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良種補貼安排建議
時間:2022-06-13 09:38:00
導語:農作物良種補貼安排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2011〕24號)精神,為實施好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依照省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水利廳、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關于印發〈省涉農補貼資金省級發放管理暫行方法〉通知》黔農發〔2010〕38號)有關規定,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運用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手段,通過對農民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進行良種補貼。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引導農民擴大種植面積,鼓勵農民使用優良品種,加快優質良種推廣步伐,提高良種和先進栽培技術的推廣覆蓋率,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實現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繼續增收。
二、主要目標
力爭今年全縣糧食面積穩定在45萬畝左右,通過實施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總產堅持在16.9萬噸以上,促進糧食作物單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品質進一步改善。
三、基本原則
(一)整體推進。對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
(二)品種擇優。省農業委員會確定江優9527Q優6號、奇優809江兩優3號、黔優568中優169中優T16香早優2017等水稻品種;貴單8號、遵玉9興、黃單999畢單15號、西山99黔單16正紅311中單808奧玉3302順單6號等玉米品種;貴農19號、安麥6號、豐優8號等小麥品種;油研10號、貴雜5號、黔育22號、金農油菜1號、黔黃油菜21黔育28號、油研50號等油菜品種為我省良種補貼主導品種。
(三)公開推介。依照省農業委員會確定的主導補貼品種通過各種渠道公開向社會。
(四)農民自愿。各鄉(鎮)人民政府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尊重農民意愿。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的品種,不得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
四、補貼范圍、對象、規范和方式
(一)補貼范圍。全縣種植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的鄉(鎮)及縣直國有農場均列入補貼范圍。
(二)補貼對象。補貼對象為全縣各鄉(鎮)及國有農場在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生產中使用農作物良種的農民和農工。
(三)補貼規范。執行2011年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規范。
(四)兌補方式。能實行涉農補貼“一折通”兌付的統一委托金融機構通過“一折通”到戶。未實行“一折通”國有農場由鄉(鎮)財政所和農業部門組織兌付到農場職工。
五、補貼組織、順序和時限
(一)補貼組織。良種補貼項目主要由鄉(鎮)人民政府、農業、財政等有關部門共同承當。主要職責為制訂本縣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開展對基層技術人員和重點示范戶的培訓;將上級預分配的補貼指標逐一分配到鄉(鎮)由鄉(鎮)按補貼品種測算到戶,然后將鄉(鎮)測算到戶的相關資料匯總上報州農業、財政等部門;建立分鄉到村的良種補貼信息管理檔案,內容包括種植面積、補貼規范、補貼資金、主要品種、栽培技術等;及時做好工作總結,按要求上報有關資料等。鄉(鎮)主要職責為依照上級補貼方案要求,廣泛宣傳補貼政策,開展對示范農戶的技術培訓;組織面積核查、確認和補貼資金兌付;建立分村到戶的良種補貼信息管理檔案,內容包括補貼面積,補貼規范,補貼資金、補貼品種,栽培枝術等;及時做好工作總結,按要求上報有關資料;鄉(鎮)財政所對省財政廳下發的補貼資金到戶清冊打印、核實(內容包括姓名、家庭人口、補貼項目、補貼數量、補貼規范、補貼金額等)并在村民組進行張榜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7天。
縣級財政應根據良種補貼工作的需要,根據今年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多、時間緊的工作實際。適當安排工作經費,用于政策宣傳、工作培訓、面積核查、登記造冊等項目管理支出。
(二)補貼順序和時限。補貼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
申請農作物良種補貼預撥資金,第一階段:補貼準備階段。制定實施方案報州農業、財政備案。財政預撥農作物補貼資金后,縣財政、農業將預撥資金指標預分配到各鄉(鎮)各鄉(鎮)廣泛開展補貼工作培訓和政策宣傳,印制有關表格等。此階段工作在2011年5月10日前完成。
村民小組匯總后送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對面積核實后張榜到村民小組公示(不少于7天)公示內容主要包括農戶良種補貼面積、補貼品種、補貼規范、補貼金額等;公示期間,要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接受群眾的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公示結束無異議后,由村委會分戶造冊報鄉政府,由鄉(鎮)政府組織鄉村干部、農技人員進行面積抽查、復核;由鄉(鎮)分村造冊送縣農業局,縣農業局匯總后報縣政府核定;鄉級面積落實表一式兩份,分別由鄉(鎮)農技站和縣農業局保管。面積核定后,由縣農業、財政部門上報州農業、財政部門核定,后匯總報省農業、財政部門備案。縣屬農場符合補貼要求的直接向縣農業部門申報補貼,列入在所在縣的補貼范圍。水稻、玉米此階段工作在2011年5月底前完成;小麥、油菜此階段工作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第二階段:面積申報核查階段。由鄉(鎮)政府發出公示,通知農戶在規定時間內(不少于7天)村民小組登記品種、面積、栽培方式。
并提供經核準的分村分戶補貼清冊給補貼兌付機構,第三階段:補貼兌付階段。縣財政部門將補貼資金隨核準面積下達鄉(鎮)將資金撥款給信用社;鄉(鎮)政府公告到每個村民組。兌付機構按補貼清冊通過涉農補貼“一折通”向農戶發放(上折)農場的良種補貼資金直接劃撥到農場,農場直接發放到戶。水稻、玉米此項工作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小麥、油菜此項工作在2011年12月底前完成。
兌付機關應出具有關佐證資料給鄉(鎮)政府和縣財政部門,第四階段:總結結算階段。補貼兌付(上折)結束后。由鄉(鎮)政府組織對補貼工作進行總結上報,申請結算;縣級與鄉(鎮)結算后,總結報州農業、財政部門申請結算。
六、補貼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搞好宣傳發動和工作培訓。補貼范圍內鄉(鎮)政府與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公告、宣傳欄等形式宣傳到戶,做到家喻戶曉,提高農民群眾對農作物良種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發展糧油棉的生產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抓好補貼實施工作人員培訓,統一政策尺度,規范操作順序,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強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各鄉(鎮)農業部門要抓住國家扶持發展糧棉生產的機遇。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增產、節本、增效關鍵技術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主產區,興辦有較大規模、較高規范化水平的示范區,集中展示各種優良品種,綜合集成各項幼稚技術(如我縣漣江大壩應大力推廣機插秧技術)輻射帶動生產水平和效益的不時提高。
(三)嚴格工作制度和補貼紀律。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讓群眾滿意。一公開”即補貼工作公開進行,面積申報核查結果張榜公布;三到戶”即政策宣傳到戶、面積申報到戶、資金兌付到戶;五不準”即不準調整補貼規范,不準截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不準用補貼資金抵扣各種稅費、貸款、欠款,不準無故拖延補貼發放時間,不準在補貼工作中向農民收取任何費用。
(四)抓好補貼建檔和跟蹤調研。各鄉(鎮)人民政府及縣農業、財政要做好補貼工作資料收集、整理。保管有關原始依據、表冊、憑證,實現部門有區域圖、鄉級有落實表,村級有到戶清冊,認真保管,以備核查。縣農業部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農戶進行定點跟蹤調查,掌握補貼前后農戶種植意向變化、良種供需情況、技術推廣應用、相關產業發展和種植效益變化等情況,分析原因,預測趨勢,及時向上級反映。
(五)強化協調配合。各鄉(鎮)人民政府及縣農業、財政等部門要高度重視良種補貼項目。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補貼資金預算、撥付工作;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制定方案、依照省農業廳確定的主要補貼進行良種推介、技術服務等工作。其他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為良種補貼項目搞好服務。
(六)加強監督管理。縣農業和財政部門要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認真了解項目區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補貼資金發放等有關情況,及時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良種補貼政策不走樣,農民實惠不減少。對在補貼工作中違反規定暗箱操作、弄虛作假、虛報冒領的一經查實,要嚴肅處理。同時,接受有關職能部門的監督、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
- 上一篇:建立科技信箱方案通告
- 下一篇:林業局上半年加強現代規劃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