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校園素質教育工作方案
時間:2022-01-31 04:01:00
導語:人文校園素質教育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建設“五個校園”的意見》和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關于印發市人文校園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渝教宣〔〕21號)的有關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以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養,建設高格調、高水平、高質量校園文化為目標,積極創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特色化、和諧化、多樣化的精神家園、學習樂園、生活公園。
二、建設目標
到2012年,全區80%以上的各級各類學校要達標建設成為人文校園;到2015年,全區各級各類學校達標建設成為人文校園,師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校園人文教育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師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著力建設充滿人文氣息的“人文課堂”,寓人文教育于學科教學中。開設系列人文選修課,拓展人文教育領域,實現其健康的意志品格塑造、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把加強學科教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人文教育作為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科研和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加大素質教育推進力度,促進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結合傳統節日、重大事件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專題教育活動,將人文教育滲透、融合于典禮文化的養成教育中。
(二)加強以“唱讀講傳”四位一體活動為主要載體的校園文化建設
著眼于建設高品味、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深入推進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各級各類學校要將“唱、讀、講、傳”融入課堂教學并作為藝術節、傳統節日和紀念日活動、班團隊主題活動、社區實踐活動和家校活動的重要內容;組建師生紅歌合唱團,每月堅持開展活動;積極為師生訂閱《讀點經典》,把《格言碑》等本地經典納入地方教材,建立創建市、區經典誦讀實驗、示范學校制度和特色文化學校創建制度,開展特色文化學校和經典誦讀課題研究,探索經典育人有效模式;繼續深化“傳箴言”活動,認真開展優秀箴言創作傳播活動,推動校園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實現“唱讀講傳”活動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精品化,使之成為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的有效載體,成為學校塑魂工程和素質教育創新工程。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內容,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提升活動的號召力、感染力、影響力。以“走近大師,感受經典,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為主題,堅持和不斷完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以開展各種文化藝術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充分發揮學校文化藝術的資源與人才優勢,開展文藝創作,培育文學精品和文藝品牌。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建設豐富、健康、干凈的校園網絡文化。
(三)加強藝術、體育教育
開齊、開足學校藝術教育課程、課時。從年春季學期起,在中小學適當增加音樂、美術(書法藝術)課時;年始,在師范學校開設公共藝術課,逐步在其他中職學校開設公共藝術選修課。深入實施中小學體育、藝術和科技創新“2+2”項目計劃,讓每個中小學生具備一項藝術愛好特長。切實加強師資配備和培養工作。根據中小學、中職學校藝術教育課時增加的實際,逐年適當增加學校專兼職藝術教師。到2012年全區學校藝術教師配備率達到75%以上。加大藝術學科骨干教師市區級培訓力度。培訓和培養區、校級藝術骨干教師隊伍100名,進一步發揮藝術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四)以文明學校和文明單位創建為抓手,鞏固和提高文明學校創建水平
從年開始,實現全區教育系統文明單位評選活動全覆蓋,通過抓細胞建設、檔案建設、基本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校園文明程度。到2012年,全區100%建成區級以上文明學校。結合師生學習、工作、生活實際,實施校園文明風尚引導工程,以“八榮八恥”為標尺培養師生道德風尚,引導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遵紀守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心和家庭責任感。著力推進“百萬學生文明行動”。要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以“講禮儀、講衛生、講秩序、講誠信、講愛心”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學習禮儀知識,爭做文明公民”、“人人是形象,師生做表率;文明促發展,基礎是教育”、“人人是形象,文明禮儀伴我成長”、“小手牽大手,共做文明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家長文明互促”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文明素質。
四、創建規劃
采用邊建設邊評估、以評估促建設的辦法,從到2012年,分四個階段推進:
(一)規劃設計階段(年1月——年3月)
區教委、各級各類學校分別開展研究和規劃設計。
(二)試點示范階段(年4月——年12月)
區教委選擇2所幼兒園、5所普通高中、2所中職學校、8所初級中學及九年一貫制學校、13所小學先行一步,開展試點示范工作。標識文化環境建設實施30所學校。
(三)全面推廣階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建設人文校園。對各級各類學校創建工作進行過程督導。52所學校實施標識文化環境建設。
(四)驗收評估階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50所學校實施標識文化環境建設。按照“考核指標體系”(詳見附件),對申報評估的各級各類學校進行達標綜合評估,即進行達標水平評估和特色評估。力爭80%的學校通過評估驗收。
五、考評驗收
考評驗收由一、二級指標、測評標準和測評方式所構成,考評內容包括組織領導、條件保障、人文教育、校園文化建設、音樂體育藝術教育、文明單位創建、管理創新與人文關懷、人文校園標識環境建設、特色項目、總體效果十個方面,總分值為100分,考評采取打分制,學校得分在70分以上為合格,80分以上為良好,90分以上為優秀。對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和幼兒園進行分類指導,各有側重。
六、工作保障
(一)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人文校園建設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學校人人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總牽頭,區文廣新局、區委外宣辦、都市報、區廣播電視臺、區科委、團區委、區文聯全面配合。下設區人文校園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訂實施方案和建設標準,開展檢查指導、考核評價等具體工作。全區各級各類學校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扎實推進。
(二)落實投入保障
建立以區財政投入為主、學校自籌為輔的人文校園建設經費保障機制。設立人文校園建設專項資金,并逐年提高。全區各級各類學校要將人文校園建設工作經費納入學校公用經費統籌安排,確保專款專用。
(三)加強督導與評價考核
建立人文校園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制度。從年起,將人文校園建設納入對全區各級各類學校績效考核和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內容。加強對人文校園建設各項工作的監督、檢查,區教委要定期和隨機對人文校園建設進行過程性督導、階段性評估和終結性驗收。對特色突出、成效顯著的學校,以及有突出貢獻的個人給予表彰。
(四)建立責任追究機制
對沒有按照規定啟動人文校園建設和敷衍應付的學校,要追究其領導和管理者的行政責任,同時取消學校的年度創優評先資格。
- 上一篇:綠色校園創建完善工作措施
- 下一篇:全縣反腐敗工作大會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