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促進五類重點群體就業的工作方案
時間:2022-12-22 11:42:00
導語:市促進五類重點群體就業的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落實全省就業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幫助災區群眾實現就業和穩定就業,促進災區社會穩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委“兩個強力推進”的戰略部署,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抓住擴大內需和災后恢復重建的機遇,以落實災區就業援助政策為著力點,通過公益性崗位、勞務輸出、以工代賑、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吸納就業,強化公共就業服務等措施,幫助更多的災區群眾實現就業和穩定就業。
二、工作目標
幫助災區群眾,特別是低收入家庭、零就業家庭、因災傷殘學生家長、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得到及時有效的就業援助,各項就業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全年幫助1000人實現異地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
三、工作措施
(一)繼續創造公益性崗位。各級政府將公益性崗位作為安置災區就業困難群眾的重要途徑。結合災后重建的實際,圍繞基層面向群眾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產服務、生活服務、救助服務等領域,創造公益性崗位,用于安置低收入家庭、零就業家庭、因災傷殘學生家長、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勞動保障、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公益性崗位的管理,并落實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扶持政策。(責任單位:縣(區)政府,勞動保障、財政等部門)
(二)推動實施以工代賑方式。根據災后重建的需求,在組織實施災區土地整理、恢復農業基礎設施、修復鄉村道路、修復農林水利設施、治理地質災害等項目中,通過以工代賑方式,把災區群眾組織起來就業。(責任單位:縣(區)政府,發展改革、交通、規劃和建設、農業等部門)
(三)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進一步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緩繳社會保險費、擴大失業保險基金使用范圍、組織企業職工培訓等政策,穩定就業崗位。勞動保障、財政、國資、經委等部門要做好困難企業的認定工作,鼓勵企業吸納災區群眾就業。勞動保障、財政、稅務部門對符合條件的,認真落實稅費減免、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扶持政策。(責任單位:勞動保障、財政、經委、國資、稅務等部門)
(四)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改善創業環境,放寬準入條件、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貸款門檻、健全服務組織、完善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建立小額貸款擔?;穑e極籌措貼息資金,擴大貸款規模;財政部門要落實貼息政策措施;工商、稅務部門要落實稅費減免扶持政策;勞動保障部門要提供項目開發、開業指導、創業培訓、政策咨詢等服務。(責任單位:縣(區)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工商、稅務、人行、勞動保障等部門)
(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圍繞災后重建項目和勞務輸出的用工需求,以縣(區)為單位統籌各類培訓資金,實施項目管理,重點對已有就業去向的災區群眾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加強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用性,提高就業成功率。(責任單位:縣(區)政府,勞動保障、教育、農業、扶貧等部門)
(六)強化公共就業服務。組織實施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及相關設施建設;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落實街道(鄉鎮)、社區基層工作人員、工作經費、工作場所。實行就業實名制、失業登記制、用工備案制。開展以“助你就業,共創美好新生活”為主題的地震災區“手牽手就業援助行動”,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不斷提高就業服務水平和效率。(責任單位:縣(區)政府,勞動保障、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災后重建的重要工作來抓,縣(區)政府是責任主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各地要制定解決災區群眾就業問題的具體方案,做到目標、責任、措施、人員、經費五到位,推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落實工作責任。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勞動保障部門發揮牽頭作用,負責災區就業援助的組織協調,財政、國土、規劃和建設、農業、交通等部門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災區就業工作。
(三)加強督查督辦。各地要加強對災區就業工作進展情況的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實施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準確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市上將組織專項督查,并通報工作進展情況。
(四)加強宣傳報道。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介,積極宣傳促進災區群眾就業的各項政策;宣傳開展就業服務的典型做法;宣傳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吸納災區群眾就業的先進典型;宣傳受災群眾自強自立,不等不靠,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成功事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上一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意見
- 下一篇:城鎮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就業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