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教育是積極休閑的教育
時間:2022-02-25 09:51:00
導語:中國老年教育是積極休閑的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老年教育是積極休閑的教育。休閑是“對要履行的必然性的一種擺脫”,是一種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的心無羈絆”的狀態。休閑具有文化性的特點,精神性的特點,機遇性的特點,層次性與廣泛性的特點,資源性的特點,自由性的特點。積極休閑式的老年教育,對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對個體的人來說,還具有“離境”再“入境”的意外收獲的功能。休閑具有道德屬性,有積極休閑、中性休閑與消極休閑之分。要加強休閑教育,引導人們進行積極的休閑,反對消極的休閑。
[關鍵詞]積極休閑老年大學老年教育
中國老年教育,是一種補需教育、圓夢教育、參與教育、與時俱進教育,是一種進取有為與頤養康樂相結合的教育。從總體與實踐上概括地說,中國的老年教育是積極休閑的教育。
休閑,就是休息,就是賦閑在家,沒事于。非也。休閑是與勞動相對應的概念,是勞動之外的活動。亞里土多德認為,休閑是“對要履行的必然性的一種擺脫”,是一種“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的心無羈絆”的狀態。因此,是否可以這樣說:休閑是在一定物質條件下,在必要的工作和勞務之外的一種生活狀態和行為方式。有專家說,休閑可有積極休閑、消極休閑和中性休閑之分。我們這里說的主要是積極的休閑。從時間上看,休閑是指除去工作和勞動、甚至是為滿足生理需要的吃飯睡覺之外的自由時間;從活動內容來說,休閑是脫離了工作責任之后而從事的較為自由的、沒有壓力的、自主選擇的活動;從經驗上說,休閑不僅是一種感受、體驗、更是一種行動;從社會意義上講,休閑為休閑主體提供了思考問題的機會、開拓了人們追求卓越的空間。積極的休閑,有利于在任的從事腦力與體力勞動的同志養精蓄
銳,更好地開足馬力,高質高效地開展工作;對離退休的老年人來說,有利于他們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更好地開發潛能和進一步完善人生、再創輝煌。
人的一生,忙與閑是相伴的。忙就是忙上班、忙工作、忙勞動,沒有這樣的“忙”,就無從談起伴隨它的“閑”。勞和閑是對立的統一。勞是為創造更多的閑,閑是為了更好的勞,如何處理勞和閑的關系,如何高質有效地利用占人生三分之一的休閑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它關系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是否健康、國民綜合素質的能否提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否順利建,成的大問題。
一、休閑的特點
第一,休閑的文化性。
休閑是一種文化現象,折射出的是一個國家的人文精神;休閑是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積淀起來的一種社會現象,反映出的是休閑主體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的狀態;休閑是人在尋找生活與生命的意義,反映出的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休閑不是無事閑著,也不能理解為吃喝玩樂和看電視與逛大街,更不是花天酒地和游手好閑。休閑是一種教育,一門知識,一項追求,一門藝術,是進取有為與頤養康樂緊密結合的行為方式。進取有為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健康,人對先進理念的追求和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個大字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頤養康樂就是要把握樂的方向,提高樂的層次,認真貫徹老年大學20字的辦學宗旨,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真正實現當代老年人的第二人生價值。
美國馬里蘭州大學教授依索·阿霍拉提出根據兩個變量“自由選擇”和“內在動機”把人們工作外的活動分為三個層次:自由選擇程度較低、內在動機較弱的活動稱為“必需的非工作活動”;有一定的自由選擇和內在動機的活動是“自由時間的活動”;只有具有高度的自由選擇與很強的內在動機的活動才是“休閑活動”。
由于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發展,科技進步,雙休日和五天工作日之推行,黃金周的運作,使我們國家開始進入了較為普遍的“有閑社會”。作為老年人,因把從事老年教育工作、把能為社會繼續盡一點綿薄之力而感到快慰;把進人老年大學“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到了青春年少;以把從事老齡工作、從事關心下一代活動、從事社區的建設與服務,從而以體現當代老年人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無比的幸福。這是一種積極的休閑,是老年人完善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老年人的一種心理需要和精神享受,是中華傳統文化沃土上結出的一項豐碩的精神成果。
第二,休閑的精神性。
休閑是人的一種思想和精神狀態,是一種有益于個人健康發展的內心體驗,也是人的一種具有高尚思想境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休閑的人有閑暇時間;有閑暇時間的人不一定懂得和學會享受休閑。休閑活動的質量和效果,不為閑暇時間所決定,不為外部因素所左右;閑暇時間和外部因素,也有可能會同休閑活動的低質量和負面效果相聯系。
休閑的內涵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當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得到全面發展的時候;當工作和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的時候,工作和勞動就是人的最好的最積極的休閑。
當前,在一定物質條件和文化素養的支持下,對于自主決定和自由選擇一定的學習或工作內容的離退休老年人來說,在很大程度上他們中的許多人是以一種積極休閑的面目出現的。對老年大學來說,不僅一般的知識傳授成為老年人積極休閑的內容,即使有條件開展老年人的學歷教育,也應成為老年人在老年教育中進行積極休閑的重要活動。
心態對于老年人來說是重要的。人生第二春,“六十而立”的人生理念,鼓舞了一批又一批老年人走進了老年大學校園。走進老年大學校園,他們仿佛回到了溫馨的家園;走進塑造理想的田園,他們猶如老樹又生發了新枝;走進老年大學校園,老年人變成了年輕人。有的老年人每周學習好幾門功課,不怕勞苦,因為心里甘甜;有的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還在孜孜以求,因為他們不服老;有的雖然畢業了,但他們千方百計甘當“留級生”,一學就是二十年。他們把學習當作是一種高層次的快樂,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他們在老年大學,接受的就是這樣一種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的積極休閑式的教育。
第三,休閑的機遇性。
休閑是把握脫離工作壓力之后的一種為了使自己沉浸在所專注和從事的有目的的學習與頗感興趣的創造活動進程中的機會和能力。這種休閑不是任何時代和任何人都能享受得到的。即使是現在,在不同地域和不同職業的人群中,休閑在量與質的方面,差別還是很大的。現在,休閑雖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但從老年人所共同擁有的閑暇時間來說卻是得天獨厚。雖然老年人都共同擁有閑暇的時間,但不一定都能把握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在近現代中國人民遭受苦難的歷史長河中,人們不大可能有休閑的機會;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人們沒有休閑的雅致;忙碌八小時之后還要為老小起居而奔波的年輕朋友,其休閑時間也受到相當限制;依靠別人扶持的第四年齡段的老年人正在休養生息;對于年輕的、正處在第三年齡段的老年人來說,是一次多么難得的機會。在世世代代經過艱苦奮斗、從總體上說中國進入小康社會之后,休閑對廣大民眾來說,那仍然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新的生活理念。當人們對于休閑甚至還未來得及清醒意識和面對時,把握機遇是多么的難能可貴!把握不好,它意味著機遇會很快喪失;把握好了,它意味著老年人可以做到自己童年的回歸、兒夢的重圓、遺憾的彌補、價值的再現。
老年人把上老年大學當作一項積極的休閑,或許他們自己主觀上還未能有所意識。當前,為積極休閑創造條件,大力興辦老年教育,大力加速老年大學建設,已成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入的全面發展”的一大歷史潮流,是本地區、本市縣的一大社會景觀。
一年一度的老年大學招生,火爆場面令人激動,報不上名的老年人令人同情和憐惜。老年人已把能上老年大學學習當作一種時尚,當作晚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成為老年大學團體中的一員,有的老年人半夜離家,凌晨一點到校,為的是排上報名隊伍中的第一名;有的老年學員從一般的學有所得到決心學有所成,從書法、國畫、文體、衛生保健、家庭藝術到文史、外語、電腦等專業學習,刻苦努力,惜時如金。他們非常看重這一美好時光,把握著這一難得的機遇。
第四,休閑的層次性與廣泛性。
社會的進步與休閑者的物質生活條件與文化素養決定了休閑的層次性;生活的多樣性,群體中人的性格的差異性,決定了休閑內容的廣泛性;休閑個體興趣的廣博度決定了休閑項目的多元化。玩是休閑的重要內容,但休閑具有積極休閑與消極休閑之分。正當高雅的游戲與賭博之類就有本質的不同。休閑不僅具有方向性的特點,而且更有層次性之區分。據說,圍棋就是一門斗智斗勇的藝術,有深刻的辯證法思想,古代兵法中的三十六計,都能從圍棋的戰略戰術中得到生活的體現。
對進人老年大學的老年學員來說,學習是積極休閑的具體體現。他們雖然沒有青年學生為謀生和就業作準備的壓力,但確有一種不斷自覺攀高的動力。他們對學習內容的層次要求也自覺地不斷地自我提升,并把它當作是一種充實和享受。
休閑的內容十分廣泛,從休閑經濟、休閑文化、休閑體育到休閑服務,都是休閑生活的重要內容。
第五,休閑的資源性。
講休閑的資源性,是講休閑活動蘊藏著巨大的潛能,講社會成員如何把握和利用閑暇時間,更好地發揮社會作用。人們閑暇時間的量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在不斷增加,但只有充分地認識和有效地把握這一絕好的機會,有目的地提高活動的質量,充分挖掘每個人身上的潛能,才能顯現出以閑暇時間形態存在的整體的休閑的不盡資源,更好地為家庭和社會作出奉獻。
休閑不僅僅因為擁有閑暇時間并按照自己意愿選擇滿足自己樂趣而參與的有關活動或實施的游樂行為。人們對于休閑方向和層次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著人們的價值觀和文化素養支配的。由于休閑所具有的方向性和層次性,因此,休閑不僅意味著人們在超脫各種羈絆之后、在心理負擔和工作壓力獲得解脫之后、在開發與創造的活動中所付出的艱苦的努力,雖然他可能是緊張的、辛苦的,但卻是機動的、自由的愉快的。他會因為首先開發了資源、調動了潛能從而創造了社會財富和實現了人生價值而感到無比的幸福。
休閑的組織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從總體來說,重視老年群體的開發和利用是鼓勵老年人進行積極休閑的根本;各級組織重視和充分挖掘老年人才,繼續讓他們在可能范圍內發光發熱,可以為社會和單位創造不可估量的效益;老年人自己積極學習,轉變觀念,開發潛能,與時俱進,可以實現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人生價值。
據2004年10月統計,在金陵老年大學學習的6439名學員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有3437名,占學員總數的53.4%;具有正副教授高級職稱的有1388名,占學員總數的21.6%。不少老年同志,他們通過再學習、再努力、再攀登,再創輝煌者有之,大器晚成者有之。不少老年人還成了某些學科的專家、教授、畫家、書法家、作家以及社會群體中的領導骨干;有的出書、立說,出畫集、辦展覽;有的受邀出國訪問,進行文化交流;有的還上了“世界名人錄”。
第六,休閑的自由性。
休閑是人們在完成工作及其他維持生存活動之外自主決定進行有意義的活動的一種時間安排,是根據自己的意志和興趣對從事活動的范圍和內容進行的一種自主的選擇,是在認真思考之后為達到一定目標的一種自由的心理狀態和付諸實踐的一種積極活動。有專家認為人類所從事的活動大致分為四類:有報酬的工作,社會責任性的付出,家庭義務性的勞作,自我充實、自我價值體現的活動。對從事老年教育工作、從事關心下一代和為社區建設服務的離退休老同志來說,他們無私奉獻,甘當老齡工作和老年教育的志愿者。他們的舉動既
充實了自我、體現了自我價值、增添了在自己思想和精神的自由王國里任意翱翔的一種喜悅,又盡廠社會賁1f。對老年大學的學員來說,他們自己報名,自選專業,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遵校規,自守校紀,自由離校。他們老當益壯,努力做到學有所得,甚至是決心學有所成;他們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樂到老;他們不斷挖掘潛能,完善人生,服務社會,創造輝煌。這樣的老年人,堪稱是積極休閑的典范;這樣的老年大學教育,堪稱是積極休閑式的教育。
二、休閑的社會功能
人們、特別是我們著重論述的老年人通過積極休閑,通過接受老年教育,可以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鮮事物,提高個人文化生活品位;可以廣交朋友,與具有共同人生價值觀念和共同愛好的朋友相聚,共享友誼與快樂;可以健康身心,消除疲勞,減輕壓力,建立平和的心態,彌補生活中的缺憾與不足;可以凈化心靈,滿足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實現自己的第二個生價值。
休閑對于個體的人來說,具有“退一步、進兩步”的跳躍功能,可以實現對自己原有的一次跨越。有專家稱,休閑對個體的人來說,還具有“離境”后再“入境”的意外收獲的功能。當人們工作到一定階段產生疲勞或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時,休閑活動暫時帶他們“離境”,在離境過程中或等待再“入境”的時間里,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1665年至1666年間,由于躲避倫敦的瘟疫,不得不從劍橋大學離開,回劇到家里賦閑,過著優哉的生活。正這段恬淡的生活,給了他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研究學問的機會,使渴求知識的牛頓進發出智慧和靈感的火花,發現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休閑,特別是主動接受老年教育的老年群體進行的積極的休閑,對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一個重要的路徑;對建立和諧社會、促進“三個文明”建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三、休閑的道德屬性
從上面所述的休閑的自由性看,休閑是休閑主體的自覺行為;從休閑的文化性、精神性來看,休閑活動一定會反映出一個人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基本態度‘,一定要阿一定的政策和思想觀念相聯系,一定要受到某種道德準則的規范和影響。因此,休閑主體不僅要自覺地接受法律的約束,更要靠道德自律和道德修養來進行自我調整。
休閑有積極休閑、中性休閑與消極休閑之分。有專家把休閑分為“雅閑”、“庸閑”和“劣閑”三個層次。這些分法和提法,都有一定道理。健康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休閑值得提倡;對不違反道德、雖然可以使人得到一時快慰,但對人的精神生活的豐富和知識的更新并無多大益處、沒有提倡價值的休閑應該加以引導和提升;對違反社會基本準則和社會公共道德的消極休閑或稱之為的“劣閑”應加以反對。
休閑是一種心態,樂是休閑的精神表現和心理體驗。人不是禁欲主義者、也不是苦行僧。人有享受快樂的需求,但不是享樂主義。樂是有方向性的。“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樂;發憤忘食,樂而忘憂是一種樂;搞黃、賭、毒的人有他們所謂的樂;日本侵略者在侵略中國期間以“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為樂,這樂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樂是有多種形式和多層次的:老有所樂,學有所樂,知足常樂,以苦為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等。顯然,助人為樂是高層次的。
四、加強休閑教育,引導人們進行積極休閑
1.休閑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產物。
我們國家經歷了十四年抵抗日本軍國主價義的侵略和進行三年解放戰爭那樣的艱苦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正處在百廢待興的重要時刻,又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斗爭之中;總路線、、運動還未結束,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就來了。在那樣連主席都六個月不吃肉的年代里,休閑是一個非常奢侈的字眼。如果提起休閑,那一定會聯想到物質財富,聯想到資產階級、地主老財和官僚土紳,對休閑二字當然是避而遠之,以為那只能是剝削階級的游手好閑和尋歡作樂而已。
現在不同了,從總體上說,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小康社會,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五天工作日、黃金周、節假日的推行與運作,為我們創造了休閑的條件,我們應該珍惜。
2.引導人們進行積極的休閑。
休閑的內容很多。臺灣明新科技學院休閑事業系范育成博士列舉了七項:戶外活動,團體活動,宗教活動,‘自理工作,親友茶敘,養寵物、植花草,游戲、娛樂。他說的團體活動主要有主題討論、經驗交換、唱歌、聽或講故事、讀詩、課程設置、手工藝品制作、應節食品制作享用、房間布置、繪畫、回憶等。這里,不少項目是我們老年大學課程設置的內容。
老年人要想與時俱進,就應該接受老年教育。中國的老年大學教育有比較明確的教育目的和切實可行的辦學宗旨,學科專業多、內容范圍廣、學習效果好,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積極休閑式的教育。黨和政府、各單位黨政領導不僅要看到健康的老年群體是一支社會的穩定力量,更應該積極引導他們走進老年大學和其他形式的老年群體中接受教育,繼續學習,繼續奉獻,作到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樂到老,奉獻到老。
金陵老年大學2005年秋季開學后,共有9個系,69個專業,169個班級,6694名學員。他們決心學有所得,努力學有所成。為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引導老年學員進行積極地休閑,學校正以先進理念為指導,認真貫徹五年規劃,努力做到為實現“觀念先進、設施現代、管理科學、校風優良、質量一流”的規范化和示范性老年大學而努力奮斗1
3.為所有的老年人創造積極休閑的條件。
勞動和休閑的內涵既有較長時間延續的性質,又有不斷豐富和發展變化的特點。休閑的量和質總是受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所制約的。舊社會,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資格休閑;建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人民沒有條件休閑;改革開放國力增強之后,情況有了根本的變化,絕大多數離退休老年人不僅可以游山玩水、娛樂健身,而且還可以上老年大學學習,進一步增長知識,完善人生。可以這樣說,在老年大學學習,是一種積極休閑式的學習;老年大學教育是一種積極休閑式的教育。老年人在老年大學工作,為老年學員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積極休閑的方式高質高效來完成的。但是對于生活水平低、仍然為“老有所養”而奔忙的老年人來說,如果他們能夠參加學習,那仍然是服務于他們的必然勞動的一種舉措,只有在社會財富涌流之后,人的自由得到全面發展的時候,當人們把工作和勞動
當作人生的第一需要的時候,工作和勞動才能成為真正的休閑。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人是指所有的人,不是一部分人。目前,有的老年人由于自身的原因,還未認識到到老年大學學習的好處,不愿走進老年教育的行列中來;有的老年人雖然想接受老年教育,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尚被排斥在老年教育門檻之外。對于這種不公平現象,特別是對于城鄉中干部隊伍之外、第三年齡群體之中經濟條件較差的老年人的休閑問題,值得社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