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資市場管理 維護農民切身利益

時間:2022-03-27 08:03:00

導語:強化農資市場管理 維護農民切身利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農資市場管理 維護農民切身利益

農資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做好對農資供應的監管工作,關系到農業生產安全和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到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通過全國各地開展大規模的農資市場清理整頓活動和落實農資市場監管措施,使農資市場管理秩序、農資經營機制和農資市場體系得到較大完善與發展。但也清楚看到,有些問題時有發生,我們必須探索新形勢下農資市場的長效監管途徑和辦法。

一、問題

(一)經營主體資格不合法或擅自轉讓證照

一是無證照經營。有的農資經營者不辦理《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擅自經營農資;二是經營者不具備經營條件。有些經營者不具有獸藥、種子等農資的相應知識,或者沒有所要求的質量檢驗檢測儀器設備,或者不具備獸藥、種子等農資的保管場所,卻擅自進行購銷;三是非法掛靠經營。有的個體經營戶無相應的農資經營許可證,而掛靠在供銷社等單位下面,進行經營農資。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機制,往往進貨渠道混亂,經營失效、變質的農資;四是超范圍經營。部分經營單位和個人只有《農藥經營許可證》,卻從事獸藥經營。有的擅自將零售擴大到批零兼營;五是轉讓證照。有些農資經營者擅自出租或轉讓《獸藥經營許可證》、《農藥經營許可證》等,無視法律法規的規定。

(二)不正當競爭或銷售假冒偽劣農資

一些農資企業使用虛假經營許可證、產品合格證、說明書等,以及采用更換包裝、更改廠名和生產日期、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方法欺騙農民。違法主體多為個體、私營企業。他們進行分散包裝、異地銷售,或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仿冒知名產品的包裝裝潢,或以國產貨品冒充進口貨品,嚴重損害農民的合法權益。

(三)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假防假技能不高

農資市場的消費者多為農民,部分農民法律意識淡薄,不善于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或者缺乏真假農資的鑒別能力。

(四)執法力量有待進一步增強與整合

一是在執法裝備、農資質量檢測條件等方面十分有限;二是在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之間各自為陣的現象尚有存在,部門內的有關機構之間缺乏統一協調機制,農資打假工作難以形成強大合力,一定程度上造成執法資源浪費。

(五)農資市場仍存在虛假廣告誤導農民消費現象

虛假農資廣告擾亂農資生產、經營和使用秩序,是引發農業生產事故、侵害“三農”利益的隱患。

二、原因

(一)法律法規與防假知識宣傳不夠深入

目前,很多農民識假防假能力弱,沒有掌握一定的鑒別技能和相應的法律知識。在購買農資時不索要發票,或者在向有關部門投訴前不懂得保留證據,給維權工作增加了難度。

(二)農資銷售的流動性大

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銷售市場大多在農村,部分假劣農資產品被不法分子直接運到村邊地頭進行拋售。由于農村地大面廣,限于人力、財力、物力等原因,對這些農資產品的監督管理存在很大難度。

(三)執法手段落后

當前農資監管手段遠不能適應農資監管執法新形勢、新情況。農資監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統一、高效的農資監管信息平臺。請支持原創網站

(四)執法經費不足

從上到下,農資打假和監管缺少足夠的專項經費,農業、工商等農資管理單位大多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

三、對策

(一)積極推進農資現代經營方式,加快形成以農資批發企業為龍頭的連鎖配送網絡

打破行業界限,通過資產、技術等方面的聯合,構建連鎖配送為主導的農資銷售網絡。興辦大型農資配送中心,充分發揮規模化、網絡化經營的優勢,通過直營連鎖、加盟連鎖、自由連鎖等形式,形成統一采購、統一標識、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服務的農資物流體系,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信譽度,真正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

(二)完善農資技術服務,提高農資供應服務的整體水平

農資流通企業在技術服務部門的配合下,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和現場銷售技術指導水平。邀請專家對農資經營人員進行專門培訓,講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使經營人員既能合法經營,又能大力推廣和引進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農資產品,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農業等部門加強獸藥、肥料和其它農資使用技術指導,向農民傳授假劣農資的識別方法和出現問題的處理辦法及相關法律知識,使他們能正確識別農資質量,并提高維護合法權益意識。請支持原創網站

(三)健全監管體系,落實農資市場長效監管措施

一是工商、質監和農業等執法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的執法職能,切實加強農資市場執法管理,完善農資市場監管體系。密切協作、聯合互動,提高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實效;二是實行有獎舉報,鼓勵消費者投訴。向各村聘請農資質量義務監督員,由他們對農資質量進行監督,舉報無證經營和流動商販的違法行為。設立24小時值班的舉報電話,向社會公布,并在各經銷點張貼,接到舉報電話,執法人員趕赴現場進行勘驗取證、調查處理。既為農民排憂解難,也減少經營人員與農民之間的矛盾,為經營人員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三是進一步強化農資市場整治工作,突出種子、農藥、獸藥、肥料、農機等重點產品,嚴厲查處經銷假冒偽劣農資違法行為;四是按照國家對新農資生產、銷售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完善新農作物品種、新農藥、新肥料等引進、推廣審查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推廣的主體品種和建議零售價,引導農民正確采購;五是大力組建農資協會,充分發揮組織、溝通、監督職能。通過行業自律,構建質量可靠、服務周到、價格低廉的農資物流體系;六是加強“放心農資工程”建設,每年組織放心農資消費活動,評選放心消費農資點。堅持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行動;七是完善抽檢制度。對主要農資產品的質量抽檢,堅決實行普查和抽查并進,制定具體可行的抽檢方案,依法公布抽檢結果,避免重復檢驗,切實做到打假扶優相結合。對監督抽查中質量較好的,適當予以鼓勵和扶持;對質量未達到有關要求的依法進行處理,并予以曝光。

(四)嚴格執行農資廣告審查制度,依法加強農資經營廣告管理

對農資廣告必須嚴格按照《廣告法》、《種子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廣告合法性審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廣告法》的執法主體,應嚴格履行職能,會同農業行政部門,加強對農資廣告的監督管理,重點監督種子、農藥、獸藥、肥料、農機等農資產品的廣告內容,檢查其是否與品種審定公告及有關農資登記公告相一致。對因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引發農業生產事故和糾紛的,依法追究廣告主和廣告者相應責任。請支持原創網站

(五)完善農資質量糾紛處理和賠償機制,堅決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完善農資質量糾紛處理和賠償機制是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對農民購買未使用的農資商品,在規定時間內經營者必須保證退換,計量不足的要補足差額;對因商品質量問題造成的生產性中毒和藥害、肥害事故,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在法定期限內迅速做好事故技術鑒定、事故仲裁和理賠工作。在明確農資商品質量問題的前提下,實行經銷商先行賠償、后由經銷商逐級追訴機制;對因農資商品質量問題給農民造成重大損害的,幫助受損害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依法進行維權。對特困農戶,由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提供法律援助,以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六)加強部門配合,確保農資市場管理綜合措施落實到位

進一步加強對農資市場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實行分級包干負責制。農業部門充分發揮行業主管的作用,加強農藥、種子、獸藥等農資市場管理,與各經營主體和技術服務部門溝通協商,共同制訂實施方案,采取招標采購、公開擇優組織貨源等辦法,實行綜合治理;工商部門在規范農資市場準入的同時,堅決嚴厲打擊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和其他違法經營行為,嚴把流通環節農資商品質量關;物價部門加強對農資價格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等價格違法行為,確保農資價格的穩定;質監部門強化本地農資生產企業的質量檢測督查,不定期開展農資品種的抽樣檢驗,杜絕假冒偽劣農資流入市場;供銷部門加強督查管理,認真抓好農資經營質量承諾制,督促經營企業守法經營、優質服務、穩價保供;各級宣傳媒體積極配合農資市場監管工作,規范農資廣告運作機制,營造農資市場管理的良好氛圍。

(七)推行市場準入制,嚴把農資市場“入口關”請支持原創網站

一是對農資經營者實行市場準入制,督促農資經營者提高售后服務水平。要求農資經營服務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經考試合格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農資經營服務業;二是對農資產品實行市場準入制,規范農資產品流通渠道。要求農資經營者執行商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

(八)實行“經濟戶口”管理,形成質量可追溯機制

全面監控農資經營者的動態變化,對轄區內農資經營企業的準入、變更、退出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督促農資經營者建立健全“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制度,即進、銷貨臺帳,進、銷貨發票,農資商品質量信譽卡,農資商品質量責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