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組織建設的調研與思考

時間:2022-06-17 05:19:00

導語:村級組織建設的調研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級組織建設的調研與思考

農業稅實行政府全額代繳后,村級組織建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矛盾。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轉變村級組織職能,更好地發揮村干部作用,發展壯大村級經濟,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夯實農村基層基礎,是擺在各級黨政領導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加強和改進稅改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考慮,縣委主要領導到柘塘鎮共和村進行了專題調研和指導。通過調研,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村級工作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以糧食生產為主的種植業對農村經濟發展作用有限,非農產業開發是今后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

當前,農村經濟多元化經營過程中,以糧食生產為主的種植業已不再是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的主渠道,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盡管今年國家對糧食生產實行了直接補貼,并實行農業稅代繳,但農資價格上漲,帶動農本增加,農民最終收益并不大。因此,要加快村級經濟發展,較快提高農民收入,必須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大非農產業開發和農業結構調整上。以柘塘鎮共和村為例,20*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802元,其中種植業為450.4元,占7.76%;漁牧業為849.5元,占14.64%;工副業為1416.3元,占24.41%;外出勞務收入1578.2元,占27.2%;企業工資收入1508.6元,占26%。種植業以外的收入占到了92%,這是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遠遠高于全縣平均水平1132元的主要原因,也是該村長期發展村級工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結果。目前,該村共有村辦改制企業和私營企業33家,20*年年產值達1.5億元,產值50萬元以上的8家;興辦了精養魚池600畝、特水養殖基地、家禽養殖基地和草莓種植基地各1個;105名農民從事養蜂業,規模達4000箱。村級經濟的發展,增強了該村綜合經濟實力,20*年該村在全縣村級經濟排名中列第12位,村可支配收入達68萬元。實踐證明,加快農村資源開發,加快發展非農產業,是村級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發展村級經濟的主要努力方向。

二、稅改后村級工作內容發生了新的變化,村級工作職能需要有新的拓展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步步深入,村級工作內容發生了新的變化,村級組織在工作空間上有新的拓展。以柘塘鎮共和村為例,該村及時轉變工作職能,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扭轉了稅費改革前村干部主要精力放在催收稅款上,村干部騰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謀發展、搞服務。當前該村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方針政策,完成縣、鎮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二是努力發展壯大村級經濟,加快村級工業發展,積極為現有企業做好協調服務;依托資源優勢,加快培植種養殖大戶;組織引導農民向外轉移。三是做好為民辦事和為農服務,完善村級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定期為農戶提供種養殖、勞務等信息服務。四是維護社會穩定,注重疏導,防止糾紛,化解各類矛盾。五是完善村民自治,開展縣村民自治模范村、農村消防安全示范村和市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模范村創建工作。職能轉變后,村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保持快速發展,社會穩定,農民收入增長較快,今年有望達到6500元。

從共和村村級組織職能轉變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來看,我們建議,當前村級組織和村干部要認真把握中央和上級黨委對基層組織建設的新要求,緊密結合村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轉變角色,拓展新的職能。具體做到“四個解脫、四個轉變”:一是要從直接抓生產中解脫出來,轉變到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非農產業開發上來,把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辦好,引導和帶領好群眾創業致富。二是要從催款收稅的群眾對立面中解脫出來,轉變到宣傳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改進群眾工作方法、維護社會穩定上來。三是要從興辦公益事業派工難、集資難中解脫出來,轉變到“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村民自治上來。四是要從班子整體戰斗力不強、干部素質不高中解脫出來,轉變到抓好村級組織自身建設、增強凝聚力和創造力上來。村干部要做到“五員”,即農村政策的宣傳員、發展經濟的服務員、實用技術的指導員、農副產品的銷售員和勞務輸出的聯絡員。

三、農村黨建工作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要求,村級黨組織的組織方式需要進一步創新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民黨員參入按產業建立的合作經濟組織的多了,進工廠上班的多了,外出打工的多了,農民黨員的活動空間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就要求村級黨組織的設置、村干部的配置等村級黨組織建設中的關鍵工作,都要適應形勢變化,進行創新和優化,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以柘塘鎮共和村為例,該村共有124名黨員,設1個黨總支,3個二級支部和10個黨小組,基本上都是按照村組設置來劃分編排黨員的,由于黨員編排與產業發展等經濟活動不一致,黨員活動很難開展,活動質量很難提高,黨員教育針對性不強。下一步,該村已考慮結合本村實情,創建養蜂、水產等產業黨支部,提高黨員活動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我們認為,黨組織的設置要因地、因時制宜,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有利于開展黨員活動和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發揮黨員專長,建議合理的調整設置農村黨組織,創立特色、行業、地域、年齡4條主線,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農村黨組織設置新模式,形成以村總支為主體、專業黨支部為骨干的新型組織構架。

共和村轄5個村民小組,16個自然村,共有1359戶農戶,總人口4330人(含小城鎮戶籍2200人),總面積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60畝。在村干部配置上,該村現有在職鎮管干部4人,其中:總支書記兼任一個二級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兼任治保調解主任,會計兼任民兵營長、工會主席,計生專干兼任團支部書記、婦女主任。村黨總支支委3人,由村書記、主任、會計組成;村委會委員3人,由村主任、會計、計生專干組成。村委會下設5個村民小組,每組設隊長和會計各1人,共計10個組干部。從目前看,該村村干部職數設置較為精干、適宜,組干部還有精簡的空間。當前,我縣村級經濟普遍不強,縣、鎮對村財力轉移有限。我們建議,要通過強化黨組織設置,適當減少村干部職數,根據工作量定職數,同時大力推廣村干部交叉任職,試用“三不”型村干部(即不參與村內具體分工、不脫產、不拿報酬),以實現減人不減事、工作職能強化的目標效果。

四、村干部待遇相對偏低,對村干部的激勵保障機制還需進一步強化

目前,我縣村干部的工資、養老保險等各項待遇都不高,基本工資為400元/月,考核工資在鎮考核審核后發放,大約1萬元/年。養老保險,書記為1200元/年,主任為1080元/年,計生專干為960元/年。柘塘鎮共和村由于經濟條件較好,村書記工資為1.7萬元/年,主任為1.6萬元/年,兩委成員為1.5萬元/年,組干部為0.5萬元/年,在該鎮是最高的,該村干部較為滿意。但對縣統一規定的保險執行標準過低仍有想法。

村干部處在農村第一線,任務重,矛盾多,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都應關心、支持和愛護他們,保護和調動好村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經濟待遇要提高。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建立穩定的工資增長機制,不斷改善村干部的經濟待遇。要加大補貼和轉移支付力度,確保村干部尤其貧困村干部的基本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同時要建立村干部最低工資制度、離職村干部定補制度和離職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二是工作環境要改善。對村干部要多指導、少指責;多服務,少干預;多鼓勵,少埋怨;放權基層,給村干部自主干事的空間。三是激勵機制要建立。把干部待遇同工作實績掛鉤,根據經濟發展程度、工作成效,建立分級分類的考核機制。四是政治待遇要關心。把在表現突出、工作實績明顯、群眾公認的優秀村干部,根據工作需要,按照《干部條例》,優先提拔到鄉鎮領導崗位。