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工作經驗材料
時間:2022-03-27 08:11:00
導語:社區黨建工作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是**市委、市政府實施“安居工程”建立起來的一個新型、現代、典型的純居民社區,座落于甘棠湖畔,轄區面積14.37公頃,人口1.1萬,各類黨員145名,近年來,社區黨支部認真落實社區黨建“三三四”模式,以黨建為核心,以服務為龍頭,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協調各方,充分調動了社區黨員、居民群眾、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社區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全國大家樂舞臺”等光榮稱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中組部組織局副局長張國隆、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長張明亮、省委副書記王君、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董君舒、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舒曉琴、省政府副省長孫剛、市委書記劉積福等中央、省、市領導先后到××社區視察,對××社區黨建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請支持原創網站
實施“核心工程”,讓黨的旗幟在社區“飄”起來
為進一步適應社會結構的變化,為民服務的需要,黨支部牢固樹立服務理念,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創新活動陣地和載體,著力建設“溫馨社區”。
強化社區組織建設。在堅持“”等制度、加強支部建設的基礎上,以提高社區黨支部的管理能力和加強社區黨組織在地區性事務中的領導作用為核心,逐步推行了社區黨員代表大會、社區黨建聯席會,樓棟黨員議事會制度。去年以來,社區黨員代表大會已召開2次,對社區長遠發展、黨員活動方式方法進行很好的探討;社區黨建聯席會以不同形式累計召開9次,針對公益建設等進行了協商協調,而且90%以上的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樓棟黨員議事會針對具體問題先后6次向黨支部提出建議。支部推行了“五必記”工作法,要求社區干部做到“下崗待業情況必記,困難家庭情況必記,解難設想措施必記,居民互助服務必記,走訪家庭情況必記”,使黨支部工作有基礎、有條理,說得清、做得明。加強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建立了工會、團支部、婦代會、民兵連、殘聯等群團組織。今年,由于社區婦女工作成績突出,被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集體”。
強化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實行在職黨員“三卡”管理,即報道卡、服務卡、反饋卡的雙重管理,各類黨員“三定”管理,即下崗失業人員、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以及“兩新”組織黨員定時學習、定點活動、定期反饋思想,直屬黨員“三為”管理,即開展“為民守一夜”、“為民辦一事”、“為民解一難”活動。一年來,各類黨員累計為居民辦實事160余件,為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困難48件。其中,退休黨員、社區志愿者伍買牛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優秀社區志愿者”。同時,社區黨支部還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教育資源,經常以主題活動形式組織黨員學習,此外,在全市開展的“領導干部監督進社區”請支持原創網站活動中,黨支部結合自身干部多、黨員多的特點,主動申請并率先開展了“領導干部在社區”活動試點,得到了全省、市組織部門的肯定。
強化載體陣地建設。逐步建立了50平方米的社區黨校,3塊黨員責任區,19座黨員示范樓,8支黨員志愿者隊伍,16個黨員踐諾崗,組建了黨員義務巡邏隊、黨員宣傳隊、文明護綠隊、再就業工程隊等21支隊伍,配有電視機、VCD、觸摸電腦、電子顯示屏等電教和服務設施。同時,支部還按照居住樓或就近原則,建立樓棟黨建理事會85個,建成黨員活動室6個,定期開展黨員活動248次。
實施“文明工程”,讓文明形象在社區“亮”起來
為正確引導居民的文化活動,支部從點滴入手,著重培育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文明氛圍,著力建設“人文社區”。
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社區活動。積極為居民搭建舞臺,并以活動中心為主陣地,以學習培訓班為主要形式,設立了圖書館、閱覽室、老年人活動室、市民健身房,成立了“春雨讀書會”,并圍繞“一月一主題”學習目標,開展創建學習型家庭和學習型個人活動,創出了學習型家庭380余戶,學習型個人1060人。
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依托社區文化設施,開展社區沙龍,組建了夕陽紅舞蹈隊、青少年武術隊、小星星表演隊、書畫聯誼會、京劇票友會、中外名歌演唱會等團體,特別是“××歌友會”,唱遍大街小巷,受到市民歡迎。針對轄區內愛好書畫、民樂、戲曲的老年人多的特點,建起“夕陽紅”老年人俱樂部,對老年人免費開放,實現了“老有多為,老有所樂”。
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創建活動,××社區團支部與××小學少先大隊共同舉辦以“突出建隊日創建學習型社區“為主題的社區文藝演出,在文化廣場上多次舉辦“喜迎十六大文化進社區”有獎知識競賽及文藝演出活動,黨支部與**職業技術學院機電設備系注冊青年志愿者隊沒,為居民提供義務服務。社區文化廣場也因此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大家樂舞臺”,并創出文明樓棟56棟。
實施“久安工程”,讓社會治安在社區“好”起來
作為**市最適應居民居住的社區之一,這里人口密集,流動人口多,加強綜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社區黨支部從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出發,著力建設“安全社區”。請支持原創網站
注重在隊伍建設上下功夫。組建了民警、綜治干事、義務巡邏、社區聯防、消防自救、綜治特派員等六支隊伍,采取物業公司、社區居委會、社區警務室“三位一體”的小區治安管理模式。
注重在硬件建設上下功夫。建立社區警務室,投資20多萬元安裝了紅外探頭電視監控系統,實現人防和物防的雙重保障,自監控系統安裝以來,小區內無重大刑事案件發生,無黃、毒、賭等社會丑惡現象發生,居民生活安定、秩序井然,轄區發案率下降了36.3%。
注重在載體建設上下功夫。建立了“一站、兩會、三室、四隊”,即“一站”(社區綜合治理工作站),“兩會”(調委會、治保會),“三室”(社區警務室、流動人口和房屋出租管理室、信訪室),“四隊”(治安巡邏隊、防火隊、法制教育宣傳隊、安置幫教隊)。同時,還在社區建立了法制學校,經常請律師、法官、消防中隊官兵給居民講解法律、消防理論與操作知識等。
實施“民心工程”,讓便民服務在社區“火”起來
社區黨支部始終把“愛民、便民、利民”作為黨建工作的主旋律,不斷創新載體,深化服務,著力建設“祥和社區”。
雪中送炭的“愛民”服務。對特殊群體進行分類造冊,實行電腦信息化管理,開展富貧結對互助活動,組建了“愛心儲蓄銀行”,發動黨員幫群眾、富人幫窮人、老板幫居民。目前,36名黨員與52名困難群眾結成了“一幫一”對子,3名私企老板、商界精英先后幫助11名特困戶擺脫貧困,300多名社區黨員、青年志愿者幫助6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請支持原創網站
惠及萬家的“便民”服務。開辟“一門式”窗口,建立家政公司,設立臨時托兒所,支起午間小飯桌,開通“紅姐信箱”,創辦“社區沙龍”、悄悄話室,建立“群眾遺留問題消號欄”,群眾有事投訴,在欄上公布解決限期和責任人,實行社會監督。其中社區醫療服務站,定期為60歲以上老人進行免費體檢,建立將抗檔案,深受居民歡迎,得到了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去年抗擊“非典”期間,社區醫療服務站和中研京九醫院還連續3個月為居民提供消毒藥水,并派醫務人員講解“非典”知識,及時消除里頭群眾的盲目、盲從意識和行為。
細致入微的“利民”服務。建立“利民五線譜”,把分管小區的黨員、社區干部、片警、醫務人員、物業單位負責人的照片、工作范圍、聯系方式予以張榜公布,居民遇到哪方面的事都可以及時與相關人員聯系,“五線”人員始終做到有話必接、有警必出、有難必幫、有呼必應,把服務送到居民家中,使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各種便利服務。
發展正未有窮期。社區黨建的每天都是新鮮的,又是永恒的。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努力建設最適合居民居住的“樣板社區”。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