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現代科技手段 推進經營性用地市場規范化建設

時間:2022-07-31 06:04:00

導語:利用現代科技手段 推進經營性用地市場規范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 推進經營性用地市場規范化建設

*年初,我們牽頭組織財政、審計、國土、規劃、房產等有關部門對全市十二年來的土地出讓金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開展專項清查。經過近二年的努力,查出應補繳土地出讓金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6.73億元(不包括這幾年招拍掛出讓的)。現已追繳4.91億元,占應追繳數的73%,其中市本級的應補繳1.81億元,已追繳890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僅市本級近兩年來追繳和挽回的經濟損失就達3.5億元。我們認為,地價款和配套費漏繳主要是由于經營性用地前些年實行協議出讓和相關職能部門職責不清、銜接不夠、監管力度不強及一些政策規定滯后等等因素造成的。為堵塞漏洞,推進經營性用地市場規范化建設,我們著力做好下半篇文章,在科技促建方面,有效地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促使土地交易行為的公開、透明;同時,建章立制,促使相關職能部門規范運作,為進一步構筑起科技防腐屏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憑借招投標統一平臺,運用現代信息網絡,進一步規范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行為

為打破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出讓前期準備、政策制定、組織實施等工作由國土資源部門“一手操辦”的工作格局,防止權力過于集中和專業化分工不夠導致某些疏漏或空檔而產生腐敗。我市于*年7月建立了招投標統一平臺,將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的組織實施工作交由招投標中心負責,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強力推進土地出讓工作的規范化、透明化和程序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運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促進土地出讓信息的公開透明。我們依靠網絡建設對土地招拍掛出讓的公開公平公正提供了強有力的網際網絡平臺支持:通過溫州招投標信息網上的電子顯示欄及時滾動即將出讓土地的信息(包括出讓地塊坐落位置、面積、土地用途、出讓年限等等)、參加的競投單位和出讓結果(包括中標單位、中標價格等等);通過中國地產投資網動態土地出讓信息;通過在招投標大廳設置大型電子顯示屏24小時不間斷出讓公告;通過溫州日報等主流媒體刊登土地出讓信息;通過信函、電子郵件定期將每家地塊的詳細資料發送給市內外350多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和潛在投標人。此外,還經常性地利用在線對話、電子信箱等網絡工具,指定專人直接和有關開發商、潛在投標人對話溝通,詳細向他們介紹有關信息,解答他們提出的疑問,讓他們盡可能多地了解到土地政策和土地市場信息。據溫州巨龍、萬康等房開公司的負責人反映,現在的土地出讓公告如果單在報紙等傳統媒體上刊登,就會讓人因忙于事務而往往錯過,借用上網、電子信箱等網絡技術不間斷信息,使他們不受時間、地域等外在因素影響及時了解有關情況,以便進行實地調研、準備資料、調集資金等前期工作,參與土地招拍掛。原參加溫州大學操場地塊投標的一家單位----溫州欣華房地產公司,該公司過去一直在蘇州、上海等地投資,當看到網上公布的地塊信息后,公司老總當即打電話聯系,并上網下載投標的資料,最后,準時參加競標并中標。所以,從更大的意義上講,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因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共享導致公權私用、公共權力的行使偏離正常軌道所產生消極腐敗現象。

(二)運用計算機網絡,強化規范,提高效率。我們通過招投標統一平臺對涉及土地使用權出讓工作的有關事項全部實行網絡化管理和操作,包括投標報名、資格預審、招標文件下載與上傳、答疑、中標公示及中標通知書的簽發等程序通過網絡實現;在溫州招投標網上建立專門對話框,對土地出讓項目推行全程導辦式服務制度,即對進入招投標統一平臺后中標的企業和項目,指定中層以上干部專人定點聯系,實行特別服務,全程導辦、統一協調處理,直到進場開工為止。同時對開發商應履行的義務進行督促,及時按合同上繳土地款和其他規費。運用計算機網絡之后,國土、建設等職能部門還可采用網上查詢、信息互動等方式對整個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實行全程監管。大力依托現代信息化網絡管理的手段不僅大大縮短了土地使用權受讓方在招投標過程中的“登門造訪”的次數,提高了辦事效率,為受讓方提供了便利、快捷的“綠色服務通道”,又使辦事公開透明,辦事環節有據可查,便于群眾監督,有利于廉政建設。房地產開發商普遍反映,政府土地出讓過程及結果通過網絡運作,節約了人力物力。

(三)運用計算機網絡,實現對土地出讓工作的實時監控。招投標中心的負責人通過計算機網絡,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憑借自己的身份密碼登錄所有崗位和人員的操作界面,查看其工作情況,并根據工作人員在網絡中留下的活動記錄,隨時了解其工作中出現的差錯。另外,主管人員通過在服務大廳、招投標評標、開標及拍賣大廳等場所設置視頻監控點,進行視頻圖象監控,對辦理人員工作作風、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進行有效監督,及時糾錯。此外,投標人也可以通過上網查詢項目辦理的動態情況,對工作人員在辦理過程中的行為進行監督,并通過信箱投訴等方式反映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因此,在土地招拍掛出讓過程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將上級對下級、外部對內部的監督結合在一起,實現了監控與權力行使的即時、同步進行。

二、建章立制,為進一步構筑起科技防腐屏障奠定基礎

隨著城市投資建設的不斷深入,商品性房地產市場中的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如經營性用地協議出讓的弊端、職能部門的責任意識不強等等,社會各界反響很大。在招投標網上的“聯系我們”對話框欄中,大家為此提了許多很好的建議。我們再結合這次專項清查,深入調研后,先后以市政府名義有針對性的出臺了《關于加強經營性開發項目用地規劃管理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經營性開發項目土地有償出讓收入管理的通知》,主要內容有:

(一)解決法律盲點,從嚴處理超容積率建設行為,避免國有土地資產流失。由于法律法規對經營性用地超容積率建設如何征收出讓金沒有明確規定,以至很多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經常發生超容積率建設,造成了大量國有資產的流失。還有個別干部利用法律漏洞,隨意減免這類出讓金,并從中收受賄賂,從而走上了犯罪道路。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在1999年有國土、財政、規劃等部門起劃并上報市政府頒發的《關于加強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收入征收管理的通知》,雖然首次對經營性用地超建筑面積如何收取地價款(或出讓金)及配套費問題作了明確規定,即按照超建筑面積的不同檔位確定收費標準進行收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防止國有土地資產流失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個文件現在已不合時宜。*年,我們根據國務院、省政府的規定,再次起草了《關于加強經營性開發項目用地規劃管理通知》,并以市政府名義頒布。該文件對超建筑面積如何收取地價款作了更加嚴格、規范的規定,如超過原建筑面積的3%以內,按中標樓地地價的全額收取;3%以上的,一律按中標樓面地價的2倍收取。新文件頒發以來,全市已收取超面積地價款近1億元,有效地防止了腐敗現象的發生。我們還組織協調國土、規劃、房管、建設等部門聯合制定了統一的超面積計算口徑標準,以規范自身的行為,加大透明力度。此外,在最近剛剛由市政府名義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經營性開發項目土地有償出讓收入管理的通知》中規定,對地塊的超面積建筑,要求有關職能部門應及時進行反饋。

(二)職能部門分工方面。規劃部門做好地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之前的規劃方案的設計前期工作,明確有關地塊出讓的規劃指標,并使規劃指標的確定具有一定的剛性,盡量減少彈性;國土資源部門會同有關拆遷單位共同做好地塊出讓前的“三通一平”和砌建圍墻及草擬土地使用權出讓標書、須知等工作,而且做到草擬的出讓標書、須知等招拍掛出讓文件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使地塊出讓之后能按招拍掛出讓文件的要求實施。

(三)辦理程序方面。國土資源部門與房地產開發企業簽訂出讓合同,辦理供地手續,并頒發《土地使用權》后,規劃部門再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部門頒發施工許可證,房管部門頒發預售許可證。房地產項目竣工后,必須由具有相應房產測繪資質的測繪單位對建筑面積進行實地測量,如發現該地塊仍有超出原合同規定建筑面積的,經規劃部門確認后,應及時出具工作聯系單給國土資源部門,由國土資源部門按規定測算收取超面積地價款后,規劃部門方可辦理建筑面積變更登記手續,房管、國土資源部門方可予以辦理商品房初始登記、土地使用權分割登記到戶手續;超出原規劃審批面積3%以上的,規劃部門應上報批準。

招投標出讓工作中引入信息網絡技術管理,運用了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公開性、嚴密性、程序性等特點。這些特點與預防腐敗的制度設計相結合,強化了對人的全面控制,達到了規范權力,預防和減少腐敗發生。同時,由于引入信息網絡技術,會極大地推進工作進度,而現有的許多工作任務的完成,要整合各職能部門的力量。現在相應制度措施的出臺不僅在傳統意義上加強各部門的聯系,形成環環相扣,杜絕和防范工作上的漏洞;更為醞釀進一步構筑科技防腐屏障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設想:運用計算機程序的設置,對相關職能部門的權力進行科學分解和合理配置,實行授權分級管理和不同職能與職權的分線運行,加強對同一業務不同崗位、同一流程不同環節的相互牽制和制約,變過去一個部門或一個人說了算,為現在的一級有一級的職能職權,讓有情的人腦服從于無情的電腦,使權力的運行形成一個工作流程。如我們可以著手通過建設相應的局域網,開發相應的應用系統,一方面可以實現信息的互連互通和共享;另一方面,使權力在橫向上受其他部門的監督和制約,在縱向上須經過若干程序、步驟和環節,各個環節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形成權力約束機制。這樣,單人違規操作、“做手腳”的難度大大增加,避免了因權力過分集中而出現權錢交易“一卡通”的現象,減少甚至消除了貪占的機會。

雖然,現階段,我們利用一些科技手段已把一系列土地出讓的措施制度放到了陽光之下,公開、公平、透明、讓價高者得。不僅有效地保護了國有資產并實現土地價值的最大化,還從源頭上減少了腐敗。但是,由于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在運用上還只是零星的、片斷的,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尚需不斷完善。如運用信息技術的嚴密性在網上進行地塊出讓招投標活動,將有關專家制定的評分標準預先在計算機上設定好,由計算機為各位競投者的綜合條件打分,使綜合條件最優者自動中標,以更大限度地發揮計算機的功效,減少人為因素對招投標活動的干擾,使招投標過程的公正性和結果的公平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

三、下一步運用信息網絡,預防和解決經營性用地腐敗問題的幾點計劃

(一)繼續擴大招拍掛供地范圍,促進土地優化配置。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文件的要求,利用網絡廣泛征求建議,加快推進工業用地、加油站用地等市場化運作,特別是工業用地,先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工作,并加大標準廠房建設力度,采用租賃供地,改變單一的出讓供地方式,優化土地配置,防止出現批“人情地”等腐敗行為。目前,市政府已將制定《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管理辦法》、《標準廠房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列入議事日程,并擬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爭取今年予以出臺。

(二)繼續提高供地透明度,著力依托現代科技信息化網絡管理的手段,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進一步推進可供土地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供地公示制度,將公示范圍從現行的工業用地擴大到所有用地,更加提高工作透明度。同時,進一步健全凈地出讓制度,包括地上、空中、地下三個方面都要做到在交地方面無問題,做到地塊的所有相關資料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得知,避免出讓后才發現問題導致拖欠出讓金和無法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