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規合一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08-08 02:56:47

導語:多規合一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規合一工作實施方案

一、工作的緊迫性

1.“新常態”倒逼城鎮發展方式轉變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來諸多城市問題,如:建設用地使用的粗放低效、城市“攤大餅”式的擴張、生態環境的惡化、社會矛盾增多、地方政府性債務加大引發金融風險加劇等等。目前,的城鎮化率已達到65.1%,同時,的建設用地面積達到384平方公里,土地開發強度已近30%,鄰近土地開發臨界值。土地、環境資源瓶頸,已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制約。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城市發展必須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轉型發展新階段。空間資源的使用和管理將從傳統的拓展增量,向充分整合資源、有效盤活存量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必須盡快開展“多規合一”,實現資源的梳理盤活、科學統籌、集約利用。

2.規劃空間沖突嚴重,項目落地難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于編制審批部門、技術標準和規劃期限的差異,存在很多矛盾。體現在:一方面,城市總體規劃劃定的城鎮增長邊界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建設用地邊界存在很多差異;另一方面,考慮到基本農田保護的要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部分區域建設用地邊界相對分散,建設用地的集聚集約效應得不到充分發揮。如文化片區、南部新城等,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明確的是城鎮建設用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有不少圖斑是耕地。迫切需要通過“多規合一”,優化耕地和建設用地布局。

3.主城區管理主體多元,規劃統籌協調難

我市主城區的建成區面積達到97.6平方公里,總體呈“內居外工”的格局。但涉及多個行政管轄主體,僅三環路范圍內就存在市級層面、虞山鎮政府、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服裝城管委會等多個主體,三環路外圍涉及高新區管委會、高新園管委會、虞山鎮、古里鎮、尚湖鎮的管轄范圍,部分區域界限不清或者責權交叉。由于管理主體的多元化,造成城市建設發展在整體性、協調性和規范性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不同利益主體間既有協同又有矛盾,開發建設更多的是立足自身需要和訴求,規劃部門難以實現有效的管控和協調,需要通過“多規合一”明確各管理主體的責任邊界和管控規則。

二、工作的可行性

(一)規劃基礎

1.“美麗”戰略規劃奠定“多規合一”工作的戰略引領

2014年11月我市開始組織“美麗”---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以下簡稱“美麗”戰略規劃),戰略規劃對于凝聚全市各部門、各階層的共識,確定城市的發展目標、愿景和定位奠定基礎。戰略規劃所構建的空間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戰略、空間結構和布局奠定了“多規合一”的空間基準。“美麗”戰略規劃做為城市頂層規劃,是全市各部門開展“多規合一”工作的共同基礎和基準,是“多規合一“工作的戰略引領。

2.各類規劃基礎較好,為規劃整合提供扎實的工作基礎

《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于2011年3月由市人民政府實施,十三五規劃于2014年8月已經啟動,目前正在前期的課題研究當中;《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2010年8月通過省政府批準,由于城市發展需求,即將準備下一輪的修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于2010年底編制完成,2011年6月由省政府正式批復。《市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于2012年編制完成,并于2013年獲市政府批復。同時,2012-2013年間,我市編制完成綜合交通、社會事業、環境衛生、市政綜合管線等一系列專業專項規劃;并基本實現控規編制的全覆蓋;各鎮(板塊)總體規劃、城鄉一體化規劃(村莊布局規劃)、綜合整治村莊規劃、村級工業用地整合規劃正在全面推進,城鄉空間規劃體系較為完善,有利于市、鎮、村三級規劃空間統籌。充實了“多規合一”的工作基礎。

(二)信息平臺基礎

“多規合一”工作成果的應用需要統一的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和業務協同平臺。統一空間規劃信息平臺的構建需要較完善的規劃、國土、測繪等信息化數據支撐,業務協同平臺的構建則需要對規劃、國土、發改、環保等部門的原有信息化審批系統進行系統改造。我市具備較好的規劃數據基礎和項目審批管理的信息化基礎,國土、規劃、發改、環保部門均擁有海量的規劃數據、空間地理數據、行政審批數據。如:市規劃局的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經開始運行,規劃局的市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自2007年開始使用至今,已將近8年。經過不斷更新補充,積累了大量信息化、規劃數據成果,分別建立了綜合地下管網數據庫地形圖數據庫、正射影像圖數據庫、城區三維模型庫、規劃審批業務數據庫、規劃成果數據庫等。這些成果數據如地形、影像、各類規劃成果的CAD總圖,近期重大建設項目等,均可加載在一張圖上,為“多規合一”的規劃整合奠定了基礎。同時規劃局目前正在研究構建基于網站的規劃一張圖系統,為信息數據共享平臺的建立和業務協同平臺的打造打下了基礎。

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十二五”期間,我市建立了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形成了“智慧”建設總體規劃和框架體系。智慧城市發展中心中建成了數據交換中心及人口、法人、宏觀經濟、空間地理、信用征信等五大基礎信息庫,建成了云計算中心和市民卡中心,實現了對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支撐環境。2015年“智慧”將突出以服務社會公眾為中心、支撐重大信息化應用為重點,建設智慧政務服務平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信用信息平臺等,全面拓展已有重大項目的應用,規劃啟動城市運營管理平臺、多規合一信息管理平臺、網絡與信息安全監控平臺、可視綜合平臺等。在專業開發運營的同時,全力支撐各系統、各領域、各部門信息化平臺的應用,突出信息惠民、信息消費方面的系統規劃和推進。

(三)政策平臺基礎

由市和江蘇省國土廳共同上報的《市“三優三保”行動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獲省政府批準并報國土資源部備案,省國土廳于2014年12月31日正式印發《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市“三優三保”行動正式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三優三保”行動即以“多規合一”為總要求,以優化建設用地空間布局保障發展;以優化農業用地結構布局保護耕地;優化鎮村居住用地布局保護權益,最終實現促進土地空間優化配置,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促進生態環境顯著提升,使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可持續協調發展的目標。我市辛莊鎮被列為該項工作的試點鎮。全市“三優三保”行動是我市開展“多規合一”,資源優化合理配置的重大歷史機遇和政策支撐。同時,我市作為江蘇省國土廳“多規合一”五個試點縣(市、區)之一,在土地規劃調整、空間資源管控和政策配套支持等方面也具備突破常規、開拓創新的可能和機會。另外,江蘇省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省,在“多規合一”、“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也將有新的舉措。

(四)成熟經驗基礎

我市邀請全程參與廈門以及多個城市“多規合一”工作的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院作為開展“多規合一”工作的專業技術團隊,負責整體框架的搭建和具體工作的實施,結合我市各部門、各專業單位的技術力量,聯合開展各項工作,借鑒先進城市的工作經驗和工作基礎,完成我市多規合一的“一張圖”以及“多規合一”其他專業技術工作。同時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及其下屬的信息中心在平臺建設方面也具有豐富的經驗,也將為下一步的審批流程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提供技術支持。

三、工作內容

以“美麗”發展戰略為引領,全面分析和統籌協調“四規”主要內容,形成“四個一”規劃成果,即“一張藍圖、一個平臺、一張表格、一套機制”。

其中:

1.“一張藍圖”是指統一的空間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即落實“美麗”提出的空間發展戰略,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基礎,協調住建、交通、水利、農業等部門規劃,梳理各類規劃差異矛盾,在一張底圖上共同劃定的各類控制線,形成無縫對接的“一張圖”。

2.“一個平臺”是指統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平臺,即各部門具有統一的空間坐標體系和數據標準、統一的系統接口標準,形成全市共享的空間規劃信息系統。依托這個信息系統,實現各部門業務的協同辦理。平臺在納入規劃、國土、發改、環保的信息基礎上,還要納入林業、水利、交通、市政等部門的規劃信息。各部門空間信息平臺通過政務網絡對接實現業務協同辦理,做好各部門信息系統的建設改造,實現部門間信息的共享和審批信息實時聯動。

3.“一張表格”是指依托業務協同平臺,對建設審批流程進行再造,重構項目報審模式。從項目立項開始推行“一表式”審批,努力實現“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審批。通過“一張表格”,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精簡審批材料、壓縮審批時限。構建“政府統籌、部門協同、信息共享、并聯審批、注重監管”的建設項目審批管理新機制。

4.“一套機制”,是指一套保障“多規合一”應用的體制機制。包括完善建設項目生成機制,建立多部門生成策劃項目的工作基礎,為“一張表格”審批提速創造條件。完善規劃控制線管控機制,通過制定政府規章等形式規范和強化規劃的嚴肅性和延續性。完善一張圖和一個平臺的運行機制,統籌專項規劃編制審查模式,完善業務協同辦理的監督、考核和監管機制等。

四、工作計劃

作為廈門“多規合一”工作的承編單位,廈門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為更好地推進我市“多規合一”工作,計劃“一張藍圖”由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三家聯合共同完成項目。其中廈門院作為項目牽頭單位,作為技術負責,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院為項目配合單位,作好技術配合。業務協同平臺的打造、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等相關工作內容屆時可視情況另行確定項目承擔單位。具體計劃如下:

(一)完成規劃整合,形成全域空間管控一張藍圖(2015.4~2016.6)

加快“美麗”戰略規劃研究,統籌各項規劃編制;2015年10月底完成工作底圖制定,形成實時更新的城鄉規劃布局圖和城鄉生態廊道的劃定。梳理各部門規劃數據,統一規劃編制規程,梳理差異圖斑,實現“四規”有機協調;科學劃定各類控制線,梳理項目清單,建立項目庫,落實重要民生及基礎設施項目,2016年6月底形成市域規劃“一張藍圖”,建立基礎信息數據庫。

(二)搭建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和業務協同辦理平臺(2015.10~2017.6)

2015年10月份啟動信息平臺建設,到2017年上半年,涵蓋信息共享、部門聯動、動態更新等功能的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建成運行。以市規劃局的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建設“多規合一”的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拓展信息管理平臺應用范圍,將重大項目、土地資源、環境保護、交通等涉及空間要求的信息要素進行疊加,統一納入信息管理平臺,涵蓋信息共享、部門聯動、動態更新等功能的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和業務協同辦理平臺初步建成運行。

(三)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再造審批流程(2016.7~2017.6)

2016年7月,啟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統一的綜合信息平臺為技術支撐,以“一張藍圖”為管理依據,創新管理方式,優化審批流程,簡化辦事環節,建立“寬進嚴管重罰”的項目審批制度,實現“一個窗口”受理,分階段實行“一張表格”審批。

(四)完善運行機制,推進政府職能轉變(2017.1~2017.6)

建立建設項目生成機制,完善建設項目審批、規劃控制線和一張圖運行機制,建立全程監督體系,完善公眾參與機制,保障“多規合一”運行。重點將各部門的業務數據、審批信息、運行情況納入信息管理平臺,構建多部門協同反饋機制,確保信息平臺數據的及時更新。

(五)適時按照“多規合一”工作成果推進法定規劃修改(2016.6以后)

按照“多規合一”工作成果,同步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的修編。通過規劃修編,將市域一張圖的主要成果落實到法定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