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 強化基層組織建設
時間:2022-02-11 10:55:00
導語: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 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施分類定位管理確保黨員發揮作用**縣以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為切入點強化基層組織建設
**彝族自治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全縣下轄7鄉4鎮,65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100056人,其中:農業人口8.9萬人,占88.9%。全縣黨員總數6288名,其中:農村黨員4186名,占66.6%;農村黨支部65個,占全縣基層支部數的28%。**縣在實施“云嶺先鋒”工程過程中,針對農村黨員職責不清,任務不明,評議無據的狀況,按照“五好五帶頭”的總體目標要求,抓住關鍵,突出特色,積極創新方法,改進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初步建立起了農村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有效機制,找到了農村實施“云嶺先鋒”工程的有效載體,探索出了一條新形勢下農村黨員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進性,自覺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縣緊緊圍繞“新形勢下探索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村級‘三個文明’建設中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這一中心,改進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傳統方式,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優化農村黨支部內部結構,努力把廣大農村黨員培養成宣傳政策、遵紀守法、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先鋒,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調研,摸清實情。為全面了解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狀,增強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縣委抽調有關部門的同志組成調研組,深入36個村組,采取聽匯報、查資料、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全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專題調查報告。通過調研,了解了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存在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為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在全縣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設組,合理定位。縣委通過實地調研,按照“因地制宜,劃分類別,因事設組,以組定責、定人”的原則,以村黨支部為單位,把每個支部60歲以下的全體黨員和60歲以上的部分黨員按照個人的特點和特長,分為帶頭(領)致富組、參政議政組、宣傳教育組、民事協調組和科技示范組五類黨小組。并對參加各組定位的條件和職責作了具體要求:帶頭(領)致富組,由率先致富或市場經濟意識強、信息靈、點子多的黨員組成。主要任務是帶頭勤勞致富,帶頭領辦經濟發展項目,為群眾提供信息、技術、資金等互助服務;開展“一幫一”共同富裕活動,扶持貧困戶發展經濟。參政議政組,由參政、議政能力強,辦事公道,群眾較為信賴的黨員組成。主要任務是參與村級重大民主決策的協商,當好參謀,參與討論本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為本村的發展出謀劃策。宣傳教育組,由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政策理論水平,在群眾中有威望,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黨員組成。主要任務是配合上級黨組織的中心工作,宣傳黨和國家的有關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黨委、政府的決議、決定,圍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計劃生育及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民事協調組,由堅持原則,公道正派,大局意識強,敢于碰硬,口才好,有一定法律知識和群眾威望的黨員組成。主要任務是宣傳普及法律知識,調解村民糾紛,配合處理村內各種矛盾糾紛。科技示范組,由懂得農業科技知識,有一定農村鄉土技術的人員組成。主要任務是對農民進行各項農村適用新技術的培訓、指導,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通過科學設組,合理定位,使分類定位管理工作目標明確,任務具體,更加貼近實際。
(三)規范程序,明確要求。2004年根據省、州黨委實施“云嶺先鋒”工程的安排部署,結合**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實際,縣委深入研究,制定了《關于在全縣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的意見》,為全縣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作了全面部署。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總體分為五個階段實施。一是學習動員階段。通過認真組織學習,大力宣傳分類定位管理的目的意義、方法和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調動廣大黨員積極參與。二是調查摸底階段。在學習動員的基礎上,以村黨支部為單位進行調查摸底,為合理編制黨小組,實施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三是分類編組階段。分類編組按自我認組、支部定組、公示明組三個步驟進行。四是組織實施階段。黨員分類編組后,并自然轉入分類定位管理的實施階段。五是考核管理階段。村黨支部分半年和年終兩次對各黨小組和所屬定位管理黨員進行考核評定。通過進一步規范程序,明確要求,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更為全面。
(四)結合實際,靈活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既堅持原則性,也注重了靈活性,結合各村黨支部的實際,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處理好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既要強調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統一要求,又要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二是處理好相對穩定與合理變動的關系。黨員分類定位編組后,必須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這樣才能有利于黨小組開展活動,發揮黨小組作用。個別黨員的職業、能力發生變化,支部也要及時研究,進行適當調整。三是處理好全局性與自主性的關系。各類黨小組成員首先要參加支部活動,在支部統一領導下,服從全村工作大局,完成黨支部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同時又要突出自主性,根據黨小組的自身特點,開展各種富有特色的活動。要把分類管理與村組干部行使職權區分開來,強調定位黨員履行職責是村組工作的有益補充,不是包辦代替村“兩委”的職能職責,不能代替村組干部行使職權,村組干部也不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推給定位黨員。四是處理好激勵與約束的關系。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后,村黨支部幫助各組制定相關的工作、活動制度,尤其是搞好黨小組和黨員目標管理,平時加強督查,年終嚴格考評。同時積極支持黨小組自主開展活動,加強經驗交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及時表彰獎勵先進,充分發揮各類黨小組的作用,保證他們既有位又有為。
(五)突出特點,抓好結合。在著力抓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的基礎上,結合縣情實際,進一步抓好“三培兩帶”工作,即: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優秀的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村組干部;黨員帶領群眾共同發展,黨組織帶領致富能人不斷進步。并在分類定位編組的基礎上設置“先鋒崗”(把各分類組中認真履行職責、定位作用發揮較突出的1至2名黨員評為各分類組的“先鋒”),“先鋒崗”定期評定,流動管理。把開展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與實施“云嶺先鋒”工程緊密結合起來,與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豐富了開展活動的內容,增強了工作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六)加強領導,穩步實施。為使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工作穩步實施,取得實效,縣委切實加強領導。一是成立了以縣委分管組織工作的副書記任組長,組織、宣傳、農業等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全縣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工作實施領導小組,統籌安排、督促指導各鄉鎮黨委組織實施;二是各鄉(鎮)黨委成立相應領導組,由黨委書記負總責,黨務副書記具體抓。建立分管領導和掛鉤部門對應聯系村黨支部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工作制度,幫助各村黨支部制定切實可行的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工作計劃,對黨員分類定位管理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加強工作指導;三是村黨支部認真組織實施,確定支部委員定組聯系,定期組織學習、開展活動、匯報工作,嚴格考核、獎懲,確保工作目標落到實處。此外,縣委還結合實施“云嶺先鋒”工程就此項工作組織了專題調研,并根據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總結,研究解決方案,保障了分類定位管理工作在實施中不斷完善、發展,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二、取得的成效
**縣自2002年推行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以來,逐步解決了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滯后,黨員發揮先進模范作用難,支部領導力量薄弱的問題,有力推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黨員的光榮感、責任感明顯增強。在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以前,有的村黨支部對黨員履行義務強調多,保障黨員行使權利少,致使有的黨員把自己混同為一般群眾。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后,不僅保障了黨員的權利,還給黨員提供了為黨工作的舞臺和展示個人特長的空間,無職無為、無所作為的思想得到了糾正,黨員覺得有事可做了,議事渠道打通了,光榮感、責任感明顯增強,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全縣廣大黨員都強烈要求進入分類編組,發揮帶頭作用。目前,全縣60歲以下的農村黨員實行分類定位管理率達到100%。許多60歲以上的農村老黨員不顧自己年老體弱多病,多次到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反映,要求加入定位組。
(二)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通過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使農村黨員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職責任務,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黨員牢記宗旨,認真履行分類組職責,積極完成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交給的各項工作,團結和帶領廣大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完成農業生產任務。在“非典”預防、村級換屆和農村稅費改革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科技推廣等各項工作中,全縣農村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團結農村廣大黨員,擔負起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的工作,廣大農村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爭當“云嶺先鋒”。如富恒鄉白蕎村原是一個稅收工作“老大難”村,每年的農業稅收繳成為村“兩委”最頭痛的事情,2003年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后,白蕎村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稅收任務的96%,全村黨員主動帶頭,配合村“兩委”收繳,全村黨員包組包戶做群眾政治思想工作,除個別特殊困難戶外全部收齊,黨員戶無一拖欠。
(三)發揮了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和先鋒模范作用。在實施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以前,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管理,很多農村黨員積極性不高,先進性體現不明顯,有的黨員思想保守,農村政策、科技措施接受不了,在一些工作中,還時常與鄉、村唱反調,生活比普通群眾困難。農村黨員分類定位管理的實施調動了黨員的生產積極性和爭先創優意識,廣大農村黨員勤奮工作,帶頭示范,求實創新,做出榜樣,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每個農村黨員都成了一面旗幟。五十多歲的老黨員趙樹全是上街鎮石鐘村黨支部帶頭致富組的組長,幾年來,他在村黨支部的指導幫助下,通過種植核桃、養牛、養豬增加家庭收入,2003年家庭年收入達到4萬余元,率先在村里走上了致富道路。致富以后,他同帶頭致富組的黨員們一道與本村困難黨員、貧困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收集信息,提供種養殖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河西鎮金牛村養雞大戶、科技示范組組長楊定芝,編入科技示范組,她不僅低價向百姓銷售雞苗,義務為百姓聯系銷路,還無償為農戶提供養殖技術指導,在她的幫助下,本地就有6戶農戶辦起了養殖場。2003年楊定芝被當選為出席**縣第六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2004年“三八”婦女節期間又被評為省、州的“雙學雙比”女能手受到了省州雙學雙比領導組的表彰。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推動了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實行農村黨員定位管理進一步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經濟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有了新的結合點,活動方式更為靈活有效,充滿生機與活力。農村黨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廣泛聯系群眾,轉變工作方式,帶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有力的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2004年雞街鄉各村黨支部在農村黨員的帶領下,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全鄉種煙農戶達587戶,種植烤煙2121.33畝,利用科技規范化管理種植,在黨員的帶領下種植技術上實現了五個百分之百(即:良種率100%、漂浮育苗率100%、等高線開墑率100%、容器定位移栽率100%、地膜覆蓋率100%),年底產量達到289.2噸,全鄉均價為11.7元/千克,煙農收入達286萬元,比上年增加66萬元,財政收入達55.7萬元。全鄉均價為11.7元,創全縣最高水平。實施分類定位管理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各分類組的作用充分發揮,影響和帶動了周圍的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