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出版工作交流材料
時間:2022-08-25 12:55:00
導語:民族出版工作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作基本情況
**期間,在國家民委的正確領導下,我社三任領導班子帶領全社職工以面向民族地區宣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首要任務,努力貫徹“三貼近”的要求,積極發展民族出版事業:
──完成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政策文獻、法律法規、兩會文件等重大出版任務,出版了《同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文件匯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政治類圖書,切實履行了為黨的民族工作服務的職能;
──啟動了《漢蒙詞典》、《雪域十明精粹大全?因明卷》等重大出版項目,推出了《公務員法》、《突厥語大詞典》、《延邊阿里郎》等一批民族工作、民族優秀文化遺產、民族學術、工具書以及少數民族日常生活急需類精品圖書。其中數十種圖書獲國家、地區和省部級圖書獎,多部圖書入選國家、地區和省部級優秀圖書目錄;
──擴大了生產品種和出版規模,5年來出版圖書總計達4007種,總印數達22763千冊,總印張為193348千印張,總碼洋為33547萬元;
──嘗試了市場化經營,在“保民拓漢”方針的指導下,積極尋找市場對路產品,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增強市場意識,緩解資金壓力;
──深化了內部改革,制定了《民族出版社深化改革思路與初步方案》,實行了中層干部聘任制,制定、完善了“三審三校”崗位責任制、《圖書質量管理責任制實施辦法》、編輯室目標管理責任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完成了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改革,全面清理了二級核算單位的財務,還積極參與國家民委所屬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調研,提出了目標、措施。
──改善了辦公條件,投入資金改造了辦公大樓和庭院,完善了《東方民族》網絡系統,啟用了社辦公管理網絡系統,基本上實現了社務、編務、財務及出版發行業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
──成功舉辦了50周年社慶活動,承辦了“民族出版與海外市場高峰論壇”。非典時期,出版了《“非典”防治必讀》,免費向民族地區贈送。在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我社舉辦了向西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贈書活動,履行了為少數民族群眾、為黨的民族工作大局服務的職能。
**期間我社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與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與民族出版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密不可分。民文圖書讀者對象少,發行量少,成本高,經濟效益差,政策性、政治性和公益性很強,因此,黨和政府把民文圖書出版作為公益事業和特殊行業,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并在資源分配、財政補貼、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特殊照顧,使得民族出版能夠健康發展。同時,各民族編輯出版人員在經濟效益差、收入水平低的情況下默默工作在民族出版陣線上,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確保編輯出版任務順利完成。因此我們說,民族出版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離不開民族出版工作者的無私奉獻。
二、**期間民族出版事業發展的基本判斷
近兩年來,我們把**總結、**規劃編制與新領導班子熟悉工作結合起來,先后圍繞讀者需求開展了市場調研,圍繞特色定位開展了圖書產品調研,圍繞發展趨勢開展了政策調研,圍繞內部改革開展了社情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對**期間民族出版事業發展走勢做出了如下一些判斷:
一是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的普及、城市化的加快,使民族文字讀者出現了流失的趨勢,而且還會加劇,但相當一個時期內民族出版不可能被替代。
二是少數民族語文政策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少數民族群眾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分享發展成果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
三是公共服務理念的明晰和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使民族出版列入公共服務的公益出版有極大的可能,使少數民族群眾的基本閱讀需求可能得到政策保障。
四是圖書出版品種急劇增長,全國每年在20萬種以上。民族出版物嚴重匱乏的狀況將引起高度重視,民文圖書公益性出版將得到快速發展。
五是圖書市場將會向專業化、精細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小而全、小而散、小而雜的選題結構,依托文化公司的空心化運作模式都會潛在巨大風險。
六是我社多文種整合出版、多媒體系列出版、民族問題專業出版、跨境民族雙向出版以及我社地處首都政治文化科研中心,具有豐富的出版資源和政府公共資源,這些都將成為我社獨特的競爭優勢。
三、**工作的主要設想
鑒于上述判斷,**后期,我們提出了“立足民族、優化結構、品牌立社、特色經營”的發展戰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突出“結構調整”的工作主線。
“立足民族”就是立足于為民族工作大局、為民族地區發展、為少數民族讀者服務的辦社宗旨,突出抓好民族文字和民族理論、政策、學術類圖書出版。
“優化結構”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將圖書選題結構、人才隊伍結構、管理結構調整到更好地為民族工作大局、為民族地區發展、為少數民族讀者服務上來。
“品牌立社”就是要打破來稿加工、來稿排版、補貼出書的“兩來一補”的生產模式,真正成為自主創新的內容生產者,使作者感到在民族出版社出一本書不是給不給錢的事,而是品位夠不夠的事,使讀者感到讀一本民族出版社的書是享受,是收獲。
“特色經營”指的是不求貪大,只求“精、特、專、深”,不僅在選題上,在營銷上、管理上都要形成特色之路,實現民文圖書的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這樣一些想法,我們在編制**規劃時,將選題劃分為三個大的板塊:
一是民族文字板塊,包括指令性、時政類、青少年、三農、先進文化、原創作品等選題。5種民族文字圖書從規模上力爭每種每年新品種達到120種,基本滿足少數民族群眾的閱讀需求,完成公益性出版任務。
二是漢文圖書板塊,規模上達到200個品種,基本滿足民族工作的需要;基本滿足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知識的研究宣傳需要;基本滿足民族學、人類學等社科研究需要;基本滿足優秀民族文化傳承、弘揚的需要。
三是少數民族文化走出去圖書板塊。加強國際間文化交流,發揚跨境民族的語言文化優勢,面向周邊國家和歐美國家,量身定制一定數量的較高質量的對外型圖書,推進少數民族文化走出去。
**期間,我們將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自主創新、新產品研發力度,走品牌立社之路。要實現民文圖書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期間,我社將充分發揮民族出版的優勢,加大自主創新、新產品研發力度,翻譯出版一批反映先進文化成果的優秀作品,一批“三農”科普讀物,一批優秀青少年讀物,一批民族文化遺產精品和一批民族理論政策宣傳讀物,實施重大出版工程,不斷推出品牌圖書和精品圖書,樹立民族出版社的形象。
第二,推動送書工程,確保少數民族群眾的基本閱讀需求。**期間,針對少數民族群眾“讀書難”和民族地區縣鄉圖書館(文化館)圖書匱乏、民族中小學民族文字課外讀物奇缺的實際,每年有計劃地選擇和編輯出版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等文種各100種左右的民族群眾讀得懂、用得上的青少年讀物、“三農”讀物和先進文化作品,以政府采購的形式贈送、裝備民族地區縣鄉文化館和中小學圖書室,使民文圖書入鄉進校,有效緩解少數民族閱讀民文圖書難的問題。
第三,培育民文圖書市場,繁榮民族出版事業。民文圖書讀者群小,印數少,成本高,發行難,民文圖書出版單位可支配資金有限,少數民族群眾購買力水平低,因此,民文圖書出版政策性、政治性、公益性很強,民文圖書市場需要培育和引導。國家要增強扶持民族出版事業的力度,增加經費補貼,改善出版條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建立價格和補貼兩個機制,確保少數民族群眾能夠買得起書,民文出版單位能夠出得起書。
第四,抓好少數民族文化“走出去”圖書出版,增進國際間文化交流。利用與周邊國家進行交流與合作語言相通,民族心理及文化習性相近,文化差異小,周邊國家關注中國的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文化等得天獨厚的優勢,積極開展圖書版權貿易,實施“走出去”戰略,重點出版發行民族典籍、民族文化、民族工具書、民族宗教、民族醫藥等方面的精品力作,打造民族文化國際品牌,推動少數民族優秀文化走向世界。
第五,深化內部改革,提高運轉效率。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公益性出版的需求,我社將轉換機制,在用人、收入分配等方面引入競爭機制,借鑒好的新聞出版單位的管理經驗,改進經營理念,提高競爭意識和服務水平,做好事業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公益性職能。
第六,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期間,我社將圍繞“立足民族、優化結構、品牌立社、特色經營”的工作思路和“結構調整”這條主線,突出重點工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認真抓好落實,推動民族出版工作快速發展,努力開創民族出版工作新局面。
- 上一篇:從道德經中汲取智慧
- 下一篇:中國宗教政策50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