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選任監督經驗材料

時間:2022-04-08 09:41:00

導語:干部選任監督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選任監督經驗材料

我縣現有鄉鎮25個,辦事處2個,76個正科級縣直單位;有科級領導干部1129人,其中鄉鎮418人、縣屬單位711人。20*年7月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干部任用條例》,及省委《關于防止和糾正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風的若干規定》,在弘揚良好的選人導向上下功夫,在創新干部選任評價機制上作文章,切實加大干部選拔任工作的監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干部管理機制,防止和糾正了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到“四個堅持”,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

今年初,我們編印了《衡南縣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及監督管理文件選編》。收集了中央《干部任用條例》和中央關于干部工作5+1文件及省市等文件,特別是我縣的干部選任、考察考核、干部監督管理等各類文件39篇,贈發給各單位黨政一把手和政工人事干部學習,使廣大干部、群眾熟悉和監督干部選任程序。同時,今年我們下發了《關于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及監督管理的實施規定》和《關于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考察工作的有關規定》,對我縣黨政領導干部的選任條件、操作程序、紀律要求重新進行了規定。從執行的情況來看,效果比較好,與過去比較,有以下四個特點:

1、堅持領導班子相對穩定。縣委將領導班子建設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常議常抓,干部任免盡可能地做到多批次少批量,使干部任免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為了強化黨政一把手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維護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嚴肅性,縣委規定,鄉鎮和縣直機關單位黨政一把手原則上干滿一屆以上,而且不同時調整。

2、堅持走群眾路線。在干部選任時,我們堅持走群眾路線,對在民主推薦中得票達不到30%的不列為考察對象。對年度考核民主測評中不稱職票達到30%以上經考察確定為不稱職的班子成員,調整出領導班子。今年來共對29名存在問題、群眾反映較大的領導干部給予“黃牌警告”,進行誡勉談話。對評選為“農民喜愛的干部”和“基層喜愛的部門”負責人,優先提拔使用。為了弘揚正確的用人導向,縣委充分運用年度考察結果,對20*年度考察評定為基本稱職、不稱職的17名班子成員就地免職,在全縣干部隊伍中產生了一定的反響。

3、堅持按程序辦事。改變過去單位呈報、組織考察、常委研究決定的傳統程序,現在單位只銜接職位,部務會研究確定擬配職位后進行民主推薦,根據民主推薦的情況部務會確定考察對象,然后進行考察,部務會根據考察的情況確定擬提拔對象,然后單位黨組(黨委)再呈報。部務會研究提出干部任免方案,報書記辦公會醞釀,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每次調整干部,至少召開3次部務會才能提出干部任免方案。

4、堅持按職數配備干部。為改變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現象,我縣以班子調整為契機,結合年度干部考察,壓縮領導班子職數。一是凡超職數單位班子,不再增加新的班子成員;二是嚴格執行“改非”政策,對縣直機關和鄉鎮正職男年滿53周歲、女滿50歲,副職男年滿52周歲、女滿49歲及時進行“改非”;三是大力調整不勝任現職的領導干部,對考察評定為不稱職的班子成員,實行優勝劣汰,及時調整出領導班子;四是堅持缺位補位的原則,從優秀的后備干部中推薦產生新的班子成員,沒有列入后備干部的不能提拔使用,從而杜絕一些單位提拔干部的隨意性。

二、實施“四個結合”,努力在強化監督中凈化干部選任風氣

為切實加大干部選任監督力度,凈化干部選任風氣,我們積極實施“四個結合”,不斷規范干部選任程序,以確保縣委任命的干部“成長明明白白,提拔清清白白”。

1、領導與群眾監督相結合。近年來,我們改變過去那種從機關選人、從領導身邊選人、選領導熟悉的人的現象,放眼于基層,轉變那種單純由組織選人,少數人選少數人的格局,在選拔任用干部過程中,真正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所有提拔對象都由民主推薦產生。改變過去個別領導“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現象,有力地遏制了“跑官要官”的不正之風。

2、內部與外部監督相結合。近三年來,我們先后兩次從全縣聘請了84名干部監督員,負責對干部選任工作及干部表現情況進行監督,先后收到干部監督員提供的書面和口頭信息70多條,為縣委及縣委組織部選任干部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如今年黨校在呈報一名紀檢員時,沒有經過校委會集體討論,干部監督員將有關情況向縣委組織部報告后,我們立即派人調查核實,發現情況屬實,于是,在部務會研究時,否決了該同志的提拔。

3、上級與下級監督相結合。為確保呈報干部的準確性、嚴肅性,我們規定各單位在呈報干部任免方案時,必須同時呈報干部調整請示、《干部任免審批表》、黨委(黨組)會議紀錄等,以便檢查、監督各單位呈報干部是否符合程序,是否堅持集體討論,如果發現呈報單位因把關不嚴,或未按程序辦事,所呈報的干部有不良反映,追究呈報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經辦人的責任。下級黨組織對主管部門或主管領導不按程序和規定,或超職數選拔任用干部,必須堅持原則并及時向組織部反映。

4、人大與職能部門監督相結合。縣委規定,政府組閣局及檢察、法院等部門的領導干部,在縣委常委研究后,提交縣人大進行考試、考核,根據考試、考核結果,再按有關法律程序辦理任免手續。凡考試、考核不合格者,縣人大有權否決。同時,我們充分發揮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及時與紀委、監察、檢察、計生、人事、審計等部門召開情況碰頭會,準確了解違法違紀干部情況,掌握各級領導班子的運行狀況和班子成員德才表現及群眾口碑,所有擬提拔干部的名單在部務會討論前交縣紀委常委會審定,使人大和各職能部門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監督。

三、構建“三個評價體系”,立體全面考核干部的工作實績

要全面客觀、準確地了解和評價干部,必須構建科學的干部評價體系,真正做到“憑德才坐位子,以實績論升遷”,促使廣大干部一門心思謀發展,全心全意干事業。

1、構建群眾評議體系。近年來,我們陸續推出了“爭當農民喜愛的干部”、“基層喜愛的部門”系列活動。采取干部向農民述職,農民為干部打分、頒獎的運作方式,真正把干部的工作作風和工作績效置于農民群眾的監督檢閱之下。縣委規定,凡連續兩年被評為農民不喜愛的干部或基層不滿意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必須進行調整。以致全縣共有14名農民不喜愛的干部分別被免職或降職調離,有5名基層不滿意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受到誡勉或換崗調整。同時,縣委還把評選出來的“農民喜愛的干部”與干部評優評獎、提拔使用掛鉤。在近幾年鄉鎮班子調整中,共有132名“農民喜歡的干部”被提拔進了鄉鎮領導班子,占全縣鄉鎮領導干部總數的31.1%,其中有56名“農民喜愛的干部”走上鄉鎮主要領導崗位,占鄉鎮主要領導總數的51.9%。

2、構建項目考核體系。一個干部能力和政績的評判標準可以綜合體現在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速度上。近年來,為了切實把經濟工作重點落實到項目建設上來,以項目建設推進“三化”進程,我縣要求每個鄉鎮根據實際情況,從工業、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確定2-5個重點項目,并把確定的重點項目落實到每個班子成員身上,實行年中檢查調度,年底考核講評。目前,各鄉鎮都有一批重點項目,如松江的化工、寶蓋的煙葉、栗江的香菇等。

3、構建實績量化體系。近年來,我們對干部的政績重點從“點、面、線”三個方面進行量化考核,“點”主要是考核干部所聯系的村主要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為民辦實事的情況,“面”主要考核干部中心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線”主要是考核分管工作在全縣、全市的橫向排位情況。同時,我們從2003年起建立了干部政績檔案制度,把政績平庸的干部作為調整的重點,干部在一年中做了什么,有沒有工作成績,政績檔案全部有記載。這幾年,我們大力調整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主要是以干部政績檔案的記載為重要依據的。

四、確保“三個注重”,大力促使優秀年輕干部健康成長

為了促使年輕干部能成才、早成才、成大才,我們確保“三個注重”,不斷加大年輕干部的培養使用力度,使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極大地改善了各級領導班子結構。

1、注重在艱苦的環境中增長知識才干。為培養年輕干部吃苦耐勞、求真務實的作風,促使他們迅速地成長成熟,我們積極選派干部到貧困偏遠、條件艱苦、問題較多的復雜鄉鎮任職或掛職,不斷提高他們實際工作能力和吃苦精神。近年來,我們先后選派了團縣委書記、信訪辦主任、勞動局長等14名有培養發展潛力的優秀機關領導干部到鄉鎮擔任黨政“一把手”,其中任黨委書記的有9人。去年,我們通過單位推薦、面試選拔等程序,選派了26名機關股級干部到鄉鎮掛職兩年,將后備干部與下派和提拔使用結合起來。到目前為止,有6名下派干部提拔進了下派單位領導班子,有4名下派干部在所在鄉鎮擔任了黨政副職。

2、注重在外派考察學習中開闊視野。為學習沿海發達地區的現代管理理念和先進經驗,前年,我們選派了10名35歲以下的領導干部到上海浦東外派學習,通過學習,開闊了視野,結交了朋友,提高駕馭市場經濟和招商引資的能力。目前,這10人中有4人已經是機關單位一把手,有5人已經走上了鄉鎮黨委書記崗位。去年,又選拔譚子山、雞籠2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到江蘇常熟、太倉掛職學習3個月,現在他們都已提拔到市婦聯和市農科所擔任領導干部了。

3、注重在實際工作中培養鍛煉干部。為了使年輕干部盡快成熟,迅速成長,我們通過民主推薦、公示、建檔考核等途徑,建立一批科級后備干部,實行滾動管理,重點培養。各單位提拔使用領導干部,原則上從優秀科級后備干部中選拔產生,未列入科級后備干部管理的一般不予提拔使用。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儲備的310余名科級后備干部和100余名黨政“一把手”后備干部,他們都曾多次安排參加全縣建整扶貧、企業改制、涉軍人員維穩、防洪抗旱和抗擊“禽流感”等中心工作,提高了他們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

五、建立“三項機制”,竭力為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平臺

1、建立競爭選拔機制。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是提高干部隊伍素質的有效措施。近年來,我們在教育局、公安局、衛生防疫站等21個單位開展了科局級領導干部競爭上崗,有66名優秀年輕干部通過競爭走上了領導崗位,有5名原班子成員因綜合成績沒有入圍退出領導班子,3名原副職迫于壓力,自動放棄了競爭,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先后八次面向全省或全市公開選拔科級領導干部46人,非黨領導干部13人,機關工作人員112名。今年我們又公開選拔了云集經濟開發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和副主任。同時,今年我們還全面推行了領導干部任職試用期制度,今年提拔的92名委任制干部全部實行了一年的試用期;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全部實行了聘任制,聘期3年;縣直機關的股級干部全部實行了競爭上崗。

2、建立考察淘汰機制。我們下發了《衡南縣調整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暫行規定》、《衡南縣干部交流工作暫行規定》等文件,全面推行干部考察預告和差額考察制,其中有13名擬任人選因各種原因未通過推薦、考察關而被否決提拔。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察中,我們采取反測評考察法,在領導干部的測評中,除設置有“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評定等級外,還突出設置了創新意識不強、團結協作精神差、能力水平差、自身要求不嚴等八個問題欄;領導班子測評表中,除設置有“良好、一般、較差”三個綜合評價欄外,還特別設置了工作思路不清、民主集中制執行不好、工作開展難度大等九個方面的問題欄。今年以來,縣委充分運用年度考察結果,通過紀委調查核實,對20*年度考察問題較多或反響不太好的29名班子成員就地免職或降職調離,其中免職調離的黨政負責人就有13人,如云集鎮、鐵絲塘鎮、柞市鎮黨政負責人和黨校校長等。7月和11月,我們又將班子鬧不團結、嚴重影響工作的泉溪鎮和連續兩年出現涉農事件的栗江鎮黨委書記、鎮長免職調離,在全縣干部隊伍中產生了較大反響。

3、建立誡勉監督機制。2003年以來,我們根據年度考核結果,對26名評定為基本稱職,12名群眾意見較大、缺點較多的領導干部,13個三類和二類偏下的領導班子進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目前,已有17名領導干部和6個領導班子解除誡勉,有11名領導干部因整改不力被延長誡勉期或降免職,有7個領導班子進行了組織調整。縣委對所有提拔使用的干部都進行了任前公示,把擬任干部的基本情況和擬任職務,向本單位乃至全縣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實行公示制以來,共有6名科級干部未通過公示關。同時,針對干部中存在的“懶、散、拖、貪”等突出問題,縣委制定了《牢記“兩個務必”,規范從政行為的十條規定》,并列入干部年度考察范圍。縣委規定,凡年度考核沒有評定為優秀的領導干部和沒有評定為一類領導班子的主要負責人不能嘉獎、記功。去年以來,全縣有69名領導干部被否決評先評優資格,先后有原環保局局長、原審計局黨組書記、原江口鎮黨委書記、原洪山鎮鎮長等干部因違反上述規章制度而受到撤職、降免職等處分,從而增強了各級干部的自我約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