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增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交流材料
時間:2022-06-06 09:36:00
導語:農村新增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力實施“兩后雙百”工程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
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引導農民致富,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推進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對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省、市提出大力實施“兩后雙百”工程,加快農村新增勞動力轉移輸出步伐,根據這一戰略決策,原創:市緊緊圍繞省“5112”教育富民工程,大力實施“兩后雙百”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農村新增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著力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為振興地方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提高認識,完善機制,切實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領導
我市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縣級市,人口基數大,農業人口比重高,農村可耕地面積少,經濟基礎薄弱,全市農村每年新增勞動力約1.5萬人,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不足20%。要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實現“三先”目標,重點在農村、農民,難點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只有通過大力開展“兩后雙百”工程,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為此,我局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從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把實施“兩后雙百”工程,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的頭等大事來抓。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為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書記**任組長,副局長**、**任副組長,職社科、基教科、計財科、紀委等科室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明確了各成員科室的工作職責,各有關學校也相應成立了工作機構。5月21日,教育局專門召開了“大力實施‘兩后雙百’工程工作會議”,下發了《關于教育系統大力實施“兩后雙百”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到今年要完成培訓轉移任務1.43萬人,2007年,全市完成培訓轉移6.16萬人,并將培訓轉移任務分解到各鎮,要求各單位把這項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由單位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落實,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有壓力、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會上,教育局局長分別與有關學校負責同志簽訂了《“兩后雙百”工程工作目標責任狀》,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列入領導任期目標,作為考核教干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七月中旬,我們通過考核,確定了十九個單位作為“兩后雙百”工程培訓基地,明確了培訓任務,同時要求各培訓單位要充分認識實施“兩后雙百”工程的重要意義,從“講政治”的高度對待培訓轉移工作。
2、強化責任,加強目標考核。為使“兩后雙百”工程落到實處,我們制定了工作目標責任體系,一級抓一級、層層有壓力、層層抓落實。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科負責整合職成教育資源,建立和建設培訓基地,制定、分解轉移培訓輸出計劃,落實培訓項目和培訓任務,指導轉移輸出工作。基礎教育科負責指導各級普通中學對農村不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建立培訓臺帳,做好宣傳、動員、引導學生工作和組織參加培訓人員的落實工作。計財科要積極爭取省、市財政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專項經費和獎勵資金,加強培訓經費的規范化管理,指導管好用好經費。紀檢委要及時研究“兩后雙百”工程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保障農村轉移輸出人員的合法權益;各中學、教辦負責組織學員,分期、分批組織安排好“兩后”畢業生到指定的培訓基地進行培訓輸出,并進行跟蹤指導;各培訓基地負責做好學員的培訓和轉移工作。并且把實施“兩后雙百”工程列入領導任期目標,作為干部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對完成“兩后雙百”工程目標任務,開展農村新增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實績較差的要予以通報批評。
二、摸清情況,科學制定培訓方案
1、調查摸底,建立臺帳。去年七月初,省教育廳助理巡視員***同志到我市調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情況,并在我市召開了座談會,七月中旬,省教育廳在宿遷市召開了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座談會,九月初,我們下達了對全市農村勞動力調查摸底的通知,并轉發了省教育廳《認真學習貫徹李源潮書記關于教育問題的講話,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簡報,要求各鎮組織力量逐村、逐戶對18---45周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特別是近三年的回鄉初、高中畢業生進行全面登記、統計。今年5月,我們又專門下文,對應屆回鄉初、高中畢業生進行調查摸底,從性別結構、年齡結構、文化素質、專業技能、就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等方面,逐個進行了解、登記,并輸入微機,建立臺帳,同時要求各鎮以后每年都要把新增勞動力全部進行登記造冊,然后根據各類人員的培訓需求,科學制定培訓計劃,為下一步轉移培訓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
2、整合教育資源,構建培訓網絡。我市有初級中學37所,高中14所,職業中學2所,鎮成人教育中心校26所,另外還有建筑中專、技工學校、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駕駛員培訓學校等部門學校6所,2005年7月,市教育局召集各單位負責同志,召開聯席會議,要求充分利用各方優勢,共同構建勞動力轉移培訓網絡,全面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通過一年的運作,目前已形成了以職業學校為中心,鎮成人教育中心校為骨干,部門學校共同參與的、城鄉聯動的教育培訓網絡。
3、科學制定培訓方案,積極開展訂單培訓。根據各鎮的摸底情況,我們認真進行分析,制定培訓轉移計劃,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注重實效為原則,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就業率為目標”的方針,適時調整培訓項目,增強培訓轉移的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與此同時,各職業學校、成人教育中心校,各培訓基地也主動與用人單位聯系,根據企業需求,與企業簽訂協議,進行訂單式培訓,大大增加了新增勞動力和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機會。市職教中心與北京3503被服廠聯系,為其培訓技術工人,第一批就輸出86人,目前正在培訓第二批;民辦新世紀中學了解到青島海爾集團、無錫工業園區急需一批技術工人,立即與廠方聯系,面向全市招收應屆回鄉初、高中畢業生,免費對他們進行培訓轉移,僅第一批就為其輸送勞務人員408人。
三、講求實效,扎扎實實搞好培訓轉移工作
“兩后雙百”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全市城鄉經濟結構和勞動力資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關系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廣大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為了提高參培人員的積極性,我們充分利用電視、宣傳車等現代化宣傳工具,廣泛進行宣傳,轉變勞動力的就業觀念,并采用免費培訓的辦法,吸引廣大回鄉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培訓;學員招來了,能否成功轉移,關鍵在于培訓質量,為了提高參培訓人員的技能水平,我們注重密切校企合作,參培訓人員在學完規定的基礎知識以后,立即安排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努力提高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整體素質。官湖鎮成教中心校根據本鎮板材加工為支柱產業的特點,原創:突出開展了壓合工、懸切工、膠合工等工種的培訓,每期培訓都達百余人,培訓結束后立即就地轉移到板材廠,月平均工資在700元以上。為適應即將實施的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我們積極會同勞動部門,對完成培訓項目的學員進行技術等級評定,并對考核合格的學員統一頒發《職業資格證書》。
為了提高學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我們積極采取長班和短訓相結合的方式,本著宜長則長、宜短則短的原則,長班采取“1+1”的模式,即一年學習文化知識,一年學習職業技術,從基礎文化知識、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學習,以提高學員的職業技能、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能力,結業后通過考試、考核,發給成人高中畢業證書和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短訓則以短期、實用為原則,促進新增勞動力的迅速轉移。
同時,我們建立培訓轉移上報制度,要求各培訓基地每期培訓結束都要將培訓轉移學員名單以統一格式輸入微機,并上報軟盤和打印的表格,根據上報的材料,下發培訓合格證。
經過培訓,學員的素質得到顯著提高,絕大多數學員都落實了工作崗位。據統計,到10月為止,我市十九個培訓基地共培訓應屆初、高中畢業生6913人,轉移輸出6163人,這些從業人員的月工資平均都在600元以上,多的可以達到1000余元。
四、存在問題
“兩后雙百”工程作為教育富民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我市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面對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迫切愿望和農民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面對每年新增的一萬余名勞動力培訓就業的需求,有許多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完善和提高。
1、新增勞動力的思想觀念有待于進一步轉變。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許多新增勞動力對實施“兩后雙百”工程的認識上還不夠,他們片面地認為就業就應該像機關、事業單位正式人員那樣,每周工作五天,按月領工資,像這樣先培訓再輸出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因此寧愿自己跑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參加培訓。
2、勞動力素質偏低,提高培訓檔次,進行專業型、技能型的培訓還有一定的困難。
3、培訓經費不能滿足需要。盡管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十分重視此項工程,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盡可能的傾斜和支持,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導致培訓基地難以更新設備,培訓師資難以保證,培訓規模難以擴大,培訓檔次難以提高。這些因素制約了我市“兩后雙百”工程的順利實施,亟待解決。
“兩后雙百”工程是實施教育富民工程、實踐“三個代表”,服務農村、致富農民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職業教育、成人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宣傳實施“兩后雙百”工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擇業觀,使“兩后雙百”工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努力營造“人人關心教育,人人支持‘兩后雙百’工程”的良好社會氛圍,努力把我市農村成人教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振興**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