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新社區黨建工作載體的思考與探索

時間:2022-07-08 06:29:00

導語:關于創新社區黨建工作載體的思考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創新社區黨建工作載體的思考與探索

隨著城市管理重心不斷下移,社區建設和管理力度的加大,社區黨建這一“大黨建”的概念也呼之而出,加強社區黨建迫切擺在各級黨工委議事日程上來,積極探索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成為我們面前新的課題。近年來,我們莫愁街道工委努力順應形勢,更新觀念,立足社區,整合資源,齊抓共建,積極探索和實踐黨建社區化建設的路子,努力開拓社區黨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更新觀念、統一認識是開展社區黨建工作的前提

社區黨建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注重研究新情況,把握新特點是我們工作的第一步。在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社區黨建必須緊緊圍繞“社區”的共性和特性,立足社區,來積極探索發展的新思路。

社區黨建的區域性。由于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能逐步削弱,人對社會的需求越來越多,使得“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社區人”,社區正逐步成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陣地。社區工作的面越來越廣,社區建設和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這就要求社區黨建必須牢牢把握區域人群的思想實際,服務于區域建設的中心任務,形成強烈的區域性的特點。街道工委作為基層黨組織要積極更新觀念,增強政治敏銳力,堅持從區域特性出發,增強黨建工作的滲透力和覆蓋面,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社區黨建的共融性。社區正逐步成為黨和國家建設的基礎陣地。社區功能的全面發展,促使社區黨建工作在組織、管理、建設上有新的突破。逐步實現從封閉式管理向協調、服務的方向轉變,從條塊分割的組織方式向條塊結合的網絡化方向轉變,從依靠黨組織自身力量的活動方式向整合社區資源的方向轉變。促進社區組織成員黨建工作的相互協調、相互滲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融合性。在實踐工作中,我們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思路,以社區為紐帶,以共促共建為支點,進行資源整合,形成整體的合力。

社區黨建的差異性。隨著改革的深入,新舊體制的碰撞,外來務工經商的黨員、下崗黨員、新經濟組織中的黨員在社區黨員隊伍中占了越來越大的比重,形成了流動性大、不易管理的差異性,打破了原有的以離退休黨員為對象的基層黨建格局。這是城市和經濟發展條件下產生的一個重要的特性,也是社區黨建工作中的熱點和難點。針對群體的差異性,我們注重從強化組織建設入手,杜絕工作中的盲點和“白區”;同時,堅持注重實際,積極引導,在管理形式和手段上求新求變,進行多樣化的嘗試,從而發揮不同群體黨員的積極作用。

二、建立機制、健全網絡是夯實社區黨建工作的基礎

積極探索實踐的黨建工作新機制。一是構建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依托莫愁地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協調委員會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以社區黨建為紐帶,打破隸屬關系的局限,形成條塊結合、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促進橫向交流,促進協調統一,形成整體合力、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強化目標責任管理機制。實施“軟目標”和“硬考核”,將黨建和經濟、精神文明建設目標實行“三結合”,實施目標責任管理,落實考核獎懲制度。街道工委注重抓好目標分解,與各基層支部簽訂責任書,與社區單位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全面落實工作責任制,形成責任明確、分工負責、層層落實的管理體系。三是建立雙向互動的交流機制。通過黨建聯席會例會、年會和思想政治工作交流會以及工作情況反饋表等多種形式,集工作通報、信息反饋、交流研究、確立目標為一體,把共建和共促結合起來,克服條塊局限、組織松散的矛盾,加強了橫向溝通,促進了相互協作,從信息的互動進一步發展到工作上的互動。

建立縱橫交錯的組織網絡。一是夯實基礎,著力抓好社區居民黨支部的建設。在社區居委會全部成立了獨立黨支部,實現了“一居一支”的目標,并利用基層體制改革的機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批高素質、高學歷的年輕黨員充實到黨支部書記隊伍,為社區黨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二是抓住熱點,加強特殊人群中的黨組織建設。在新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新經濟組織中出現了原單位、現單位、社區“三不管”黨員。針對這一問題,先行在條件成熟的新經濟組織中成立非公經濟黨支部,對于暫不具備條件的單位則選派黨建政治指導員。建立流動人口黨支部。為“口袋黨員”找到了家。三是面向社區,強化共建網絡建設。以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為龍頭,大力加強社區共建組織、隊伍的建設,形成組織建設的網絡化,成立社區精神文明協調委員會、社區青少年協調委員會、社區工會、社區工商聯、社區業余黨政校等組織,發揮各自特點,實現優勢互補,有效地推動工作的多層次、全方位的深入展開,促進工作網絡化建設,形成社區黨建工作的合力。

三、整合資源、深化特色是推動社區黨建的有效途徑

社區黨建工作網絡化建設,促進了社區資源的凝合,為社區黨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資源。單位的黨員進一步向社區延伸,走向社區、關注社區、參與社區、形成了強大的人才優勢,成為社區建設中的先鋒骨干力量。

充分發揮黨員的旗幟作用。一是建立社區黨員責任區。社區黨員突破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局限,積極參與社區管理服務活動,共同擔負起社區建設的責任,通過定區域、定任務、定制度,參與轄區內宣傳教育、社會治安、衛生創建、計劃生育等方面的工作。這些黨員在責任區內一方面起到治安監督員、衛生保潔員、輿論宣傳員、信息反饋員的作用;另一方面廣泛聯系群眾,反映群眾的要求和意見,成為黨組織密切聯系社區廣大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二是開展爭做“三合格”黨員活動。在社區在職黨員中廣泛開展在崗位上是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員,在社區是一名合格的市民,在家庭是一名合格的家庭成員的“三合格”活動,把崗位建設、家庭建設和社區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從八小時延伸到八小時之外,使在職黨員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和自身的責任義務,自覺參與到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樓幢、文明小區的創建活動中,在創建文明社區、“學雷鋒、樹新風”便民服務、推進“家庭文化工程”、社區廣場文化體育周等活動中,處處活躍著社區黨員的身影。在職黨員用自身的行動在社區中樹立起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三是開展創建黨員先鋒樓活動。創建黨員先鋒樓是深化社區黨建的標志性建設和重要舉措。黨員向社區群眾亮出身份、住址、電話,實施公開掛牌服務。根據自身的特長,確定服務項目、時間,從身邊的、鄰里間的小事、實事做起,充分體現了黨員政治上排頭兵、行動上帶頭兵的積極作用,促進了“團結、友愛、奉獻、進步”的良好社區風氣的形成。社區黨員在社區建設尤其是社區黨建中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和核心作用,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社區單位、社區居民的向心力,充分體現了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作用。

發揮區域共建的整體優勢。一是本著資源共享、思想共育、文明共創的原則,先后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等基地以及青年志愿者、紅領巾志愿者等十支志愿者隊伍,整合社區資源,開展廣場文化周、普法宣傳等十大活動,推動文明社區的建設。二是家庭文化推進工程。街道工委圍繞提高居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開展“一、二、三、四、五”家庭文化工程建設,針對漢北街小區知識分子集中,居民整體素質較高的特點,因勢利導,使該小區文化建設初具規模,基本達到了每個家庭擁有一個書櫥、二份報紙、三百冊圖書、四種健身器材、五盆花卉,95%的家庭擁有了電腦,促進了地區居民熱愛讀書,崇尚知識新風尚的形成。三是開展扶貧助學活動。街道工委在社區黨團組織中發起了“扶貧助學”活動,通過牽線搭橋,南京審計學院等個人和單位慷慨解囊,使社區18名單親、特困家庭子女得到了資助,以實際行動教育、影響、帶動群眾。

四、發揮優勢、推動兩個文明建設是搞好社區黨建的最終目的

加強社區黨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握發展的脈搏,全面、深入地開展社區政治思想工作來影響人、凝聚人、帶動人,有力地促進了“團結、文明、進步”社會風氣的形成,為社區建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社區黨建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經濟工作是全黨的中心工作,也是開展社區各項工作的基礎。區域經濟的發展依托于共建共促的社區氛圍。在社區黨組織的大力支持下,03年引進稅源單位102家,其中注冊在100—500萬的有19家,有效地增強了區域經濟的實力。社區黨建工作深入有效地開展為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證和有效的依托。

社區黨建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街道工委依托社區教育,提高居民素質,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與海軍電子工程學院共建文明小區、共辦業余黨政校,設立擁軍教學獎勵基金,已成為雙擁工作的“名牌欄目”。各高等院校在街道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援助站。審計學院成立了1000多人參加的青年志愿者協會,該協會還與街道簽訂了雙向協議書,除此以外,工委在街道業余黨政校的基礎上,成立了社區黨校,采取多種形式,教育培訓下崗職工黨員、流動黨員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社區黨建為社區建設和管理提供有力保證。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事關千家萬戶,任務十分繁重,需要社區方方面面的理解與支持。我們注重把社區黨建工作滲透到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小區出新、老城改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中,既務虛、又務實。去年小區出新、街巷整治、“紅二樓”拆遷,街道工委通過社區黨支部廣泛發動社區黨員,要求黨員居民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帶頭拆除違章,在黨員行動的帶領下,今年鳳凰街勁順小區、海棠里、莫愁新寓社區綠色人居創建工作中,社區黨支部的深入動員發動,246處搭建多年的違章,全部由居民自行拆除,創造了小區出新工作中“無強拆”的先例。

新的時期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既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又要結合時代特點賦予其新的內涵,認真思考研究,積極探索實踐,不斷深化社區黨建工作,整合優化社區資源,發揮共建共促的整體優勢,使社區黨建為兩個文明建設的蓬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推動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