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時間:2022-12-29 11:11:00

導語:國土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土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主要地質災害點的分布及其威脅對象、范圍

*縣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分布于我縣的東部。

1、桃溪鄉橫江村桂川泥石流隱患點。該點地處丘陵,丘頂標高334至413米,相對高差100至200米,地形坡度25至35°,局部較陡。下伏基巖為花崗巖,上部風化極為強烈。溝谷沿線多小規模滑坡,沿線松散堆積物多,溝谷陡峻屬泥石流低易發點,直接威脅山下渠口4戶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2、桃溪嶺背陂頭滑坡隱患點。變質細砂巖,風化強烈,裂隙發育,后緣有不連續拉張裂縫,坡上樹木歪斜、潛在穩定性差,威脅前緣房屋居民生命安全。

3、七琴燥石村滑坡隱患點。坡高且陡,下部變質巖風化強烈,巖石破碎,靠山切坡建房,切坡較陡,坡體穩定性較差,威脅坡前居民、學生生命安全。

4、潭丘大塘滑坡隱患點。粉砂巖,風化強烈、坡面陡峭、土體松散,后緣裂隙發育。村民取土切坡,坡體穩定性差,威脅坡上移動信號塔和路邊過往行人,車輛及村民房屋的安全。

5、新七公路神政橋林站滑坡點。變質細砂巖,局部較陡,后緣有不連續拉張裂縫坡體上樹木歪斜,潛在穩定性差,威脅過往車輛和行人。

6、潭丘至樂安公路斜坡崩塌隱患點。板巖夾千枚巖,風化強烈,坡高且陡,局部變質巖,巖石破碎,坡體穩定性較差,威脅公路及過往行人車輛安全。

7、麥斜陽團切坡建房崩塌隱患點。變質砂巖,建房切坡,坡上土磚牛棚臨空,磚墻開裂,坡體穩定性差,威脅坡前和坡上房屋及居民安全。

8、金川寶塔山斜坡滑坡隱患點。紅層礫巖砂礫巖,坡高且陡,局部土層較厚且松散,坡體穩定性較差,局部已發生小規模崩塌,靠山切坡建房,威脅坡前居民安全。

9、*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斜坡崩塌隱患點。紅層礫巖砂礫巖,土層較厚且松散,坡體穩定性較差。靠山切坡建房,局部已發生小規模崩塌,威脅房屋和人員生命安全。

10、界埠長排河岸崩岸隱患。贛江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平坦,上覆沖積層粘土,砂卵石,厚度10至15米,沿堤岸常有采砂現象,岸堤維護狀況較差。堤外局部有泡泉現象。整體穩定性較差。威脅堤岸和堤內農田的安全。

11、金川廟前舟上采石場采礦區崩塌隱患點,變質細砂巖夾片巖,兩組裂隙發育,開采面極陡,多處碎塊石崩落,多處塊石臨空,穩定性差,威脅采石工人、開采機械和運輸車輛。

三、重點防范期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2009年汛期(4~6月)全縣平均雨量略多,為720~780mm,(多年均值為748.5mm)有可能出現降水相對集中期,可能出現洪澇和內澇。汛期結束期我縣略偏早,大約在7月上旬初。而且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并考慮臺風影響,所以我縣地質災害防治重點防范期在4~9月份。

四、主要措施

1、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各鄉鎮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采取防災救災措施和開展地質災害宣傳教育,搞好“4.22”世界地球日和“5.12”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活動,增強公眾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提高公眾的自救、互救能力,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

2、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迅速組織人員對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重點隱患地區進行全面排查。并根據排查的情況和上級防治方案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本轄區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轉實施。

3、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險情巡查。縣國土資源、建設、水利、交通、公路、安監、旅游等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工作,要求在汛期前及汛期中加強對各責任區內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工作。巡查各主要災害點是否進行了監測,是否登記、建卡,是否明確了監測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是否制定了預測預報方式和防災避災措施,群測群防網絡是否健全等。巡查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并將巡查情況及時匯總報上級主管部門,同時抄報縣國土資源局。

4、落實地質災害監測任務。對排查和巡查發現的災害危險點要登記,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議,建立防災明白卡,并及時將防災明白卡發放到受威脅的單位和人員手中,切實將災害監測任務落實到鄉鎮、村和單位,同時明確具體責任人,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建立定期監測記錄臺帳,建立值班制度和聯絡方式,認真做好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工作。

5、強化地質災害各項制度。要認真落實汛期值班制度和地質災害速報制度,速報內容和時間要求按有關規定執行。在汛期,各單位要有專門人員日夜值班,責任到人,值班到位,值班電話于汛期前報有關主管部門。如果突發地質災害,必須按規定上報,并報請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及單位進行應急處理。

6、搞好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小型的由縣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及單位進行;中型的由市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及單位進行;大型或特大型的由省級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及單位進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應急調查,危及100人以下的由縣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及單位進行;危及100人以上的由市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及單位進行。

7、建立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機制。縣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要加強聯系和協作,共同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建立氣象短信預報預警網,還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電話、傳真等方式快速傳遞氣象災害信息,以提前做好防災的各項準備工作。

8、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準備。一旦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按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立即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干部群眾進行自救互救,安置和疏散災民,維護社會安定。力爭將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縣國土資源局要迅速了解災情,開展應急調查,提出防治措施。

9、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對可能導致重大地質災害的違規工程或人為活動,要堅決制止糾正,并監督責任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地質災害發生,對已經造成危害的,要督促責任單位負責治理。

10、保證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列入財政支出預算,確保汛期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報、搶險救災所必需的經費,以確保地質災害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五、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地質災害防治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原則。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人員采取措施,加強地質災害監測,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全縣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危險點,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建立健全縣、鄉(鎮)、村三級監測網絡,并明確具體監測責任人;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危險點,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

政府各有關部門應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公路沿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交通、公路管理部門負責進行調查,并做好預警、監測、警示和防范工作;鐵路沿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鐵路主管部門進行排查,并做好監測工作;各旅游區(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旅游主管部門負責進行排查,并做好監測和防范工作;水利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水庫、河流及重要水利設施的監測防范工作;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市政公用設施和重要建筑物的監測防范工作;教育部門要加強學校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防范工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礦山尾砂庫(壩)監測防范工作,嚴格要求礦山企業按照安全設計和安全規程進行生產,避免引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其它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其管轄范圍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監測和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