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幫村籽種交流材料
時間:2022-10-05 09:55:00
導語:民企幫村籽種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司是一家經營籽種的民營農企,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助農發展、帶民致富、做大企業支撐”的經營理念,在誠信經營、服務三農中逐步發展壯大了企業。因為我們深知:一個農企離開了農村這片廣闊天地,就很難有所作為;一個在黨的惠農政策支持下發展起來的企業,與社會發展背道而馳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一個出生農門的企業家,與廣大農民離心離德,就是忘記了根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公司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按照“愛國、敬業、誠信、守法”的要求,主動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我縣沂北鄉南灣村結對幫扶一年多的實踐中,我們通過以企幫村、帶民致富中實現了村企共贏,并將繼續攜手合作發展,做大南灣新農村建設底盤,為全縣新農村建設作出我們企業的一點貢獻。
一、找準結合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規劃
企業要發展,南灣要發展,這就有了合作的思想基礎。但這還很不夠,如何把**公司經營與南灣村社會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在合作前期的調研考察中發現,南灣村是一個窮村,不僅沒有工商業,農業生產條件也較為落后,人均純收入不足3000元,低于全縣平均水平。但南灣村有許多有利的條件:一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和團結協作的村兩委班子,他們事業心強,有強烈的發展愿望和決心,注重科學種田,重視良種的繁育和種植,多年來堅持無償為村民做好各項服務工作。且威望高,有很強的凝聚力,村民擁護。二是全村2700多畝肥沃的耕地是非常理想的良種繁育基地。如果把它改成稻麥良種繁育基地,通過良種生產增加農民收入,這不是很好的合作渠道嗎?
項目確定后,我們隨即與南灣村干部商討具體合作事宜。為了把工作落實到實處,取得全體村民的支持,2006年4月22日晚8點正,南灣村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一行24人被我們請到公司,與公司主要成員召開聯席議事會。會上,通過學習黨中央1號文件、專家的良種繁育技術和發展前景的分析,鼓舞了南灣村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發展原良種生產的信心,大家一致表示愿與我們公司簽定合作協議,按“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結成利益共同體,同時確定在南灣村建設2700畝的水稻良種繁育基地。根據協議,**公司為南灣村提供水稻良種13000斤及部分農藥機具價值共18萬元,生產期間提供技術服務,在10月份鑒定田間質量,確保整體質量高于“徐稻”系列,良種回收價格確保高于市場收購價10%。南灣村應履行責任為:一是由村建立科技服務隊,指導農民落實科學種田;-是水稻統一育苗、栽插、管理、去雜、去劣;三是收獲的稻科水份在18%以下。2006年冬,又相繼簽定了2700畝小麥良種繁育合約,村企捆綁發展就這樣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中。去年僅水稻良種一項就為該村畝均增收300多元。
二、舍得大投入,夯實社會發展和良種生產根基
公司幫扶,一要有項目,二要有資金。在南灣村發展我們企業的良種繁育基地,把良種繁育做成興村富民的大產業,必須考慮農民的實際。為此,我們首先將自己外購的13000多斤、每斤13.8元的水稻原良種以每斤1.5元的價格賣給農戶,降低他們的生產成本。僅此一項,公司就拿出資金20多萬元。我們還投入了38萬多元,整修了南灣村的渠道水閘,并計劃在3年內投入100萬元全部用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公司的財力,每年確保向南灣村提供幫扶資金50萬元,將有限資金重點用在促進生產和改善生活條件。如果公司有較大發展,此項扶持資金還可追加。今后兩年投入15萬元資金重點建設電灌站一座;投入18萬元資金繼續完善水利配套設施;投入20萬元資金完善科學種田資料和農民科學技術培訓。投入資金25萬元鋪設3000米村水泥路道;投入資金25萬元上馬水稻育苗稻盤廠、提供插稻機械等。
資金的投入,確保了去年以來幫扶工作的順利開展,實實在在的收益也讓南灣百姓堅定了發展良種的決心,60多歲的老支書吳德田十分感慨地說,“這是南灣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不能失去,要和企業在共同發展中尋求南灣經濟的突破。”
三、拓展新項目,開闊南灣經濟發展新思路
俗話說:無商不活,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我們在做實南灣農業生產根基的同時,依據南灣的村情和市場需要,在今年2月份投入28萬元建設了20多畝稻田龍蝦養殖基地。為了確保養殖成功率,讓農戶掌握養殖技術,我們帶村干部與技術員先后到盱眙、南通、鹽城等地參觀學習。至目前,第一期蝦苗已近收獲時期,每池預計出龍蝦6000斤左右,按稻田框池沒有其它設施的情形,每年龍蝦可出池4期,根據現有市場行情計算,畝均效益近10萬元不成問題。如果推廣開來,必將是又一個高效的農副產業。另外,我們還根據南灣村人多地少、剩余勞動力多的實際情況,按照“穩定一批,提高一批,輸出一批,就地轉移一批”的思路,引導和組織更多剩余勞力走出家門、縣門、國門,至去年底轉移了村內剩余勞力700多人。
四、確定大目標,加快南灣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年的幫扶實踐,我們心中有了底,并決心通過三年的掛鉤幫扶,到2008年,南灣村將實現:一是全村工農業總產值接近或達到2000萬元,人均純收入5000元左右;糧食增產每畝稻麥可達500斤,人均增收400元;節約農業成本每畝20元;銷售良種增收每畝300元;發展工業和多種經營,每年增收300元。二是從根本上提高了科學種田水平,實現全村農業生產上統一的集約化、機械化、良種化經營。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產量和產值,還大大提高了全村勞動生產力,解放更多的勞動力發展工業、多種經營和勞務輸出。三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在村基本設施建設上,實現戶戶通電、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通水泥路。就正如有些村民所說的“村民住宅路邊街道化;用電、用水、看電視城鎮化;晚上小街路燈、小店明亮化。”從而使南灣村初步建成小城鎮的雛形。
**公司服務三農,幫扶南灣,傾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是剛剛起步,還面臨諸多困難,但我們堅信,依靠和南灣村全體干群的精誠團結,奮力拼搏,到2008年,南灣村將是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流強村。
- 上一篇:民企幫村木業交流材料
- 下一篇:民企幫村商貿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