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計生扶貧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17 09:55:11

導語:醫療衛生計生扶貧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衛生計生扶貧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全省脫貧攻堅大會精神,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州醫療衛生計生扶貧專項2017年實施方案》,阻斷“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鏈和“超生致貧、超生返貧”鏈,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為我縣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省州縣委全會精神,扎實推進以2017年全縣認定的42個貧困村、13609人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重點,面向所有醫療衛生計生機構和全縣農牧民群眾的衛生計生精準扶貧工作。進一步健全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升衛生計生服務能力,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提高人口健康素質。

(二)總體目標。深化健康扶貧“五大行動”全面落實“十免四補助”和精準識別的醫療扶持、全面預防保健、基本醫療保險、六項補充醫保扶持、分級診療、控制醫療費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層就醫社會公示等“八個100%,全面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確保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貧;確保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個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內。確保2017年縣人民醫院達到二級甲等,其他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達到二級水平,22個鄉鎮衛生院達標,42個退出村均有達標衛生室、每個退出村均有合格村醫。2017年12月底前,退出村衛生室和貧困人口健康扶貧考核指標達到目標要求。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大力實施貧困人群醫療救助扶持行動(牽頭單位:縣衛生計生局,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民政局、扶貧移民局、殘聯、紅十字會)

1.完善貧困患者精準識別和大病專項救治工作。

加快推進省貧困人口就醫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對13609個貧困人口中的患病人口逐戶分類建檔,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和就醫信息精準管理。按照國家、省、州部署,做好全縣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針對全縣貧困人口患病率排名前20類的重點疾病績效開展分類施治行動,醫療扶持覆蓋率達100%。

2.全面落實“十免四補助”政策。嚴格落實先診療后結算制度,優先落實貧困人口“十免四補助”醫療扶持政策,即貧困人口就診免收一般診療費、免收院內會診費、免費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項目、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免費提供婦幼健康服務、免費提供巡回醫療服務、免費藥物治療包蟲病患者、免費提供基本醫保個人繳費、免費實施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服務,對手術治療包蟲病患者按2.5萬元/人給予補助,對1000名0--6歲貧困殘疾兒童進行手術、康復訓練和輔具適配按3萬元/人給予補助,對符合治療救助條件的晚期血吸蟲病人按5000元/人給予補助,對重癥大骨節病貧困患者按700元/人給予對癥治療補助。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13609個貧困人口的家庭醫生服務簽約率達到100%。

在辦理基本醫保參保繳費時對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部門按各統籌地區制定的最低檔次繳費標準給予全額代繳,所需經費由縣級財政納入公共預算統籌安排,確保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率達到100%。貧困孕產婦應在縣域內醫療機構住院分娩,危急重癥孕產婦確需轉診救治的除外,統籌使用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醫藥愛心扶貧基金等專項經費,實現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全免費,超出限價控費標準的部分,由州、縣兩級統籌兜底解決。

2.鞏固"兩保、三救助、三基金"醫保扶持成效。全面落實對13609個貧困人口的"兩保、三救助、三基金"醫保扶持政策,貧困人口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縣域內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全報銷、民政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的順序予以保障,統籌使用醫藥愛心扶貧基金、衛生扶貧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確保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個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內。強化基本醫保支付主體作用,改進大病保險服務水平,提高保障程度,大病保險支付比例應達到60%以上。將貧困人口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長期門診治療,導致自付費用較高的,給予門診救助。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疾病應急救助基金補助范圍。2017年,在中央和省財政對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新增的補助資金中,根據農村戶籍參保人數和一定人均標準落實專項經費,按精準識別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配,專項用于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傾斜支付。

3.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和醫療賽用控制政策。貧困地區要進一步完善分毅珍療制度,落實首診責任,規范雙向轉診,縣級以下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醫療控費政策,嚴格掌握出入院指征,堅決防止住院標準過寬,門診患者串換升格住院治療、壓床治療、掛床住院等不合理醫療和連規行為,產生的所有不合規醫療費用全部由醫療機構自行承擔。貧困患者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州域內就診率達到95%以上。建立州級醫院接談貧困患者報告制度,充分告知貧困患者縣域內就醫所享受到的權利和自身的義務,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貧困患者縣域內就醫。嚴格執行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公示制度,廣泛接受患者和社會各界監督,公示覆蓋率達到100%。

(二)大力實施貧因人群公共衛生保障行動(牽頭單位:縣衛生計生局,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發展改革委、扶貧移民局、縣中藏醫院、縣婦幼保健院)

1.精準實施貧困人口免賽健康體檢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7至64周歲人群在脫貧攻堅期內開展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做到健康體檢覆蓋率達100%。2017年對重點人群實施精準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貧困村的0至6歲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35歲以上原發性高業壓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孕產婦、結核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7類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水平力爭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推進類風濕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性心臟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全面推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患系統,提升居民電子健康擋案規范建擋率和動態更新率。

2.降低我縣傳染病發病率。強化我縣預防接種工作,認真落實兒童入托、入學時查驗接種證制度,通過對口支援方式開展麻疹風疹二聯疫苗查漏補種。鄉鎮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報告接種率達到95%以上。加強貧困地區傳染病的監測,做到年安排、季評佑、月分析、日監測。強化疫情分析研判和風險評佑。對傳染病高發貧困縣進行重點督導,督促落實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控措施。加強貧困地區艾滋病、結核病、麻風病、包蟲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努力達到省上目標要求。加強貧困地區衛生監測工作,鞏固飲用水衛生監測鄉鎮全覆蓋成效。

3.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我縣將培訓20名以上的健康管理員。開展針對性除治知識宣傳,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好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高原心臟病患者管理工作。

4.強化貧困地區健康生活方式養成。對標"四好村"創建,在全縣全覆蓋實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推進貧困地區形成“黨政主導、部門落實、人人負責”的工作機制。廣泛開展"三減三健"行動(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賂)和健康教育"五進五講"活動(進村莊、進學校、進家庭、進夜校、進電視廣播、講衛生習慣、講疾病預防、講看病就醫、講減免政策、講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宣傳品進村入戶率達100%,健康教育村級活動開展率達100%,力爭實現戶戶有一個健康明白人,村村有健康教育陣地和健康管理員,引導貧困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三)大力實施貧困地區醫療能力提升行動(牽頭單位:縣衛生計生委,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縣屬醫療衛生單位)

1.強化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繼續加強縣級醫院以人才、技術、重點專科為核心的能力建設,重點加強縣域內發病率排名前十位、近3年縣外轉診率排名前五位疾病病種對應科室的臨床專科建設,確??h級醫院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率達95%。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鄉村衛生機構基挑設族建設、實用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等措施力度,持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2.聚焦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和42個計劃退出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各醫療機構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按照每個鄉建設一所達標衛生院和每個村建設一所達標衛生室的要求,加快目前還未達標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

3.做好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針對全省貧困人口患病率排名前20類重點疾病,分為一次性救助、不可逆轉維持治療、慢性病需持續救助3類,繼續開展分類施治行動,力爭年內完成對老年性自內障、兒童先心病、結石病等經衛生計生扶貧醫療專家組評倍可通過藥物或手術一次性治愈疾病的集中救治。

4.強化縣醫院醫療體系建設。提高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多級多學科聯合討論、疑難病例討論、手術示教等業務數量和質量??h級醫院遠程會診量占院外會診總量的80%。

5.嚴格執行貧困地區巡回醫療制度,省、州、縣級每年至少分別開展2次、3次、4次,鄉級每月至少開展1次巡回醫療活動。依托對口支援專家定期開展義診活動,巡診、義診活動要覆蓋所有貧困鄉鎮。

6.強化基礎衛生履職履責“三大行動”。全縣開展基層醫療機構技術大練兵行功、設備使用率提升行動和健康管理全覆蓋行動。通過遠程培訓、臨床實踐、技能競賽和完善激勵配套措施,培訓衛生計生人員300余人、業務骨干40余人,全面提高鄉(鎮)衛生人員醫學理論知識水平和基本診療技術。全面提高設備使用率,確保到2017年年底鄉鎮衛生院設備使用率達92%。著力開展全民預防保健服務,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強化健康生活方式養成,完善以慢性病發病、患病、死亡及危險因素監測為主要數據的電子健康檔案,逐步提升群眾健康水平。

(四)大力實施貧因地區衛生人才培植行動(牽頭單位:縣衛生計生局,責任單位: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縣發展改革局、縣委編辦)

1.推進人才增量提質。通過培養、引進、招聘、對口支援等多種渠道。

2.開展大培訓帶動大提高。按照分級分類、各級負責的原則,以崗位培訓、繼續教育、規范化培訓、進修學習等為主要形式,加強全縣醫務人員培訓力度,縣、鄉、村三級醫務人員5年輪訓一遍完成率分別達95%.90%.85%。其中,重點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50人、縣鄉兩級衛技人員執業資格考前培訓100余人、初中級衛技人員職稱晉升考前培訓100余人、州縣兩級專科團隊進修培訓12人、鄉村醫生培訓500人次。

3.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著力解決村醫人數不足、能力不高問題,積極推進以聘用管理、合同管理、簽約服務管理為基礎的鄉鎮衛生院和村工生室的人員隊伍一體化管理。鼓勵鄉鎮衛生院在核定的編制和崗位空缺內,公開招聘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鼓勵鄉鎮衛生院具備資格的在編在崗衛技人員,選派到村衛生室服務。建立鄉村衛生計生人員一體化績效考核機制。一體化改革數和“村醫應聘”數力爭提高到55%、35%。

(五)大力實施貧因地區生育秩序整治行動(牽頭單位:縣衛生計生委,責任單位:財政局、各鄉黨委政府)

1.強化計劃生育目標管理。進一步加強生育秩序整治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逐極簽訂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加強督查考核,嚴格落實"一票否決"制度,將"一票否決"執行情況報上級衛生計生部門備案。

3.落實“包村包戶”責任制和專業技術人員一對一聯系制度。實行鄉村干部計劃生育包村包戶責任制,組織發放計劃生育入戶宣傳品和免費發放避孕藥具,每月到所包村了解群眾婚、孕、育信息和計劃生育工作情況,每季度組織所包村已婚育齡婦女參加計劃生育"三查"服務,及時動員已達到政策規定生育數量上限的群眾落實長效節育措施、不符合政策懷孕對象落實補救措施。2017年內包村包戶責任制落實率達100%。在實行包村包戶責任制地區,組織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為已達到政策規定生育數量上限、未落實長效節育措施的已婚育齡婦女提供一對一指導服務。指導育齡婦女落實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2017年內專業技術人員一對一聯系制度落實率達90%。包村包戶干部和一對一聯系專業技術人員要記錄工作日志,上級主管部門定期檢查。

4.落實衛生計生系統領導干部聯系制度??h衛生計生部門班子成員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分別聯系2戶已達到政策規定生育數量上限的家庭,做好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和生殖保健知識的宣傳,督促聯系對象落實長效節育措施,力爭聯系對象不出現透法生育行為。

5.落實避孕節育措施。統籌組織縣、鄉醫療和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力量,通過定點服務、巡回服務等多種方式,全面落實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制度,大力推行避孕節育措施知情選擇。提高避孕藥具發放及時性和有效性。在生育秩序整治重點縣實施長效節育措施獎勵制。2017年,已達到生育政策規定數量上限的育齡婦女長效節措施落實率不低于70%。

6.加強計劃生育基層基礎。注重進村入戶、面對面宣傳,加大計劃生育執法力度。加強貧困地區計劃生育隊伍建設,加強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機構建設,配齊配強工作人員。全面落實村級計劃生育干部報酬待遇,確保不低于村(社區)主要負責人的80%。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h黨委、政府是健康扶貧的責任主體、實施主體、工作主體和投入主體,要加強領導,結合實際細化措施,明確目標、責任、任務和進度,統籌實施健康扶貧。要整合資源,在確定衛生計生項目、安排專項資金、制定專項規劃時,充分考慮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的特殊性,努力將項目向2017年42個計劃退出村和計劃脫貧人口傾斜,確保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要組織好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和基層醫療工生機構,明確牽頭人和責任人,遂項落實好各項任務,扎實推進健康扶貧工作。

(二)強化推動落實。縣衛生計生局牽頭方案的實施,建立縣級部門分工責任制、縣衛生計生局負責人對口聯系責任制、縣衛生計生局機關健康扶貧辦責任制、縣屬各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扶貧責任簽約制、縣級醫療衛生單位對口幫扶責任制、縣級醫藥學會協會輔助扶貧責任制6項制度,層層事事壓實責任,確保落實目標任務。其他縣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應工作。

(三)強化考核獎懲。建立完善健康扶貧考核制度,嚴格落實考評措施,嚴格執行月統計分析、季通報約談、年表揚和處理一批等制度。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對重視不夠、工作不實、推進不力造成嚴重后果或不良影響的,要嚴格問責。通過督導檢査、暗查暗訪、追責問責等方式督促和倒逼貧困地區衛生計生系統嚴格落實各項政策,全力做好2017年健康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