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信訪導訪制有關情況綜述

時間:2022-02-08 06:18:00

導語:鄉鎮信訪導訪制有關情況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信訪導訪制有關情況綜述

創新工作機制暢通信訪渠道

我鎮是全省綜合經濟實力排名第一的經濟強鎮,與其他經濟發達的農村一樣,較早地遇到了“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現期”的雙重考驗,大量積累性問題和現實矛盾通過信訪表現出來,并日益呈現出人數眾多、行為過激、處理棘手等特點。針對這一新情況、新問題,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于今年年初提出了信訪導訪制這一課題,并在今年5月新修訂的國務院《信訪條例》實施之際正式推行。自導訪制實施以后,全鎮形成了源頭控訪、服務減訪、責任化訪、綜合治訪的信訪工作格局,從而為暢通群眾信訪渠道,引導群眾依法有序上訪,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取得了明顯效果?,F將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動因

***鎮導訪制是在信訪工作實踐中不斷思考、逐漸探索而形成的。其直接動因主要有三:

1、現行工作體制存在缺陷。目前,在鄉鎮政府工作體制上存在著“兩個缺少”的弊?。阂皇腔鶎狱h委政府缺少處理有關信訪問題的職權。諸如土地征用、宅基地審批、環境污染、勞資糾紛等當前農村信訪熱點問題,群眾往往要找基層黨委政府,但基層黨委政府又缺少直接的行政管理權和處罰權,特別是隨著《行政許可法》的實施,這些矛盾和問題必然提交上級職能部門加以處理。二是基層黨委政府與擁有相應行政權的上級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機制。由于鄉鎮機構設置很少與上級機關相對應,平時缺少上下銜接,因而一些信訪問題無法在基層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上訪群眾只得聚集到政府門前“擊鼓鳴冤”。 2、群眾“三訪”現象增多。***鎮由于發展速度快、改革措施多,社會矛盾凸現,集體上訪、越級上訪、重復上訪時有出現,并呈現出無序上訪、無理上訪和上訪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趨勢。全鎮12個村、9個居委會中,近年來有60%的村(居)發生過集體上訪。如高家居委會僅2004年就發生兩次赴京、兩次到省、一次去市的集體上訪。鎮黨委政府深深感到規范群眾信訪行為迫在眉睫。

3、信訪工作模式有待改進。過去,群眾上訪到鎮,鎮能解決的則解決,不能解決的就矛盾上交或成為信訪積案,一旦導致到縣以上上訪,只得臨時派員將上訪人領回,領回后上訪群眾的不滿情緒就轉到鎮政府,盯牢鎮里要求解決,把當地政府視作對立面。這樣,不僅有損黨委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而且往往使個訪問題群體化、簡單問題復雜化,使信訪工作處于被動局面。新修訂的國務院《信訪條例》下發后,黨委政府針對存在問題,提出要使信訪工作變被動為主動、變事后為事先,就必須直面矛盾,主動參與群眾信訪全過程,著力做好引導、疏導、向導的文章:即在切實提高信訪事項處理的效率和效果的同時,引導群眾依法有序上訪;在確保上訪群眾合法權益的同時,對群眾的不合理、不切實際的要求和行為進行疏導;在教育上訪人應當客觀真實反映信訪問題的同時,充當陪同上訪群眾代表前往有關部門、機構的向導。

鑒于以上情況,***鎮的信訪導訪制應運而生,并對導訪制的含義作出以下闡釋:導訪制是指為暢通群眾信訪渠道,就地化解社會矛盾,基層黨委政府針對自己無權處理、須由上級有關職能部門解釋或解決的信訪問題,在做好上訪群眾引導、疏導、向導的過程中,主動為上訪群眾提供有效服務,并配合上級職能部門盡快妥善解決問題,從而確保上訪活動依法有序進行的一項信訪工作機制。

二、做法

在推行導訪制的過程中,***鎮黨委政府首先明確提出導訪制的目標,這就是暢通群眾信訪渠道,規范群眾信訪行為,就地解決信訪問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具體做法是:

1、確定導訪人員。導訪員由村(居)主職干部、鎮駐村指導員以及鎮綜治工作中心專職人員擔任。村(居)主職干部身居基層,熟知群眾心理,容易表達群眾訴求,在導訪體系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鎮駐村指導員本身具有為民排憂解難、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責任,在導訪制體系中起著骨干作用。鎮綜治工作中心是黨委政府主管信訪和維穩工作的職能部門,其專職人員擔任導訪員當屬責無旁貸,在導訪體系中起著主導作用。

2、明確導訪員職責。導訪員共同的職責有如下四條:一是收集、傳遞信訪信息;二是全程陪同,當好上訪群眾向導;三是協同有關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四是宣傳、貫徹《信訪條例》和有關政策法規。在實際工作中,鑒于導訪員的不同身份其具體職責也有所側重。作為村(居)主職干部的導訪員,一般只導到鎮一級,工作重點是及時反映情況,幫助開展調查,做好上訪群眾的思想工作。作為駐村指導員的導訪員,主要是發現上訪苗頭并與群眾溝通,及時向鎮綜治工作中心反映。綜治工作中心及其專職人員的職責是保持與駐村指導員、村(居)干部的聯系,與上級職能部門溝通,配合部門解決問題,避免矛盾的擴大升級。

3、規范導訪程序。一是作出導訪預警。導訪員根據群眾的反映和動態,認為該問題應由上級部門處理的,在調查核實基層上,將信息報綜治工作中心;二是做好導訪準備。主要是綜治工作中心人員事先與有關職能部門取得聯系,約定上訪時間,落實導訪人員,與群眾協商確實上訪代表;三是參與協調處理。綜治工作中心的導訪員陪同上訪代表前往上級職能部門協同處理問題,并維護好上訪秩序;四是做好后續管理。重點是做好導訪登記記錄、立卷歸檔工作,同時注意了解決訪后動態,防止反彈。

4、把握導訪環節。(1)看準問題。導訪員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或提出的要求,應進行認真調查和嚴格的甄別:對屬于鎮、村(居)職權范圍的信訪問題,應就地解決;對依法應當通過訴松、保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的投訴請求,應當教育上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對已受理或正在辦理的信訪問題,應勸說上訪人在規定時間內不應再向上一級提出;對已作出處理但上訪人不服的,可提示上訪人提出復查甚至復核請求;對提出不合理、不現實要求,或反映的問題已經終結的,應耐心說服息訪;對無理取鬧的,應向上訪人進行教育、勸阻和警告。(2)擺正位置。導訪員不是上訪人的直接人,更不是上訪煽動者,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上訪群眾。因此,導訪員應當明確自己一方面幫助上訪人反映情況、表達訴求,另一方面協同職能部門解決問題的雙重身份定位。(3)全程服務。由于導訪員既要對上訪群眾負責,也要對接訪部門負責,在導訪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具體問題,因此,導訪員不是簡單的陪訪員,不能一導了之,要實行訪前、訪中、訪后全程跟蹤服務。(4)宣傳到位。導訪工作要堅持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真正做到既幫助上訪人反映訴求,解決問題,又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上訪人的解釋和疏導工作,特別對不能滿足要求的上訪人,要宣傳政策法規,耐心說服教育。

5、協調部門關系。為確保導訪工作的順利進行,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與縣級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與銜接,取得了部門的支持和配合。縣信訪工作領導小組也發文公布了縣級25個相關工作部門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郵政編碼、接待時間、接待地點、投訴電話和信訪事項受理范圍,并要求有關部門按公布的信訪事項受理范圍接受導訪,處理信訪。

三、效果

***鎮推行信訪導訪制雖然時間不長,但效果已經顯現。

1、強化了基層信訪工作網絡。實行導訪制后,不僅彌補了現行體帛上銜接性不強的缺陷,還進一步促進和健全了鄉鎮一級信訪工作網絡體系。目前,***鎮已形成了“一個中心、三張網”的信訪工作格局:鎮綜治工作中心綜合協調信訪問題,研究部署信訪工作;村(居)干部職權范圍內的矛盾糾紛納入村(居)調解處理網絡;鎮黨委政府職權范圍內的信訪問題納入鎮黨委政府分管領導及職有機構研究解決網絡;需要上級職能部門銜接和互動的信訪問題納入導訪協調網絡。從而進一步暢通了群眾信訪渠道,健全了信訪工作體系。

2、扭轉了信訪工作被動局面。過去,一些干部對群眾信訪行為在思想上一直停留在“上訪就是捅簍子”的認識上,簡單地把“平息事態”作為信訪工作目標,往往以“抱薪救火”的方式維持暫時的穩定局面。導訪制通過陪同群眾上訪,一改以往“兵來將擋、水來土屯”的態勢,變被動接訪為主動導訪,從源頭上維護了信訪行為的合法性和有序性。如今年年初,該鎮河西岸居委會部門居民到鎮政府上訪,要求調查原黨支部書記在2001年河道砌坎工程施工時未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確定施工方,反映同類工程鄰村的承包價格只有220元/米,而他們卻要320元/米,兩者相關太大,部分村民認為村支書有受賄嫌疑。上訪群眾要求查帳、對工程質量進行鑒定,對原黨支書的個人資產進行審計,并聲稱要到省、市、縣上訪。導訪員接訪后,立即對工程進行調查和重新計價,并將調查和計價情況向上訪群眾代表作了通報,也認為承包價明顯偏高。但承包人以一份原村支書價格承諾書為由向法院提起訴松。導訪員分析了這起上訪事件的實質與矛盾動向,對群眾進行勸導,提出在這種情況下,上訪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如果群眾對工程款仍有異議,建議提請法院處理。在征得上訪群眾代表同意后,導訪員及時與錢清法庭作了情況說明,要求依法妥善處理。最終在錢清法庭和鎮綜治工作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承包者主動撤訴,工程款以220元/米結算,群眾對此非常滿意,承包者也表示愿意接受。

3、減少了群眾“三訪”現象。實行導訪制后,該鎮的集體上訪、越級上訪、重復上訪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1—10月,全鎮發生群眾上訪共35批,235人次,同比下隆43%和51.5%,到縣以上集體上訪僅1批,還避免了一些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如2003年建成的杭金衢高速公路連接線,由于連接線橫貫該鎮江桃村,將該村桃園自然村的水泥路攔腰截斷,本來生活區域并不大的村莊分割成四塊。由于連接線與水泥路的澆差多達2米,交接處的坡度處理過于陡峭,加上連接線的車流量較大,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先后發生了四起造成村民傷亡的交通事故,而全村340多戶人家平時進出必須穿越這條公路。今年5月,交通事故再次發生,一部分村民就用毛竹、石塊堵塞了公路,一部分村民準備到縣政府上訪。鎮里得知這一信息后,由分管信訪工作的黨委副書記親自擔任導訪員,一方面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勸解要上訪群眾選出代表一起陪同到縣有關部門反映匯報情況。高速公路縣指揮部和縣交通局領導趕到了現場,提出了道路移位、陡坡改造的方案。這時村民的情緒被穩定了下來。不到一個月,工程順利完工,困擾村民一年多的交通安全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4、增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聯系。鎮的不少干部和上訪群眾反映:導訪員是上訪群眾的協訪員,是上級職能部門與上訪群眾之間的聯絡員,是黨委政府領導的信息員,起到了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得到了群眾的好評。如杭金衢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工程地土征用補償問題,因這個總工程下的兩個分工程分別在2003年3月和12月征用土地,由于征用土地補償標準各不相同,引發了同時涉及兩個分工程土地征用的和門程村部分村民上訪。經過導訪員的多次溝通協商,今年5月,為涉及到征地差額問題的農戶,爭取到了80多萬元的補發征地補差金。上訪群眾不僅對處理結果表示滿意,而且從中體會到了導訪員為他們付出的辛苦,也表示了對黨和政府的感謝。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