革命,都是在依托一定的范式下進行的。研究者常常是在強把大自然塞進由專業教育所提供的概念箱子里方式下訓練而成的。庫恩認為科學家不能拒斥范式而仍然是科學家,他們可以拒斥舊范式,但又必須同時接受一個新的范式,因此對于科學家和一般的研究人員來說,依賴范式是必須的。從廣義來講,尋找一種觀念依托即是范式依賴,這種觀念依賴已經內化為人類基因的本能之中。其實如果沒有范式的指引,我們根本不會把一些事實當作問題,另外我們能夠發現事實和問題,也是因為有范式的潛在影響的。當前三農研究并非是完全處于前范式階段,而是同時具有前范式和范式革命某些特征,這主要是因為三農研究仍然是依賴了某種小范圍的范式。三農研究范式依賴的意義:使三農研究成為一個富有成就的常規科學,在范式的指引下解釋問題,并應用于三農研究的社會活動之中。并以此為基礎通過范式轉換的科學革命來實現三農研究向另一階段常規科學的過渡。盡管作為專門的三農研究人員來說,不必過多地思考方法論上的問題,向其追問三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也似乎超出了其研究范圍,但是不管怎樣,任何研究人員要想進入三農研究方面,就得進入某種范式狀況,要想進行范式革命也得以此為基礎。具體研究三農問題時的范式依賴形式有:一、單一范式的借用。盡管三農研究還存在某種程度的范式危機,但是我們還是有可供選擇的社會科學的研究單一范式的。這是一種對既存范式的類比依賴,或者說是范式在三農研究中的解謎應用,而這種解謎應用是不知足的。二、對不同范式的比較依賴。因為三農研究并非處于完全的前范式狀況,它有一些成形的范式可以應用,不同的成形范式可以指向三農研究,而這種不同范式的共同指向又具有顯明的前范式特點,必須進行比較應用。三、不同范式的組合依賴。范式的組合依賴適合三農問題多樣化分析,這種依賴有利于既關注個體又關注整體的研究。范式依賴對三農研究也存在一個悖論性影響。一方面因為范式是一種前理解,范式依賴使得事件有意義,它對研究有一種指引的作用,而前理解范式的形成也是因本體詮釋時的原初事件的顯明而來的,范式的作用表現為事件突現----形成思維系統(前理解)----多事實映證(常規科學)----反常事實的激發的循環過程之中。另一方面范式依賴也會讓人有戴著一副有色眼睛的感覺,防礙人們獲得較為中性的觀察,使得搜索事實的“無污染知覺”不大可能,事實上任何的觀察都不可能是在一張白紙上去畫畫,如果真是一張白紙,可能就等同于白癡,他會對一切事實無知。這樣就要學會韋伯所說的價值無涉,同時在范式的依賴下,給自己的思想留下一片自由的空間也是很重要的,當然仍然要讓范式優先,這樣才具有科學性,這也是范式依賴時應當注意處理的關系。總之,我們在依賴范式進行三農研究時,一定要面向對象,面向真實的場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經驗并不等于范式,范式也不應干擾經驗的再生。特別是在快速變化的社會,我們對所依賴的歷史范式應該持過多的懷疑。比如我們在對三農問題進行個案研究或區域比較時,我們就應該得出三農問題的異質性與同質性,而不應該迂腐地將三農研究局限在自認為的范式上。三、三農研究的范式轉換范式危機、范式依賴和范式轉換是從范式作用的不同階段分析范式形態的特征,三者之間其實是相互聯系和互為因果的,范式依賴是范式轉換的前提,如果不先存一種范式,何以進行科學革命的范式轉換,有范式依賴的基礎,也容易實現范式的團體性轉換。依賴范式是為了更好地研究,范式指引下會使研究更加精致,但是從認識的發展來看,任何一種范式都會淪為被拋棄的地步。范式轉換因人因事因時而變,在需要轉換時而不知轉換,就會要么不知著落,要么陷入讀書陷阱和知識的負擔之中不能自拔。庫恩范式不僅強調不可通約性的范式,而且庫恩后期還強調語言的不可通約性。庫恩的范式并非完全是唯心的相對主義觀,庫恩范式的格式塔式的轉換是人與物互通的結果。因為三農研究存在明顯的范式危機,又因為三農研究范式依賴的非常規科學的特征,所以范式的轉換和新范式的確立是三農研究應當突出關注的問題。當今三農研究存在前范式類的紛爭,我們所說的需要三農研究范式的轉換并非指既存范式的整合,整合難以解釋范式的不可通約性,更難以體現科學革命的徹底性,即便與老范式存在概念語言等形式上的類同,新的范式在觀念視角方面則發生了不可通約性的變化,這是范式轉換的本質特點。競爭性范式的消解,也即是事實與理論的深入同化,范式轉換是不拘泥于否定的拋置性否定,范式的包容性體現在轉換之中,而決不是新范式對舊范式有任何包容的意圖。庫恩范式革命的意義在于鼓勵超越范式本身,但它最終將范式超越的無限層次包裹在一起,實現范式思維下的超越超越再超越。由于處處都有反常,因此存在三農研究的范式危機,所以需要范式轉換而在某些方面達致統一,即便三農研究處于成熟的常規科學階段,也會有反常的出現,而需要實現從舊范式向新范式的轉換。范式既是一種共有信念,也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因此,范式的轉換既是觀念的轉換,同時也是方法的轉換。三農研究范式的轉換也是指兩者合二為一的同步轉換。方法是依賴于范式中的元理解而設計的,通過方法獲取觀察事實是一個事情顯現的閉合過程,在此過程中,反常會觸發新的元理解和對應的新方法,使得范式進入另一有效的輪回之中。本文并不指定三農研究范式轉換的具體方向,因為一旦這種方向已經明了,何來范式危機的持存和始終保持危機意識的覺醒呢?本文只是特別提示三農研究需要新范式的出現,需要特別的個人在非連續非累積的情況下“悟出”一個新的系統來,并且需要符合理論與事實的一般范式的映照規律,形成能夠解說和應用的三農研究范式,并將此范式與共同體一起做大做強。參考文獻:[1](美)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2](德)馬克斯.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