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25 11:12:00
導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次規劃修編以《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認真貫徹中央、省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以及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相關文件的精神,以“節約和集約用地、嚴格保護耕地”為根本指導方針,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提高土地資源對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本次規劃要充分與上一輪規劃相銜接,繼承和發揚在規劃編制、實施中的經驗。同時要做到六個“轉變”,即規劃定位向區域規劃轉變,工作任務向資源保護和集約利用并重轉變,規劃方法由指標控制型向空間控制型轉變,規劃內容由耕地保護研究向綜合研究轉變,決策方法逐步由由領導決策向民主決策轉變,規劃實施由目標導向型過程導向型轉變。努力使修編后的規劃更具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服務于全*市社會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原則
要堅持“保護、保障、挖潛和集約利用”的原則。依法保護耕地、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千方百計保障*市經濟社會發展對建設用地的合理需求;清理消化閑置土地和盤活存量土地;努力提高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平。
1、科學合理、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實事求是、科學地測算耕地保有量,確?;巨r田保護面積,重點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環保、文化教育等基礎設施和重點建設項目用地。
2、用途管制原則。要統籌合理安排各行業用地,明確各土地利用區塊的用途,嚴禁隨意改變土地用途。用途管制的重點是耕地保護,特別是加強基本農田和標準農田的保護,要立足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努力推進耕地保護向數量、質量和生態上并重轉變。
3、占補平衡原則。合理編制《*市土地開發整理規劃》,進一步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力度,適度開發宜耕的后備土地資源,大力推進農村居民點的撤并和退耕,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確保實現全市耕地占補平衡。
4、集約用地、環境優先的原則。大力推進農村居住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實現*市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建設用地指標的合理分配和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
5、規劃銜接的原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全市各行各業的用地,特別要注意與規劃的有機配合、協調統一,如*市城市城鄉建設規劃、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交通規劃、水利規劃、生態規劃等。
6、公眾參與原則。規劃編制要充分依靠科研單位、專業技術單位和大專院校的技術力量,提高規劃編制的客觀性、科學性和技術性。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要廣泛征求公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對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專項內容(如基本農田調整與布局等),以及建設項目空間布局、生態保護區規劃等進行公示,增強規劃修編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實行規劃聽證制度,充分聽取公眾意見。
7、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土地宏觀調控和用途管理,使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得到合理調整、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取得明顯進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規劃目標
本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以2005年為規劃基期年,以2010為近期規劃年,以2020年為規劃目標年。
規劃目標;加強土地宏觀調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合理調整并不斷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土地利用效益顯著提高,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土地保障;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合理調整農用地結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保障重點建設項目以及其它必要的建設用地,防火浪費土地;開展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加強土地整理復墾,土地退化趨勢得到遏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四、*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工作內容
嚴格按照國辦發[2005]32號文件的要求,通過準確分析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內容,以嚴格保護耕地為前提,以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為重點,集約節約用地為核心,扎實做好規劃實施評價、基礎調查、資料搜集、專題研究以及土地利用重大問題和政策建議我論證等前期工作,尤其是要深入開展土地利用重大問題的研究。通過專題研究客觀預測人口發展與土地供需,協調各業用地關系,綜合確定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處理好經濟發展與土地保護的關系,確保規劃的剛性和彈性并重,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保證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提出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現狀數據確認
本輪規劃修編的基礎數據和圖件采用200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做到圖、數、實地三者一致,并依據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準確可靠。
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資料收集調查與分析整理
以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成果為基礎,全面進行自然、經濟、社會、環境等基礎資料調查,收集相關法律、政策法規和規劃資料,為規劃修編提供全面、準確的基礎資料。
3、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研究
通過分析上輪規劃編制概況,編制背景、編制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對上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為本輪規劃編制和實施提供戰略思路和保障,深入分析社會經濟發展的用地需要和土地供給能力,合理確定土地利用戰略、完善規劃指標控制、分區用途管制和實施政策機制等提出意見與對策。
4、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重大問題研究
針對規劃修編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按照國家、省和營口市下發的文件要求,結合*市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國民經濟“十一五”規劃的研究成果,重點開展以下重大問題研究:
①*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報告
分析*市上輪規劃編制概況、編制背景、編制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從上輪規劃主要控制指標、規劃實施效果、規劃的合理性和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幾個方面對上一輪規劃進行評價,總結規劃實施的成效和不足,結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分析規劃修編的必要性,提出新一輪規劃修編與實施管理的建議。
②*市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專題研究報告
通過對*市耕地現狀、耕地增減動態變化情況和耕地后備資源進行分析研究,預測規劃期內耕地需求和耕地增減趨勢,揭示*市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進而提出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分解及布局調整建議,加強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對策,確保*市耕地動態耕地平衡。
③*市節約與集約土地利用專題研究報告
闡述節約和集約用地的背景、內涵、必要性及原則,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及特點,進行建設用地時空演變分析。構建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分別進行城鎮用地潛力預測(包括閑置土地潛力、空閑土地潛力、低效使用土地潛力等),農村居民點用地潛力預測、工礦用地潛力預測、土地集約利用潛力預測(包括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工礦用地等),確定基于節約集約方案下的用地規模,提出*市節約集約用地方案,進行新增建設用地統籌安排。并從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經濟杠桿、工程技術等方面提出土地節約集約用地的措施。
④*市土地利用生態建設專題研究報告
本專題從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目前現狀出發,根據*市生態環境建設目標與土地利用協調發展的要求,詳細分析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同時,采用聚類法和圖形疊置法等方法對土地生態功能分區,并確定環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和布局,提出生態改善目標及生態建設用地安排建議,探討可持續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對策和空間管制措施。
⑤*市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專題研究報告
本專題從分析社會經濟發展概況及態勢入手,研究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以及區域經濟增長的優勢和劣勢條件,從而確定社會發展戰略定位。通過分析城鄉建設用地時空演變規律,預測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明確不同性質城鄉建設用地布局模式選擇,進行*市城鎮體系布局研究。并提出促進城鄉用地節約與集約利用土地的對策建議、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的對策等。
⑥*市城鄉統籌區域與土地利用研究報告
本專題按照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的原則,圍繞促進區域合理分工協作和協調發展的目標,與區域經濟、產業和人口發展戰略相適應,研究提出分類指導的規劃調控指標、目標及政策建議。主要是提出落實國家重大的區域發展戰略的土地利用調控指標和措施;分析行政區域內不同區域的現有開發密度、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提出區域內的土地利用規模、布局和用地規模,提出防止重復建設的規劃調控目標和措施等。
⑦*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與保障機制研究報告
本專題按照加強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研究土地利用規劃、計劃在用地規劃、結構、布局和時序上進一步發揮調控和引導作用的保障機制和辦法。重點研究提出促進規劃法律法規配套銜接的建議,建立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和考核體系;研究完善研規劃可制度和規劃實施激勵機制,提出促進規劃目標落實的法律、經濟、行政等綜合措施;結合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實現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價和管理的保障體系。
⑧鎂礦資源開發與有色金屬工業園區建設土地利用研究
礦產和土地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這兩種資源的合理利用,關系到一個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因此成為市政府重點扶持和保護的對象。本專題研究以統籌*市鎂礦資源開發、有色金屬工業園區與土地利用為出發點,圍繞正確處理好土地利用、礦產資源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為目標,通過專題的研究和規劃的實施,切實提高鎂礦資源和利用國外進口有色金屬原料這兩種資源對*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既為全市的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必需的資源保障,又加強對當地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對異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
5、編制規劃大綱
根據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成果以及各專題研究成果,匯總國民經濟各部門初步的規劃目標,采用科學的方法預測規劃期內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城鄉建設用地控制規模、土地開發整理規模等規劃控制數據,并解決土地利用過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問題、土地用途管制以及耕地占補平衡等重大問題,提出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劃分土地利用分區,制定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6、規劃論證和審批
在規劃的編制期間,組織專家咨詢小組進行技術指導和全面論證;并廣泛征求各部門和人民群眾意見,不斷完善規劃方案,經專家評審和領導決策后,上報審批。
7、規劃管理數據庫建設與調試
在已建成土地利用現狀基礎庫的基礎上,將本次規劃修編的成果錄入數據庫,并根據土地利用規劃動態管理的要求,利用MAPGIS軟件,建設規劃管理數據庫,經調試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8、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
鄉鎮規劃是根據*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下簡稱“上級規劃”)的要求和本鄉(鎮)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綜合研究和確定土地利用的目標、發展方向,按照各鎮、區發展的不同特點,以鎮為單位,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協調各業用地矛盾,確定各類用地規模,劃定土地用途區,重點安排好耕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及其他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用地,確定村鎮建設用地和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的規模和范圍,以控制和引導城鄉土地利用。
五、*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工作步驟和時間安排
(一)前期準備階段(2007年10月前)
組織成立規劃修編領導小組和工作部門,確定規劃修編隊伍,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報省國土資源廳規劃修編辦公室審定。落實工作經費和工作地點,召開動員會。
(二)調查、清查階段(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開展自然、經濟、社會等狀況基礎資料調查,收集相關規劃資料。對現行規劃實施中的各類用地情況,全面摸清本區域土地利用現狀的數量、質量、結構、分布及其演變趨勢,各行業、各類用地需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其原因。依照法定程序嚴格核定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的各項基礎數據,為規劃修編提供基礎依據。
(三)實施評價階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對上輪規劃的實施進展、實話效果和社會影響進行全面、系統、客觀的評價和檢查,為規劃修編提供依據。
(四)、專題研究階段(2007年12月——2008年3月)
根據調查和清查階段的具體資料,深入開展土地利用重大問題的專題研究,完成專題研究的初稿及相關專題圖件的編制工作。
(五)專題研究報告審查與修改階段(2008年1月——2008年4月)
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專題天空初稿進行審查,提出研究報告的的修改建議和意見,修編承擔單位在聽取建議、意見的基礎上完成報告的修改工作。
(六)規劃大綱編制階段(2008年4月——2008年5月)
根據社會各部門的用地需求,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專題研究成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
(七)論證與完善(2008年6月——2008年11月)
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和社會各界對規劃的意見,組織論證和協調;綜合各方面的意見,修改、完善,形成規劃送審稿。
(八)上報審批及公布實施階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規劃送審稿批準后,按照有關要求整理規劃成果,并組織規劃成果的公布和實施。
(九)鄉鎮規劃階段(2008年3月——2009年6月)
在形成規劃大綱的過程中,同步進行鄉鎮用地需求與供給調查,將調查成果補充到專題研究成果中,在*市級規劃形成的同時,鄉鎮規劃方案已確定,并按照規程編制各鄉鎮規劃。送審稿批準后,按照有關要求整理規劃成果,并組織公布和實施。
(十)規劃管理信息數據庫建設階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將所有新一輪的規劃數據利用軟件進行管理,并交與國土資源管理人員使用。
六、*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組織分工
為了加強對規劃修編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建議成立統一的規劃修編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規劃修編的領導工作、對規劃修編過程上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
- 上一篇:農民工工作制度實施意見
- 下一篇: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土地利用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