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評價實施辦法
時間:2022-04-05 09:25:00
導語:耕地地力評價實施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耕地地力評價是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驗收的重要內容。根據農業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全縣要在2012年8月底前完成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并通過省級驗收和農業部抽驗。為進一步做好耕地地力評價工作,進一步明確耕地地力評價工作的內容和成果要求,有計劃、分步驟、高標準完成耕地地力評價工作,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在對有關圖件和屬性數據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和縣域耕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對耕地地力進行評價,摸清耕地地力狀況,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質量動態監測與預警體系,為科學施肥、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質量提供服務。
主要任務:建立縣級耕地資源數據庫和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完成耕地地力評價和各種專題評價;編繪耕地地力等級圖、土壤養分圖等數字化圖件;編寫耕地地力評價技術報告、工作報告和專題報告,編輯出版《縣級耕地地力評價》書籍,形成公共基礎資源,為廣大農民群眾和相關單位提供查閱服務。
二、重點工作
1、收集相關資料。主要包括圖件資料、屬性數據資料和其他資料。圖件資料包括:地形圖、行政區劃土、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圖、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圖件、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區定界圖等相關圖件。屬性數據資料包括:第二次土壤普查基礎資料、土地詳查資料、近三年農業生產統計年報,土壤監測、田間試驗、各鄉鎮歷年化肥、農藥、除草劑等農用化學品銷售投入情況,主要污染源調查資料(地點、污染類型、方式、排污量等),農作物(含菜田)布局等。其他資料包括:土壤改良、生態建設、土壤典型剖面照片、當地典型景觀照片、特色農產品介紹(文字、圖片)、地方介紹資料(圖片、錄像、文字、錄音)等。
2、建立耕地資源基礎數據庫。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所取得的調查、測試、試驗數據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數據,建立規范的縣域耕地資源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
3、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利用農業部統一提供的系統平臺軟件,與先期建成的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建立連接,建立本縣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地管理、分析、利用包括測土配方施肥在內的數據資料,并為耕地地力評價提供數據來源。
4、確定耕地地力評價指標體系。根據重要性、易獲取性、差異性、穩定性、評價范圍等原則,確定我縣以下評價指標:質地、PH值、有機質、有效磷、有效鉀、有效鋅、有效硫、有效鐵、有效錳、水溶態硼、排澇模數、灌溉模數等12個評價指標。
5、確定評價單元并賦值。耕地評價單元是具有專門特征的耕地單元,在評價系統中是用于制圖的區域,在生產上用于實際的農事管理,是耕地地力評價的基礎。利用數字化的標準的縣級土壤圖和土地利用現狀圖疊加產生的圖斑,作為評價單元,評價單元不宜過細過多,要進行綜合取舍和其他技術處理。一般一個土壤類型有1500個左右評價單元。
根據各評價指標的空間分布圖和屬性數據庫,將各評價指標數據賦值給評價單元,每個評價單元都必須有參與評價指標的屬性數據。對點位分布圖,采用插值的方法將其轉換為柵格圖,再與評價單元圖疊加,通過加權統計給評價單元賦值;對失量分布圖,將其直接與評價單元圖疊加,通過加權統計、屬性提取,給評價單元賦值;對線性圖,使用數字高程模型,形成坡度圖、坡向圖等,再與評價單元圖疊加,通過加權統計給評價單元賦值。
6、建立評價模型。主要包括4項關鍵技術:一是確定各評價指標的隸屬度。對定性數據采用特爾斐法直接給出相應的隸屬度;對定量數據采用特爾斐法與隸屬函數法結合的方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隸屬函數,將各評價指標的值代入隸屬函數,計算相應的隸屬度。二是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采用特爾斐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三是計算耕地地力綜合指數(IFI)。采用累加法計算每個評價單元的耕地地力綜合指數。四是劃分耕地地力等級。根據耕地地力綜合指數分布,采用等距法或累計頻率曲線法確定地力等級分級方案,劃分耕地地力等級。
7、評價結果歸入全省耕地地力等級體系。依據《全省耕地類型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歸納整理各級耕地地力要素主要指標,形成與糧食生產能力相對應的地力等級,并將各等級耕地歸入全省耕地地力等級體系。
8、評價結果的匯總。包括編繪規范的耕地地力等級圖、土壤適宜性評價圖、各種土壤養分圖等數字化圖件;編寫耕地地力評價技術報告、工作報告與耕地質量評價與改良利用、糧食生產能力與糧食安全、耕地質量評價與平衡施肥、耕地質量評價與種植業布局等專題報告,編輯出版《縣級耕地地力評價》等。
三、時間安排
1、培訓準備階段(2012年4-6月)。抽調技術人員,并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編制工作方案,確定評價指標,開展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完成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資料的收集工作,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
2、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階段(2012年6-7月)。完成空間數據、屬性數據及多媒體數據的錄入,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3、評價效果階段(2012年7-8月)。進行專題制圖、空間分析、耕地地力評價、耕地適宜性評價、土壤養分豐缺評價、測土配方施肥實施效果評價。
4、總結驗收階段(2012年9月)。對耕地地力評價結果以及全年項目實施工作進行總結,迎接省級驗收。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機構。耕地地力評價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量大,各鄉鎮及縣直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人員、設備、經費,確保按時完成任務。為加強對耕地地力評價工作的領導和技術指導,在宕昌縣測土配方施肥領導小組和技術專家組指導下,成立宕昌縣耕地地力評價技術專家組,組長:成員:。技術專家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研討技術問題、解決技術難題。
2、明確任務,分工協作。縣耕地地力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整理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有關資料,建立統一規范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積極開展野外補充調查、撰寫耕地地力評價報告、組織成果應用、匯總整理資料等;農業、水務、國土、民政、統計、氣象等有關部門負責提供有關圖表、數據等;技術依托單位負責指標體系、隸屬函數、土壤分類系統整理、圖件數字化、空間數據庫的建立和成果編寫等工作。
3、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各項目鄉鎮要在項目實施的同時,采用多種形式,向領導、向農民、向社會各界宣傳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作用、效果和利用該系統開展耕地地力及各種專題評價的結果,強化成果應用,為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服務。
4、強化責任,嚴格管理。一是與技術依托單位簽定協作合同,根據合同規定的工作內容和確定的目標任務,各負其責。二是制訂切實可行的時間進度表,實行進度管理,嚴格按照耕地地力評價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狠抓落實。三是加強資金管理,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人管理,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
- 上一篇:農民建房監督工作通知
- 下一篇:民兵預備役工作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