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方案

時間:2022-02-16 11:55:00

導語: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方案

為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辦明電〔〕號)精神,自即日起至年底,在全范圍內開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現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實施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監管,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明確落實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監管職責,建立健全全程監管和執法聯動的長效機制,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進一步規范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和使用,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三、工作任務

(一)開展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專項檢查行動

各縣(區)、沿海經濟區、口生態經濟區、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組織各相關部門在加強日常監管基礎上,依法依職對各自監管領域內食品企業開展一次食品中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的專項檢查行動,依法依規對相關責任單位和個人進行從嚴懲處。

1.檢查對象

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食品生產單位、食品經營單位和餐飲服務單位;重點檢查區域包括農村、城鄉結合部、縣域結合部等;重點檢查部位包括企業外租的廠房、車間、倉庫以及城鎮臨時建筑、出租民房等。同時,要特別針對藥品生產企業、普通化工企業、獸藥生產企業加強監督檢查。

2.檢查內容

(1)監督檢查對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食品生產經營和餐飲服務單位各項質量安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主要包括進貨查驗、記錄、購銷臺賬、產品召回等制度。

(2)監督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檢驗制度執行情況,檢查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出廠檢驗記錄的真實性。

(3)監督檢查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許可制度落實情況,以及未經許可擅自生產經營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和提供餐飲服務的行為。

(4)清除違法制造、存儲非法添加物的“黑窩點”,搗毀非法添加物的地下銷售渠道,切斷地下銷售鏈條。

(5)對食品生產經營和餐飲服務單位制售、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標簽標識規范性進行監督檢查,包括將食品添加劑標簽標識檢查作為出廠和進貨查驗環節一項內容。

(6)嚴查國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以及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使用的物質,生產企業必須在產品標簽上加印“嚴禁用于食品和飼料加工”等警示標識,并建立銷售臺賬,實行實名購銷制度,嚴禁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銷售。

(7)重點對提供火鍋、自制飲料、自制調味料等服務的餐飲服務單位使用食品添加劑情況進行檢查,對自制火鍋底料、自制飲料、自制調味料的餐飲服務單位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實施備案管理。

(8)監督檢查企業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及生產加工過程中超范圍、超限量等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

(二)開展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抽檢和監測預警

1.要強化不定期抽檢和隨機性抽檢,特別要針對生鮮乳收購、活畜販運、屠宰等重點環節和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等薄弱部位,加大巡查和抽檢力度,提高抽檢頻次,擴大抽檢范圍。

2.要加強食品污染物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建設,按照《年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強化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監測。

3.各有關部門在監管中發現新的可疑非法添加物或易濫用的添加劑,要立即通報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由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三)開展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活動

1.強化誠信自律。經濟信息化、服務業等部門要加強食品生產經營行業管理,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在食品行業開展“講誠信、保質量、樹新風”活動,引導企業樹立安全發展、誠信經營的理念。結合“信用”工作的開展,在全逐步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2.年年底前,各監管部門按系統對所有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各縣(區)、各有關監管部門要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為防止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原材料采購和生產配料的人員為直接責任人,并分別簽訂責任書。

(四)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教活動

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省政府嚴厲打擊食品中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宣傳工作的總體部署要求,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活動,將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知識、各類違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及其危害以及嚴厲懲處的措施,向廣大農戶、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經營單位和餐飲服務單位以及從業人員宣傳普及。各地要特別針對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進行集中宣教培訓,開展案例警示教育,使其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自覺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四、進度安排

(一)部署階段(6月30日前)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具體實施方案,召開會議動員部署,廣泛宣傳,并于6月30日前將實施方案函報(含電子版)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二)實施階段(7月1日—11月30日)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全面實施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開展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專項檢查行動,加強監督抽檢和監測預警工作,逐步推進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廣泛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教活動,依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

(三)總結階段(月1日—10日)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對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并于月日前將總結報告函報(含電子版)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級政府要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切實加大人力、物力和經費投入,保障工作有序有效、有力開展。要按計劃、分階段對下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開展整治工作的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定期開展評估考核活動。

(二)明確監管職責。各地要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監管責任機制;切實加強監督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實施崗位責任制,細化、明確各級各類監管崗位的監管職責,并抄送同級監察機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密切協調配合,強化執法聯動,加大對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和食品添加劑監管工作的支持力度,組織有關方面加強科技攻關,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失職、瀆職行為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三)加大懲處力度。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始終保持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依法依規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懲處,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相關監管部門發現非法添加線索要立即向公安等部門通報,嚴禁以罰代刑、有案不移。

(四)強化社會監督。各縣(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完善工作機制,指定專門部門負責,切實落實對舉報人的獎勵,鼓勵生產經營單位內部人員據實舉報。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食品安全工作檢查員、食品安全工作助理檢查員管理辦法,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檢查員、食品安全工作助理檢查員隊伍建設。積極支持新聞媒體輿論監督,認真追查媒體披露的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公開查處食品安全案件。同時,要打擊虛假新聞,對造成社會恐慌的假新聞制造者,有關管理部門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