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組織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27 11:24:00

導語:基層組織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組織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市地處*三省交界處,總面積2*6平方公里,總人口100萬。轄16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545個行政村,現有基層黨組織1325個,黨員36724名。今年以來,*市基層組織工作緊緊圍繞“全黨抓經濟,組織作保證,重點抓工業,黨員當先鋒”的工作思路,結合安陽市委提出的“兩抓一推一擴”的組織工作重點,創新工作,積極探索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途徑,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農村黨建工作開展情況

村級班子建設是基層黨建工作的基礎。為此,我們按照“抓班子、強隊伍、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重點抓了三項工作。

1、推進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夯實農村黨建工作基礎。我們結合農村“兩委”換屆,按照“規范運作,目標承諾,嚴格考評,強化監督”的四項總要求,進一步深化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全市545個行政村全面推行了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其中490個村運行比較規范,占行政村總數的90%。

規范運作,就是規范農村班子和村干部的工作行為和工作程序。農村“兩委”換屆后,我們結合對農村“兩委”干部的學習培訓,制定出臺了《關于推行“兩規范兩監督”,深化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并下發到各鄉鎮、各行政村。“兩規范”,即:規范農村“兩委”關系,規范農村干部工作行為和工作程序;兩監督,即:上級監督和群眾監督。為確保村級重大事務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我們推行了村級重大事務“六步”決策程序;為確保村務管理規范有序,我們實行了財務“三審”、公章“雙簽”等制度。推行“兩規范兩監督”使農村干部和村級班子懂了規矩,上了軌道,加強了班子團結協作。合澗鎮墁坡村原來支書、主任搞內耗、不團結,村上流傳這樣的順口溜:“支書管黨務,村長管村務,老百姓事情啥都誤”。推行“兩規范、兩監督”后,支書、主任提高了認識,擺正了位置,兩人擰成一股繩,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了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上,群眾高興地說:推行“兩規范、兩監督”使我們墁坡村沖出“慢坡”走上了快車道。

目標承諾,就是對村級班子和干部實行目標管理。我們要求所有村級班子和村干部都要實行三項目標承諾,即任期工作目標承諾、年度工作目標承諾和平時重點工作承諾,并通過村務公開欄、廣播、文字宣傳等形式向村民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通過三項目標承諾,使村級班子和村干部有了壓力、有了動力,充分調動了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嚴格考評,就是對農村干部績效進行考評。在考評中堅持自我評價、群眾評價和上級考評相結合,確保考核的全面性和真實性。考評結果與村班子的格次評定、村干部的報酬和使用相掛鉤,完不成目標任務的村班子,堅決取消“五好”村黨組織評定資格。第一年完不成目標任務的村干部,全鎮通報批評,第二年完不成任務的,進行組織處理。

強化監督,采取群眾監督與上級監督相結合的辦法。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負責監督村務定期公開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每年由鄉鎮黨委對農村干部進行一次評議。鄉鎮(街道)黨(工)委建立農村干部績效考核目標體系,并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定期督促檢查制度、定期談話制度,監督指導各項工作的落實。

2、深化“雙強”工程,提高農村黨員干部領導發展的能力和素質。為搭建農村黨員干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平臺,結合*市實際,我們在全市農村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了“支部建基地,黨員帶農戶”活動。活動以基地為平臺,以產業為依托,以黨員為骨干,以興市富民為目的,要求各村黨組織結合農村生產布局的實際情況,建立工業發展基地、外出建筑基地、畜牧養殖基地、高效農業基地、三產服務基地等五種不同類型的基地。截止目前,

我市共建立各類專業生產基地260余個,輻射帶動農戶8萬余戶。在活動的催動下,我市”雙強”村黨支部書記達到410名,占總數的75%;“雙強”村干部達到1416名,占總數的50%;“雙強”黨員達到1*00名,占農村黨員總數的40%。

在創建基地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要求村黨支部書記帶頭上項目,帶頭為群眾作表率,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活動中,我們還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為基地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市委組織部組織科技、金融、農業、畜牧、電力等涉農部門成立了“基地建設服務團”,定期深入農村,在小額貸款、信息等方面為農村黨員干部提供服務。目前,服務團已深入160余個村開展了服務,現場發放小額貸款1600萬元,提供致富信息1200余條。

3、加大后進村整頓力度,增強村級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我市農村“兩委”換屆后,村級班子的總體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一些班子軟弱渙散,凝聚力、戰斗力不強。據統計,目前我市545個農村班子中,軟弱渙散班子有55個,占總數的10%。為此,我們結合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大后進班子整頓力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里成立了后進村整頓工作領導小組,并從市直機關抽調165名干部,組成55個工作組駐村整頓。同時,還組成10個督導組,督導后進村整頓工作。為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市里還成立了五個專業工作組,即由財政局、審計局牽頭組成的財務審計工作組;由公安局、法院、檢察院牽頭組成的政法工作組;由紀檢委牽頭組成的查處黨員干部違法違紀工作組;由計生委牽頭組成的計劃生育工作組;由土地局牽頭組成的清理違法占地工作組。每個工作組、督導組和專業組,都由一名正科級干部帶隊,實行后進村整頓目標工作責任制,做到“三個不解散”,即:問題得不到解決不解散,選配不好班子不解散,村上不穩定不解散,從而增強了工作組的責任感和壓力感。二是加強后進班子的思想整頓。我們分南、北兩片分兩次對全市55個后進村級班子成員進行學習培訓,認真學習《黨章》、《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同時,請先進村的支書主任現身說法,講干事創業的經驗與體會,徹底從思想認識解決問題。三是有針對性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我們認真分析研究,找準問題癥結,有針對性解決問題。是財務問題的,清帳理財,建章立制。如我市橫水鎮橋東村,由于財務管理混亂,群眾意見大,干群關系緊張,社會不穩定。在這次整頓中,財務審計專業組駐村整頓,徹底理清財務帳目,消除了不穩定因素。是干部以權謀私,違法違紀的,依法嚴肅處理。我市臨淇鎮前寨村,多年來村干部帶頭超生,計劃生育管理失控,在這次整頓中,計劃生育專業組駐村整頓,對違犯計生政策的村干部依法進行了查處,并組建了新的村級班子。是鬧矛盾,搞不團結的,選強配硬班子。整頓以來,共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260余個,查處違法違紀黨員干部12人,調整村級班子成員28人。四是建立整頓的長效機制。我們堅持一手抓整頓,一手抓規范,在整頓的同時,按照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種組織、各項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同時,我們還堅持定期排查匯報制度,發現一個,整頓一個。

二、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情況

*市現有非公有制企業1062家,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113家,截止目前已全部建立黨組織,其中今年新建非公企業黨組織73家,目前我市有企業黨委1個,總支2個,支部110個,設立黨小組69個,在全市非公企業中共派駐黨建指導員和聯絡員950名。在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中,我們把握三個重點,確保工作順利進展,取得效果。

一是擴大覆蓋面,確保組建率100%。我們采取單獨建、聯合建、分行業建、區域統籌建、掛靠建等形式,在規模大、黨員人數多的企業單獨建立黨組織,如我市鳳寶實業有限公司設立企業黨委,恒發機械鑄造有限公司、萌發飼料公司設立單獨支部;對不適合單獨建黨組織的企業,采取幾個企業聯合建黨組織的形式,目前我市共建立4個聯合企業支部;分行業在畜牧養殖、玻璃制品、機械鑄造等行業成立協會,依托協會建立黨組織,如我市陵陽爐料協會黨支部、東姚鎮養殖協會黨支部等,我市共有協會支部7個;在產業相對集中的村或區域建立黨組織,如我市陵陽鎮工業園區黨支部;對企業規模小、黨員人數少的企業,設立黨小組,掛靠所在村黨組織。

二是努力創新方式方法,向非公企業派遣黨建工作指導員。我們在《*信息》刊登《招聘非公企業黨建人才啟事》,把黨性觀念強、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黨建工作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的黨員干部以及從農村退下來的黨支部書記作為重點對象,在嚴格篩選的基礎上,建立“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人才庫”。按照“因企選人、因人選企”的原則,召開企業負責人與推薦的黨務工作者見面會,讓企業負責人選擇黨務工作者,讓黨務工作者選擇能發揮自身作用的非公有制企業。經雙向選擇后,由市委組織部和各鄉鎮(街道)黨(工)委牽頭,讓非公企業和被聘用人員簽訂聘用合同。目前,已有30多名非公企業從黨務工作者人才庫聘用了黨務工作者。如原安陽市電筒廠副廠長申樹人退休后到我市城郊鄉萌發科技有限公司任支部委員,姚村鎮正科級退休黨員干部崔九成,經鎮黨委推薦搭橋,到安陽市汽車零部件總廠有限公司擔任公司黨務工作者,指導黨建工作,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是重點指導非公企業黨組織在有活動、有作用、有形象上下功夫。我們在非公企業黨組織中開展了“爭創先進黨組織促進企業發展,爭創先進業主促進黨建工作,讓政府滿意,企業滿意,黨員滿意,職工滿意的“雙爭雙促四滿意”活動。*市重機集團有職工1600多人,50多名黨員,公司高薪從甘肅聘請高級工程師羅書珍擔任總經理,曾擔任國營企業黨委書記的羅書珍一度感到“有家似無家”,找不到黨組織。重機集團建立黨支部使他找到了“家”。他主動要求擔任支部副書記,積極引導黨員開展活動。憑借自己豐富的黨建工作經驗,他把企業黨組織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有效結合起來,在生產關鍵環節設立“黨員先鋒崗”,定期組織黨員開展活動。今年上半年企業納稅500多萬元,比去年全年還要多。通過發揮支部作用,企業稅收提高了,企業利潤增加了,職工收入增多了,黨員形象樹立了。“七一”期間,市委組織部專門下發通知,引導全市各企業黨組織開展“六個一”活動,即開一次專題座談會、開一次黨員民主生活會、組織一次黨員學習、開展一次圍繞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的大討論、組織一次主題實踐活動、組織一次獻愛心、回報社會活動。我市合澗鎮得福公司黨支部組織黨員與該鎮萬羊坡小學組成幫扶對子,并向27名小學生每人捐贈了學習用品,價值5000余元。其他鄉鎮(街道)也按照要求,指導企業黨組織精心組織黨員開展了“黨員技術能手比武”、“到紅旗渠青年洞重溫入黨誓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三、外出建筑業黨建工作

作為建筑之鄉,目前,*市共有外出建筑工隊2300多個,外出務工人員14.6萬人,其中黨員6700余人,建立外建黨組織68個,其中外建黨工委1個,外建黨總支13個,黨支部54個,項目部黨小組500余個。今年以來,按照省委、安陽市委的要求,結合*實際,我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三抓四引導”,使外出建筑業黨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8月9日,《河南新聞聯播》播出了*市駐鄭州黨組織的典型做法;9月7日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又專門采訪了*市駐京建筑工程三公司黨總支的典型事跡。9月1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了我市采桑鎮外建黨員管理“離鄉不離黨”的先進做法,引起了很大反響,之后,《河南日報》等媒體刊登了先進經驗。10月19日,安陽市委組織在鄭州召開了現場會。

三抓:

一是抓組織。成立了*市外建黨工委,負責統一協調、指導全市外出建筑業黨建工作。出臺了《中共*市委關于加強外出建筑業黨的建設的實施意見》,把外建黨建工作納入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同時,指導各鄉鎮在外出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太原、鄭州、北京、天津等地符合成立黨組織條件的外建企業成立黨組織。今年以來,我們共新建外建黨總支7個,黨支部32個,截止目前,外建黨組織已覆蓋黨員5600余名,占外出務工黨員總數的85%。

二是抓管理。我們采取“一卡一冊”的外建黨員管理模式,實行“雙聯雙管”,建立了“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雙向互動管理機制。一卡即外建流動黨員活動卡,活動卡上標明了全市所有外建黨組織名單及聯系方式,每年黨員外出務工前向所在村黨組織報告,領取活動卡,村黨組織在活動卡上填寫外出務工黨員的基本情況,注明村黨組織聯系電話并蓋章。一冊,即每年年初村黨組織對本村外出務工黨員情況進行詳細登記入冊,并報鄉鎮黨委備案。“雙聯雙管”,即外出務工黨員到達務工地后,持卡到駐外黨組織報到,駐外黨組織在外建流動黨員活動卡上填寫外建黨員活動情況,并與外建黨員所在村黨組織互相聯系,共同教育管理外出務工黨員。

三是抓服務。市委要求各級黨組織要積極關心支持駐外黨組織建設,關心外出務工人員的工作、生活。同時,要求各職能部門要積極主動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服務,要求每個外建黨組織都要成立服務站,從培訓、信息、維權等方面為外出務工人員服務。市委組織部每年還給予外建黨組織一定的經費支持。市外建黨工委為每一位外建職工制作了“便民聯系卡”,把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金融、司法、建筑業管理等部門的聯絡方式印在卡上,便于外建職工維權咨詢聯系,同時,還把市委組織部舉報電話印在卡上,方便外出務工人員對服務不好的單位進行投訴。對外出務工人員投訴服務不好的單位,市委組織部將取消其黨建評先資格。

四引導:

一是引導外出務工青年向黨組織靠擾。在發展黨員名額分配上,我們把80%的名額向外建和非公企業傾斜。每年定期組織外建青年入黨積極分子走千里長渠感悟紅旗渠精神,接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再教育。今年以來,全市已有1625名外建務工青年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同時,我們把外建工隊長、項目經理和技術骨干作為發展黨員的重點,優先培養,優先發展。

二是引導外建黨員回鄉任職。去年以來,我市共有125名黨員工隊長回鄉擔任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我市原康鎮原康村外建工隊長高俊興,20*年回鄉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后,投資800萬元建設高標準的種豬場,先期無償為周邊群眾提供種豬,帶動本村及周邊村300余戶群眾走上了養殖致富路。

三是引導外建工隊長回鄉創業。我們充分發揮外建工隊長資金雄厚、信息廣的優勢,積極引導他們回鄉創業,促進家鄉經濟發展。截止目前,*市外建工隊長回鄉投資五類示范基地資金達3億多元。姚村鎮西豐村黨員工隊長,*市駐太原建筑工程二公司優秀項目經理郭學生,利用西豐村獨特的自然優勢,投資5000萬元搞旅游開發,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資1500余萬元。該項目建成后,可極大地帶動本村及鄰村三產服務業的發展。

四是引導外建企業黨組織幫助外建企業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競爭力。我市采桑鎮在鄭州市有20多個建筑工隊,以前他們各自為戰,有的常年互不來往,有的甚至為了承攬工程而互相拆臺,嚴重影響了采桑鎮建筑業的發展。今年初,采桑鎮駐鄭州辦事處黨支部成立后,采桑鎮在鄭州的外建黨員有了家,采桑鎮駐鄭辦事處黨支部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每月把外建工隊長召集起來,召開支委會議,協調他們的關系,增強他們的團結協作意識,幫助他們理思路、謀發展,使采桑鎮在鄭州的建筑工隊在黨組織這個大家庭里實現了工隊與工隊之間人員可以互相調,設備可以互相用,資金可以互相使,從而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今年前8個月,采桑鎮在鄭州的20多個建筑工隊承攬的工程量就相當于20*年的兩倍,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