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
時間:2022-05-11 02:47:29
導語: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做好我縣2021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根據《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農綜〔2019〕111號)和《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提前下達2021年中央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的通知》(財農指〔2020〕99號)精神,結合我縣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補貼資金來源及金額
省財政下達我縣2021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262萬元。
二、補貼對象、范圍及認定程序
(一)補貼對象。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補貼對象原則上為全縣擁有耕地承包權的農民。農民家庭承包地流轉的,原則上補貼給原承包方;流轉雙方有書面約定的,從其約定。國有農場耕地和村集體未確權耕地的補貼發放參照執行。對于縣內種糧大戶、紫云英種植示范戶予以適度獎勵。
(二)不予補貼的耕地范圍
對已作為畜牧水產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規模成片轉為設施農用地(工廠化作物栽培有鋼架結構的玻璃或PC板連棟溫室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不納入補貼;對長年(2年以上)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也不納入補貼。
(三)不予補貼的耕地認定程序。若補貼對象或第三方對補貼結果提出書面質疑的,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有關工作人員,根據上述有關規定或標準進行核實,并上報縣政府進行確認。
三、補貼資金兌付程序
耕地地力保護資金按照“村組登記、張榜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匯總、及時發放、系統錄入”的流程進行發放。
(一)數據采集、兌付、入錄時限
各村(農場)采集的補貼面積要向每戶村民進行認真核準,不得漏報、錯報,4月底前完成所轄地區的補貼面積、種糧大戶、紫云英種植示范戶相關數據采集,鄉(鎮)審核后上報至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業農村局對鄉(鎮)上報的數據進行匯總,計算出應補金額,與財政聯合行文下撥補助資金,6月15號之前完成兌付及系統錄入工作。
(二)兌付補貼依據和標準
1.補貼依據。補貼所依據面積原則上為最新確權耕地面積,也可采用二輪承包耕地面積。國有農場和村集體耕地可按確權面積或自然資源部門認定的耕地面積核定補貼面積。
2.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標準。畝補貼標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規模種糧補貼資金-紫云英補貼資金)/全縣享受補貼面積。農民補貼面積按農民擁有承包耕地面積扣除征轉用地、設施用地、拋荒地等因素后的面積(詳見附件1、附件3)。
3.2021年種植水稻面積達100畝(含100畝)以上的農戶可享受種糧大戶補貼(疊加補貼,詳見附件2)。種糧大戶的認定由村委會組織人員上戶調查確認,公示后上報至鄉(鎮)政府。補助標準:30元/畝(不計復種面積)。
4.2021年紫云英種植按實際示范片種植面積予以補助,補助標準:120元/畝(詳見附件4),紫云英示范片面積以煙草部門驗收為準。
(三)數據采集及兌付程序
1.村(場)級登記。以村(場)為單位,逐戶登記,具體核實每戶應補面積、“一卡通”、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并將本村享受補貼的農戶基本信息、補貼面積、種糧大戶獎勵面積、紫云英示范片補貼面積等在村級公示欄集中張榜公示,公示時間七天。存在異議的,由村委會盡快核實完善,并再次公示七天;無異議后,由村委會主任或具體負責的村主干簽字,村委會蓋章,上報至鄉(鎮)。
2.鄉(鎮)審核。鄉(鎮)督促村委會及時準確上報、匯總各村上報數據,核對無誤后,經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經辦人簽字,加蓋鄉(鎮)政府公章后,上報縣農業農村局。
3.縣級測算。縣農業農村局根據各鄉(鎮)上報的數據進行匯總,按補貼標準計算補貼金額,與縣財政局聯合行文下達各鄉(鎮)。
4.資金撥付。縣財政局根據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及時準確地將補助資金撥付給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將資金撥付至各鄉(鎮),各鄉(鎮)在七個工作日內,通過“一折通”或“一卡通”方式,將補貼資金、獎勵資金直接兌付至農民手中。
四、職責分工
(一)實行政府首長負責制,縣政府對全縣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的落實負總責,各鄉(鎮)對本轄區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的落實負具體責任。各級各部門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保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順利實施。
(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由縣政府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鄉(鎮)按職能分工負責相關具體工作,其中:各鄉(鎮)負責數據的采集、核實工作;縣農業農村局負責補貼數據匯總、資金分配、系統錄入工作;縣財政局對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進行審核,督促鄉(鎮)做好發放工作;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負責補貼資金的兌付工作;縣審計局負責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落實工作的審計、監督。
五、監督管理
(一)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應全部兌付至享受補貼農民及獎勵對象,不得截留、擠占、挪用,確保資金安全、專款專用。
(二)縣財政、監察、審計、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的分配使用環節實施全過程監督管理。
(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公眾號、墻報、微信、印發宣傳材料等方式,廣泛宣傳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和補貼資金兌付實施方案,廣泛宣傳扶貧惠民資金網及使用操作方法,做到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家喻戶曉,人人可通過惠民資金網查詢。各鄉(鎮)主官、分管領導、經辦人員要帶頭下載扶貧惠民資金APP。實行陽光操作,各項工作要公開透明、程序規范、合法合規,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縣級設立舉報監督電話,。
- 上一篇:縣教育局工作總結
- 下一篇:中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