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提高學生素養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21 03:38:00
導語:教育局提高學生素養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語文教材的編排與老教材相比有了重大變化,突出表現在語文教材單元中“綜合性學習”的安排上。“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和激情,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和價值。在執教過程中,筆者作了以下嘗試:開放學習過程,弘揚團隊合作精神;開放學習空間,激發探究創新潛能;開放評價方法,拓展個性自由思維。
【關鍵詞】培養提高語文素養
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語文教材的編排與老教材相比有了重大變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這一特征突出表現在語文教材單元中“綜合性學習”的安排上。然而,由于“綜合性學習”教學不但很少成為考試的范疇,而且實施教學費時費力,往往容易為語文教師忽略。其實,從長期評價看,“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激發學習創新潛能和激情,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和價值。基于這點認識,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執教過程中,筆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開放學習過程,弘揚團合作精神
“綜合性”是“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核心。任何一次“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各個方面和層次上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和指導學習時,不能套用、沿用平時語文教學中慣用的方式和過程,必須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任何一次綜合性學習教學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選擇怎樣的活動和方式、參與率與積極性有多高,都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率。開放學習過程,就是教師在執教“綜合性學習”時,將教學的主動權讓位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辯明學習目的和要求,確定學習的方式和途徑,為“綜合性學習”設計出一條最佳的“路線圖”。
語文課程的改革,從本質上說就是一次學習方式的革命。《語文標準》對目標的設定,非常重視“過程和方式”這一維度,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狀態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在“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中自主地“學會學習”。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恰恰為學生自主設計掌控學習過程提供了絕妙的演練機會和平臺。新西蘭教育學家克斯蒂-沃德總結倡導的“友善用腦”教育理念強調:“所有的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只要教師誘發、引導得當,學生必然會在自主中探究設計出他們最感興趣又便于操控和實用的學習過程和方式。如:在實施七年級下冊中的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教學時,教師只是提出要求,用手抄報、設計公益廣告等形式來展現學習的收獲,把學習實踐過程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自行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學生很快根據個人的興趣自行組合成若干個活動小組,翻報刊、查資料、進社區、入家庭,不出半個月的時間,他們就設計出了一份份精美的手抄報、公益廣告。幾次“綜合性學習”之后,學生不僅逐漸探索到創設“學習過程”的一些方法和竅門,而且在學習中團隊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并在“合作學習”中得到愉悅的享受。
二、開放學習空間,激發探究創新潛能
新課標要求關注學生全面發展。主體性是人的本質的最根本屬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發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發展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即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不少教師在現行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地作了一定的努力和嘗試,但囿于狹小的課堂空間,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很難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發揮。因此,走出教室,開放學習空間,也就成為了每個語文老師自然與必然的選擇。這也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在確定“路線圖”之后必然要走的一步。
開放學習空間,根本在于跳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向社會、走進生活。現代的學生是幸運的,他們生于信息社會長于信息時代。廣播電視、報刊、電腦等現代化高科技裝備和手段為他們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知識開辟了一條條快捷便利的通道;同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又為他們施展才干,探究創新提供了無限廣闊的舞臺。這也是教師在實施語文教材單元中“綜合性學習”教學可信手借用的天賜“東風”。如:在實施七年級上冊中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追尋人類起源”教學時,課堂中所能提供的信息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只有充分開放學習空間,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自主地在電腦、電視、報刊、書籍中搜尋學習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才能滿足他們探究、求知的欲望,提高辨別真偽的能力。學習空間的開放,不僅迎合了青少年學生好動、好奇、好問、好思的心理特征,使課堂與社會、課本與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溝通,更主要的是在開放的學習空間中,學生興趣盎然,激情澎湃,在與社會、與生活的碰撞中,智慧的火花如禮花般的綻放,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提高,探究性的學習氛圍日臻濃厚。
三、開放評價方式,拓展個性自由思維
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在活動中是否積極投身其中,是否善于、樂于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收獲怎樣,都只有通過評價和展示才能表現出來。心理學告訴我們,青少年具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成就欲,渴望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干與特長,展示自己的收獲,更渴望自己的表現和學習成果能得到他人肯定和認可。作為“開放學習過程”、開放學習空間”的延伸,把評價舞臺也讓位給學生,不僅可以進一步放大綜合性學習的效果,而且學生的個性思維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都可以得到自由無限的拓展。
開放評價方式,關鍵在于要把握好評價導向。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和潛質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在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成績必然會參差不齊。因此,在開放評價方式時,教師要始終把握評價的方向,盡可能給他們提供平等的展示機會,盡可能深挖細找他們的閃光點、成功處,使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欲、成就感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如:在每次實施“綜合性學習”教學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從主題確定、搜集資料到語言表達、表現技巧及儀表態度諸方面設置最佳資料之星、最佳表達之星、最佳才藝之星、最佳風度之星等等,讓學生自己評選出他們心中的明星。開放評價方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成倍增大了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熾熱了學生探求知識、自主學習的激情,從而使“綜合性學習”成為學生最愿參與、最受歡迎的課程。
總之,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豐富了知識積累,提升了思維品質、文化口味、審美情趣,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鍛煉了閱讀、寫作和交際能力。
- 上一篇:教育局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交流材料
- 下一篇:自然段理解訓練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