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程交流材料
時間:2022-08-26 05:49:00
導語:共享工程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縣在抓好常規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的同時,努力通過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和“共享工程”等資源拓展業務空間,把“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落到實處,尤其利用“共享工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推廣使用“共享工程”資源的主要做法
“共享工程”是通過衛星、互聯網和有線電視等現代信息技術傳播文化信息資源,達到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年8月,**縣依托縣圖書館成立了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中心。兩年來,通過采取光盤服務模式,以推廣使用共享工程資源為切入點,先后為基層印發宣傳資料8000多份,刻錄光盤14000多張,為全縣農民科技致富和黨員教育培訓提供了及時、最新的學習資料和內容,受到了基層廣大群眾和黨組織的歡迎和好評。
一是白手起家闖市場。首先,籌集資金購買設備。在推廣“共享工程”初期,由于沒有專項資金,縣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中心克服困難,自籌資金購置了光盤拷貝機和空白CD-R光盤,邁出了資源利用工作的第一步,為發展“共享工程”奠定了基礎。其次,認真做好節目接收。自**年8月“共享工程”開通以來,中心先后制定了“共享工程”資源接收、利用制度,指定專人負責下載接收資源,堅持接收不脫節。已存檔整理適合本地所需資源600多條。根據資源類型,整理了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先進性教育、文化體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識、農村實用新技術節目單。再次,加大宣傳力度。為了擴大“共享工程”的影響力,我們經常組織干部到各鄉鎮趕集,利用集市發放了5000份農村實用新技術節目單,在**廣播電視臺打出標語廣告,利用圖書宣傳周,科技宣傳周加大宣傳力度,收到了良好效果。農民朋友說,在市面上買不到的東西,在你這兒就有,“共享工程”好啊!
二是千方百計找“對象”。“共享工程”資源的主要內容從形式上可以分為視頻資源和文檔資源。為了擴大“共享工程”的服務面,使資源盡快找到“婆家”,我們主要采取了五項措施。一是依托黨員電化教育進行推廣。在縣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把“共享工程”中的政治理論和農村實用新技術等一些黨員群眾需要的內容制作成光盤,發放給基層黨員和黨組織,以此豐富黨員電化教育的內容。現已刻錄黨員電教光盤100多種4300張。二是主動深入基層進行推廣。通過我們的調查了解,大多數農戶在種、養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一方面是關鍵技術掌握不好,病害防治不得要領,錢花了不少,但病害沒治好,導致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收益;另一方面是市場把握不準,隨大流現象嚴重,價格、銷路不好,使得一些農戶發展種養業的積極性受到影響。而共享資源正好有這些內容,我們變“三下鄉”為常下鄉,直接服務農民群眾。先后在各鄉鎮集市上以成本價(2元/張)發出3000多張農村實用新技術VCD光盤,在種養集中連片的村社免費發放800多張。新勝三社司龍是村里有名的溫棚蔬菜種植戶,他告訴我們,看了《西紅柿病害防治》光盤之后,很快掌握了技術要領,而且降低了農藥成本,以前一棟溫棚僅農藥一項支出700多元,現在只需150多元,買藥不再聽別人胡亂推薦。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降低蔬菜的農藥殘留,生產出合格的無公害蔬菜,真正使人們吃上放心菜。三是設立基層站點進行推廣。在推廣使用“共享工程”的同時,我們充分利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設立了6個基層點。今年,常信鄉張亮村在區團委的支持下,建起了青年中心,配備了6臺電腦。得知情況后,我們立即著手準備用移動硬盤復制了130G的共享資源,購買了網線、水晶頭、交換機、耳機等局域網設備,將6臺電腦連網,建立了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自此張亮村青年活動中心有了可以閱覽的文化信息資源,尤其是種植業的視頻資源,對群眾發展蔬菜產業的幫助最大。四是拓展服務空間進行推廣。為了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共享工程”帶來的好處,我們積極爭取各單位的支持和幫助。**年12月初,為自治區科技廳制作“三下鄉”農村實用新技術和科普知識光盤3100張(免費發放)。截止目前,已有農技推廣、林業、計劃生育、文化、衛生、公安等十幾家單位上門刻錄了1000多張光盤,農民朋友主動上門刻錄所需光盤300多張。五是引入招商機制進行推廣。為了解決經費緊缺這個難題,我們引入招商機制,以附加片頭廣告的形式,由商家免費提供所需空白CD-R光盤。一方面宣傳了企業形象,增加了客戶認知度,另一方面也解了中心經費之困,使此項活動得以持續開展,進而造福于民。
二、“共享工程”資源應用收到實效
一是為農民增收致富搭起了金橋。**縣習崗鎮新勝村七社,有農戶46家,**年在全縣率先建起溫棚35棟,由于對溫棚蔬菜種植的技術掌握不夠,農戶的積極性也不高,建好的35棟溫棚還有15棟閑置。**年10月,中心將新勝七社劉吉平家作為試點,配置有關蔬菜種植的圖書35冊,VCD光盤40張,免費供群眾借閱。農技專干年生祥和村民劉吉平帶頭利用新技術,更新品種,成效顯著,并積極鼓勵其它農戶發展蔬菜產業,一年后溫棚發展到106棟。劉吉平家2003年蔬菜種植人均收入3000多元,**年人均收入5000元,成為新勝村溫棚蔬菜的種植能手和致富帶頭人。新勝七社成為全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劉吉平感慨地說:“溫棚蔬菜種了幾年,基本的技術掌握了,但還有幾個關鍵技術摸不透,一是施肥,二是病蟲害防治。看了“共享工程”的光盤后,對我幫助很大,解決了我的問題,真沒想到你們送書、送光盤上門,這樣的好事,我們歡迎!”
二是為加快農業實用新技術的推廣做出了貢獻。**年4月在立崗鎮集市上搞宣傳時,有一位農民朋友買了十幾張光盤,而且都是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我們好奇地問,你是不是村里的種植大戶?他笑著告訴我們,他是賣農藥的,買這么多光盤是為了給鄉親們看,使用農藥也要講科學。
三是為黨員教育培訓注入了新的內容。“共享工程”對于教育培訓黨員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幾年來,精選的有關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實用技術信息資源,共刻錄VCD光盤4300多張,分發給全縣19個黨(工)委,270個黨支部,供黨組織和黨員學習使用。由于學習內容新鮮,授課方式直觀,黨員們普遍反映學習效果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利用縣電視臺開辦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專欄,為專欄提供了10多個質量較高的節目,得到了上級督導組的好評。
三、“共享工程”資源利用工作的幾點體會
1、“共享工程”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共享工程”為基層提供了展示先進文化資源的平臺,借助這些豐富多彩的信息,我們在開展“三下鄉”、“四進社區”工作中,就有了新的內容,有了更加適合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健康向上的、科學的、先進的文化資源。建設新農村,發展群眾文化,首先解決的問題是滿足群眾當前最需要的科學種田和養殖技術。因此,“共享工程”資源在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發揮了應有作用,是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
2、“共享工程”是黨員經常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的有效途徑。推廣利用農村實用新技術,為我們開拓了新的服務空間。“共享工程”的實施,解決了我們的難題,也為農民群眾發展種養業提供了技術支持。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蔬菜產業和養殖產業已經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共享工程”農村實用新技術由專家主講,實地實景拍攝,具體形象,可參照性強,農戶可以不受時間限制,隨時把“專家”請回家。因此,推廣利用先進實用新技術,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我縣富民工程的進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3、“共享工程”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共享工程”資源受眾面非常廣,需要我們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使資源“物盡其用”。關鍵是要找準切入點,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服務群眾。充分發揮知識資源在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倡導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只要我們本著為民服務的理念,一心放在資源利用工作上,就會將“共享工程”變成惠民工程,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人口計劃生育局整改措施
- 下一篇:農村電教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